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2-22 21:51:28
每經編輯|張錦河
近日,騰訊在線上召開內部員工大會,同時有大約100多名員工現場參與聽會,今年大會的主題是降本增效。
很多員工想知道,過去一年到底發生了什么事,騰訊業務的根基如何,成長點在哪里,能否穩得住。會上,馬化騰做了犀利發言。
此外,雷軍22日晚通過內部信透露,王翔將于2022年12月30日正式卸任集團總裁職務,同時,繼續作為高級顧問為公司服務。
與往年內部大會講話以鼓勵為主的溫和風格不同,今年馬化騰講話的整體基調銳利了不少,把很多管理干部知道但不愿意擺到臺面上討論的問題,都逐一指了出來。他批評了某些BG一團和氣的改革方式,認為這是浮于表面的工作形式,不是創業者應有的危機心態。
馬化騰(資料圖)圖片來源:董興生 攝
對于PCG部分業務的改革,“你活都活不下去了,周末還休閑的打球”,馬化騰隔空喊話稱,“那留給它們的時間不多了”,如果業務團隊不能給自己壓力,那么由總辦來給這個壓力。
以今年動蕩不斷的PCG為例,馬化騰稱,過去由于友商帶跑,騰訊盲目去做簡單的跟隨,結果被帶偏方向,做出來的東西效果也是不盡如人意,“看到別人增重,我們就跟著增,結果發現增的是脂肪,打不過對手”。于是在2022年,PCG進行大規模的人員優化,至于2023年PCG的調整,馬化騰認為可能不需要減員,但裁員留下的團隊要做更有意義的事情,否則浪費這些人的時間在這里待著,也是一種不負責任。
他以騰訊新聞為例,“過去很多人說你們騰訊大廈樓頂的logo是騰訊網的標志,可能砍掉這個業務么?”“我告訴團隊,有可能哦。”如果他們不能自己浮上水面(自負盈虧),還沉下去,甚至還有很多問題的話,那留給騰訊新聞的時間也就不多了。 ”
他表示,要真正給到團隊壓力,讓團隊站在當家作主的創業者角度去思考和行動。“就你活都活不下去,要靠別人續命,(結果)周末還能休閑地去打球”, “如果你連創業壓力都沒有的話,那這個壓力我們上面給。”
CSIG是被馬化騰支持的重點事業群,他稱,湯道生之前并不想做集成,但騰訊經常被市場份額和輿論的大勢裹挾,被迫做總包去拿市場份額。馬化騰認為不該因別人奚落幾句排名先后,就去做不正確的事,他認為騰訊的優勢在于“一門三杰”(企業微信,騰訊會議和騰訊文檔)代表的協同辦公能力,以及小程序連接的TO C和TO B業務閉環,讓CSIG聚焦循環式訂閱收入,將企業服務與商業服務閉環做好,才能避免一次性的單次收入。
“為啥年年說反貪腐,今年還這么嚴重呢?”馬化騰表示,今年騰訊強調降本增效,所以查的比較多,“其實很多問題以前都存在,只是沒查那么嚴”。
今年嚴查之后暴露的問題特別多,而且又有中干牽扯其中,“我跟你們講,只是你們沒機會看,看完之后嚇死人”。
馬化騰對臺下員工說,內部的貪腐問題“真的是觸目驚心”,很多業務做不起來,并不是因為管理者問題,也不是業務方向問題,而是貪腐漏洞太大,業務被掏空了。
馬化騰表示,今年騰訊將數字化能力也引入到了反舞弊中,騰訊所有的報銷和外部供應商的數據全部匯集起來,內審內控進行大數據分析,能找到大部分低水平的問題,明年騰訊會繼續建設這個能力。
對于游戲業務,他稱,未來希望通過合作的方式,打開市場,包括拓展國際市場。聚焦精品,不浪費版號機會。
最后,馬化騰表示,WXG最亮眼的業務是視頻號,基本上是全場(全公司)的希望。
他認為,未來短視頻侵蝕掉長視頻與游戲等產品的時間是客觀發展規律,而視頻號走出了第一步,已經立住了,希望后面更貼近交易,將電商閉環做好。
此前劉熾平在電話會議中也表示過,視頻號持續增長對騰訊的整體業務非常重要,如果能實現良好的變現,將對利潤產生實質的驅動力。他曾表示,視頻號的變現模式應是與當前市場上類似產品差不多,但視頻號會更注重用戶體驗和變現之間的平衡。
