每日經濟新聞 2022-12-26 17:24:29
每經記者 張靜 西安 每經編輯 賀娟娟
隨著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證券期貨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正在加速。西部證券以“立足西部服務全國,以專業化業務與客戶共同成長的一流上市綜合性投資銀行”為企業愿景,以“客戶為中心、科技賦能、合作共贏”為經營理念,正積極以數字化轉型為契機重塑企業協作模式和業務模式。
西部證券的數字化轉型探索,著眼于形成自驅協同可進化的數字化組織和人才隊伍,以此為基礎夯實數字化基礎技術水平和交付能力,不僅僅滿足于為業務提供數字化保障,更加注重技術與業務融合,以平臺化和產品化的形態實現賦能和引領。
生產力是社會前進中最先進、最活躍的因素,包括勞動者、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三大實體要素。員工是勞動者,也是數字化轉型的“主體”。
科技是勞動資料,以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低代碼、RPA等為代表的金融科技是數字化轉型的“殺手锏”。最后,數據是重要的勞動對象,把非標準的、零散的數據通過采集、治理、加工等方式滿足各種數據應用。
生產力需要生產關系與之相匹配,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否則就會起反作用,制約生產力的發展。券商在組織架構、管理流程等方面,應按數字化轉型要求,優化券商資源配置,提高運營管理能力。
比如,券商通過數據中臺建設將各業務系統之間數據打通,企業的部門間若籬笆重重,缺乏統籌規劃和標準化的數據共享共用機制,則很難形成高效數據生產力。沒有生產關系上的支撐和驅動,數據難以形成生產力驅動,也就無法實現數字化轉型。
數據化轉型在于重構生產力。西部證券重視培養具有數字化思維的復合背景人才和團隊,利用標準化的數據和數據分析技術衍生出支撐業務決策的數據應用,包括數據可視化、數據分析、數據智能等。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低代碼、RPA等金融科技為工具建設標準化業務流程,連通各業務系統,降低管理成本,提升運營效率。
數字化轉型在于重構生產關系。借助數據分析和數據智能打通券商全鏈路數據之后,可以打破券商內部和內外部原有邊界,使得企業中人和人、團隊和團隊,內部和外部的合作變得容易。
數字化轉型實踐中,西部證券以強化企業內的數字化共識為出發點,讓前后臺部門變得相互理解,讓多方以數字化的方式換位思考,尋找共創共建的舒適和效率平衡點。
以人為核心,突破角色邊界,培養數字化思維的復合人才。
創新型組織是贏得一切未來競爭的有生力量。西部證券致力于形成創新型的組織文化和人才團隊。通過引入OKR教練實戰,建設創新文化積分制度,落地公司“和聚力·合創富”和合文化和集團“君子文化”,擬定創新文化感知、自驅、引領三步走戰略進行組織文化投入。
創新型組織文化的關鍵在人,實現數字化轉型,建設數字化券商,培養具有數字化思維、數字化技能和業務能力的復合型人才隊伍,深入推進數字技術與業務的融合,激發員工價值創造的主觀能動性。
西部證券持續強化數字化人才隊伍建設,數字化轉型辦公室成立以來團隊成倍擴張。以大舞臺培養數字化人才為核心,深度參與西部數字經濟博覽會,廣泛參與行業大賽并斬獲佳績;通過數字員工大賽、敏捷團隊、數字化技術業務分享等方式提升員工數字化專業能力;借助低代碼平臺、RPA等技術,讓技術和業務人員快速上手解決業務問題,快速建立數字化團隊的自信心和凝聚力。
以數據為紐帶,打破壁壘,實現業務解構、連接、重構。
數字化轉型利用數據打破了原有的系統隔離和數據孤島等問題,打通企業全鏈路數據之后,使得個體間的合作、部門間的合作變得更透明、通暢,使得企業內人和人、團隊和團隊,內部和外部的合作變得有更大可能性,從而更容易實現跨團隊、跨業務的連接和重構。
西部證券聚焦核心業務,踐行“有數、治數、用數”的理念,歷時兩年打造具有西部特色的中臺體系,重點推動內部客戶數據、外部資訊數據的解構、連接和重構,從零到一構建企業級全鏈路的數據中臺,構建統一的數據服務能力,以能力復用為目標全面支撐業務發展,快速響應業務變化。
數據中臺1.0以解構業務為出發點,梳理業務及相關的系統,聚焦核心業務場景,對業務進行拆解、剖析和抽象。數據中臺依托成熟的大數據平臺實現核心業務領域的原始數據收集、數據模型設計、數據質量控制、數據標準管理、數據服務建設等基礎數據處理能力。
數據中臺2.0以連接和重構業務為目標,進一步整合西部證券內外部數據,持續構建面向業務的數據集市,重點建設財富、投研、運營三大集市,根據業務主體聚合數據資產,開發特色指標,統一口徑對外提供服務。
在大財富領域,以信天游App為突破點,探索聚焦客戶全生命周期全品類產品服務,打造客戶畫像體系和產品畫像體系,精準營銷,全面提升以資產配置服務為核心的專業能力,提升客戶服務體驗;在投研領域,以投研一體化平臺為目標,打造集投研分析、智慧決策、風險管理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投資研究管理平臺,實現研究全流程線上化管理,研究成果可沉淀、可追蹤、可量化、可共享;在運營領域,以投研和信天游為突破點,打造一體化運營流程,打通用戶行為獲取、行為分析、決策分析等全生命周期流程,持續優化運營過程,利用“數據驅動”提升運營效果。