據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記者12月22日晚從小米確認,小米創始人、董事長雷軍22日晚通過內部信透露,王翔將于2022年12月30日正式卸任集團總裁職務,同時,繼續作為高級顧問為公司服務。小米決定晉升盧偉冰為新一任集團總裁,將于12月30日正式繼任。此外,小米聯合創始人洪鋒和王川也將于今年年底退出業務一線。
王翔自2015年7月加入小米以來,先后參與組建了知識產權、國際業務、法務、戰略合作等團隊,并對推動相關業務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2019年11月晉升集團總裁。
雷軍同時在內部信中透露,小米智能電動汽車業務進展超預期。“我們對2024年上半年順利量產上市充滿信心。”雷軍表示。
對于洪鋒和王川的未來安排,小米方面向上海證券報記者透露,今后他們會以聯合創始人的身份在合伙人委員會繼續支持和推動公司的戰略發展。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以下為雷軍內部信全文:
各位小米的同學們,今天有幾條重要的信息跟大家分享。
首先,王翔總將迎來規劃已久的退休,將于2022年12月30日正式卸任集團總裁職務,同時,繼續作為高級顧問為公司服務。
翔總自2015年7月加入小米以來,先后參與組建了知識產權、國際業務、法務、戰略合作等團隊,并對推動相關業務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2019年11月晉升集團總裁后,帶領團隊不斷建立、完善相關體系,在提升集團體系化綜合治理方面做出了優異成績。7年多來,翔總為小米傾其所有的投入和付出 ,我和大家有目共睹,我們對翔總致以最高的敬意以及最誠摯的感謝。
同時,聯合創始人洪鋒和王川也將于今年年底退出業務一線,他們是小米的締造者和守護者,感謝他們十多年來在業務崗位上對小米的全情投入和不朽功績。 他們會以聯合創始人的身份在合伙人委員會繼續支持和推動公司的戰略發展。
經過公司合伙人委員會的慎重討論和協商,決定晉升盧偉冰為新一任集團總裁,將于12月30日正式繼任。
偉冰和我相識多年,有著手機行業的豐富經驗以及杰出的行業影響力。2019年初加入小米后,兢兢業業,有口皆碑,從Redmi品牌負責人,到中國區總裁,再到統領中國區、國際部和印度區三大戰區業務,偉冰一步一個腳印,贏得了集團管理團隊的高度認可和尊敬。
今天分享的一系列消息,對小米而言,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這宣告了,小米管理層實現了順利的交棒迭代,并為未來的持續發展做好了準備。
集團正處于全新階段的起跑線上。高端戰略經過三年探索,剛剛交出了一份階段性答卷之作:小米13系列。我們智能電動汽車業務進展也一直超預期,我們對2024年上半年順利量產上市充滿信心。此外,集團的整體技術體系也在不斷壯大,大量的創新正層出不窮的涌現,人形仿生機器人CyberOne“鐵大”等前沿探索持續進步,我們的智能制造體系也正在向整個制造行業不斷輸出、持續賦能。
接下來,我們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持續推動集團高端化戰略,并推動集團業務聚焦和“精兵簡政”,進一步提升集團運營效率。盡管我們目前面臨著很多困難和挑戰,但只要我們團結一心、砥礪前行,必將迎來新的勝利!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界面新聞、上證報中國證券網、第一財經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