以業務為導向,科技為支撐,重塑業務流程。
數字化轉型焦點在賦能業務,以大數據、人工智能、低代碼、RPA等金融科技為手段,培養具有數字化思維的科技和業務多背景復合人才,讓業務人員和團隊深度參與數字化過程,重塑業務過程,改變業務服務模式是證券期貨業機構數字化轉型重要的一個環節。
西部證券組建公司級的“AI流程特戰隊”,旨在形成以RPA技術為代表的“數字員工”概念推廣和建設的專門力量。通過該隊伍的建設,結合前沿的自動化及AI技術、豐富的培訓資源、成熟完善的服務體系。
西部證券正在火力全開,將“數字員工”應用到實際業務開展過程中,實現賦能業務、降本增效。在財富管理領域,通過數字員工釋放定時定點機械的數據操作,讓員工專注于更高價值的工作;在網金領域,顯著釋放重復、機械的工作上的人力,同時可避免人工獲取數據帶來的運營操作風險;在投行領域,利用數據員工實現高頻復核盡調數據一致性,提升客戶風險把控完整性和準確性,快速主動發現和響應客戶問題,改善客戶體驗,提升客戶黏性。
西部證券為靈活、有效、及時地響應業務需求,以虛擬部落為形態,以業務為導向,以低代碼平臺、AI能力等金融科技為支撐,以業務和技術共創共建的方式多方探索業務落地。
以西部證券研究發展中心為例,其內部業務條線眾多,采購項目繁雜,部門內部如何對項目進行有效管理是亟需解決的問題。數字化轉型辦公室虛擬部落和研究發展中心業務人員協作,依托低代碼平臺(LCDP)使用拖拽組件和模型驅動的邏輯來創建網頁,有效連通數據中臺、OA、供應商管理、合同管理等系統,融合項目需求人、項目需求團隊負責人、項目執行人、項目監督人、合同管理人、合同復核人等多種角色。
與此同時,在研報管理、外采數據臺賬管理、數據生產管理、金融終端賬號等領域低代碼平臺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1.數眸平臺-新一代數據管理服務系統
數據作為戰略資源的基礎作用已逐漸顯現,為更好地開展數據資產管理及數據應用創新,西部證券以企業級數據中臺為支撐,全力打造新一代數據管理服務系統—“數眸平臺”。平臺以公司數據資產為基礎,通過核心應用能力洞察數據價值,充分賦能業務發展及創新。
數眸平臺以公司數據資產為基礎,建設了十項可復用系統功能、構建“看、管、用”三大平臺能力,服務于六類用戶群體,滿足七大核心應用場景。隨著西部證券數字化轉型的深化,數眸平臺將進行持續的建設及演進,不斷擴充系統功能、用戶群體、核心應用場景。
數眸平臺是西部證券數字化轉型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對于公司的數字化轉型實踐具有深遠的意義。
2.新服務模式-綜合智能投顧平臺
西部證券以客戶為中心全面賦能投顧,由傳統“賣方投顧”向“買方投顧”轉型,形成以平臺為核心的服務模式。
各部門資源打通,依賴于大數據技術、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以及資產配置模型等技術的支撐,強化一線賦能,提升其客戶經營及服務能力,整合財富條線和研究所的內外部資源,形成強大的專家與知識體系庫,平臺化沉淀向一線輸出,強化總部賦能,并深化客戶需求挖掘,提供多種聚焦于客戶需求的高端定制服務,推動投顧服務的升級,建設科學的投顧服務體系,打造資源和能力平臺。通過引入外部資源,建立開放生態,打造投顧服務新模式。
智能投顧平臺的整體設計上大致分為數據層、平臺層和應用層。數據層包含底層支持、業務后臺和數據中臺。在平臺層中,以場景為驅動,精準定位各類業務場景,實現精準銷售、資產配置、投顧管理、業務辦理、產品管理等。應用端則包含多種媒介,包括App、IM和PC等。
3.價值信號-面向投研的專業化平臺
為提高研究效率,強化投研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提升服務機構客戶能力,西部證券根據自身的整體戰略目標和信息技術發展規劃,在廣泛汲取國內外同業成功經驗的同時,依托“集成高質量數據、提供高性能服務”的企業數據中心,打造集研究平臺、智能決策、組合管理、業績歸因、風控管理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投資研究管理平臺VSignals,實現研究全流程線上化管理,研究成果可沉淀、可追蹤、可量化。
VSignals平臺聚焦投研流程工具研發,從機會發現、風險提醒、研究框架的沉淀等角度,提供差異化的信息共享一站式金融投研服務。
西部證券在數字化轉型實踐中打造專業化人才隊伍,以數據能力為基座,以數字員工和低代碼為抓手聚焦業務賦能,以平臺化和產品化為形態打造一批明星工程,整體上已取得一定的效果。
未來,西部證券將擁抱數字化轉型,以科技賦能業務,深化數字化運營,依托數字化轉型的前期成果,通過數智探索形成新的客戶服務模式、體驗方式,精細化客戶、產品和服務的全生命周期運營。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