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2-10 13:04:20
每經編輯 段煉 易啟江
北京疫情發布 不再公布各區數據
據北京衛健委消息,12月9日0時至24時,新增924例本土確診病例和1308例無癥狀感染者(含9例無癥狀感染者轉確診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
據北京新聞廣播,12月10日公布的前一天數據中不再公布各區數據,只公布全市感染者總數,這是近期北京疫情數據發布的又一變化。
11月12日起,北京公布的過去一天的感染者情況中,隔離觀察人員感染者已不再公布住址信息,只公布所屬區。社會篩查發現的感染者仍公布住址小區或社區。
11月21日起,北京公布感染者情況中,社會面篩查人員不再公布詳細住址,與隔離觀察感染者一樣,對其信息只公布到區。
一個月來,北京疫情數據發布信息出現多次調整,不斷調整簡化。
廣州:高二、高三學生 持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可自愿返校
據央視新聞,12月9日,廣州市教育局發布《廣州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教育疫情防控工作專班關于下一階段教育教學工作安排的通知》(下稱《通知》),自12月12日起,高二、高三年級將恢復線下教學,對由于各種原因選擇線上學習的學生可同步開展線上教學;其他學段、年級,將根據疫情形勢綜合研判,適時恢復線下教學。在錯時、錯峰、錯層次,安全有序恢復線下教學的同時,各學校要充分尊重家長及學生意愿,做好線上同步教學相關保障,并著重加強人文關懷。
關于師生員工返校條件,《通知》明確:
對正處于隔離治療期的新冠病毒感染者(確診病例、無癥狀感染者)、疑似病例,以及隔離期未滿的密切接觸者,或返校前5天內有國內高風險區旅居史的,或8天內有境外(含港臺)旅居史的,或健康碼為紅、黃碼的,或有發熱等癥狀的師生員工,暫不返校。其他學生以自愿為原則,返校開展線下教學。返校的師生員工(不含已封閉在校的師生員工),須持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進入校園。
溫馨提醒
返校的師生員工(不含已封閉在校的師生員工),須持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進入校園。為此,12月10日14時—17時,各區將開設核酸檢測專場,就近為有需要的師生員工提供核酸檢測,請留意學校通知。
恢復線下教學前,各學校要做好充分準備,《通知》要求:
師生員工返校前,要落實人員旅居史報備和異常健康狀況報告制度。
加強校醫隊伍建設。
開展校園環境衛生大整治,對重點場所、重點設備以及高頻接觸部位按指引進行清潔消毒。
做好食品和飲用水安全管理。
規范設置校醫室/衛生室(保健室),按要求完善設置臨時隔離留觀室(區),寄宿制學校設置相對獨立的健康觀察區域(宿舍),配備醫療設施設備。要備足備齊防疫物資,按要求進行管理。要確保校園內洗手設施充足,布局合理。
恢復線下教學后,各學校要做好校園防控,《通知》要求:
所有師生員工每日返校前進行健康自查,倡導返校前進行新冠病毒抗原檢測,如出現發熱等癥狀或抗原檢測陽性的,不得返校/返崗。
師生員工盡量家和學校“兩點一線”。除體育活動、睡覺、進食等,所有教職員工和中小學生均須佩戴外科口罩,幼兒園幼兒可不佩戴口罩。
學生進校門需測溫,教職員工進校門需核驗身份并掃碼、測溫,異常者不得入校。外來人員需核驗身份并掃碼、測溫,查驗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入校前新冠病毒抗原檢測陰性結果和健康碼。校外無關人員一律不準進校。
嚴格落實晨午(晚)檢。
做好校內教學、生活等聚集性活動管理,不聚集、不扎堆,暫停堂食,原則上不混班、混宿。
各學校不再開展校內常規核酸抽測,可根據實際需要開展。
當校內學生出現發熱等癥狀時,及時轉到健康觀察區,由家長接回家進一步診治,后續情況及時報告學校。有疫情的學校精準劃定風險區域,原則上風險區域劃定以班級、宿舍為單位,特殊情況下按樓層、樓棟劃定高風險區。
國務院:全面取消各地設立的 公路、航道、船閘防疫檢查點
據交通運輸部微信公眾號消息,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認真落實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關于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聯防聯控機制綜發〔2022〕113號)要求,優化交通物流疫情防控措施,科學精準做好交通物流保通保暢工作,國務院物流保通保暢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關于落實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十條優化措施 科學精準做好交通物流保通保暢工作的通知》。內容如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物流保通保暢工作領導小組(工作機制):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認真落實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關于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聯防聯控機制綜發〔2022〕113號)要求,優化交通物流疫情防控措施,科學精準做好交通物流保通保暢工作,更好維護人民群眾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優化防疫通行管控措施
(一)全面取消各地設立的公路、航道、船閘防疫檢查點,不再查驗貨車司乘人員、船舶船員的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健康碼。
(二)全面取消貨運車輛閉環管理要求,各地不得隨意層層加碼,限制貨運車輛跨區域通行。
(三)全面取消跨區域流動貨車司乘人員“落地檢”,對于從事口岸交通運輸服務等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應按照地方聯防聯控機制規定開展核酸檢測。
(四)嚴格落實精準管控政策,切實做到“五個嚴禁”:嚴禁擅自阻斷或關閉高速公路、普通公路、航道船閘;嚴禁擅自關停高速公路服務區、港口碼頭、鐵路車站和航空機場;嚴禁限制貨運車輛、船舶正常通行;嚴禁擅自關停郵政快遞末端服務、“一刀切”限制高風險區末端配送;嚴禁以等待司乘人員核酸檢測結果為由限制貨車通行。
二、保障重點物資安全有序運輸
(五)加強供需對接,做好運力儲備,強化組織調度,保障重點物資運輸車輛優先便捷通行,保障重點物資運輸船舶優先引航、優先過閘、優先錨泊、優先靠離泊,提升鐵路、民航服務保障能力,暢通郵政快遞末端“微循環”,切實保障醫療防控、能源、糧食、民生、農資農機、外貿等各類重點物資安全高效運輸。
(六)全力做好疫苗、抗原檢測試劑、藥品、口罩等醫療物資運輸服務保障,加強生產供應、運輸需求等信息共享,及時研判形勢,做好應急運力儲備,強化跟蹤服務,統籌做好生產企業關鍵物料和產成品運輸保障工作,確保醫療物資運輸高效順暢。
三、確保交通物流網絡穩定運行
(七)嚴禁擅自關停關閉交通物流基礎設施和限制運輸服務,因所在區域劃定為高風險區,確需關停關閉交通物流基礎設施的,要按要求“快封快解”,不得采取各種形式的臨時封控。充分發揮物流保通保暢工作機制作用,加強路網、鐵路車站、重點港口、干線航道、航空機場、郵政快遞分撥中心的監測調度,及時解決阻斷堵塞、關停關閉問題,確保交通主干線暢通、重點樞紐節點正常運轉。
(八)將交通物流從業人員納入屬地聯防聯控機制“白名單”管理,有關人員嚴格落實個人防護、疫苗接種和健康監測要求,檢出陽性時,精準判定密切接觸者,工作場所不采取臨時封控,同工作場所人員不進行大范圍隔離,保障交通物流穩定運行。
(九)重點港口、機場、鐵路貨站、物流園區、郵政快遞分撥中心以及航道、通航建筑物、引航機構等運營單位要健全完善應急預案,建立一線人員預備隊,必要時實施集中居住、閉環或封閉管理,確保突發情況下重點物流樞紐運行穩定。
四、強化交通物流從業人員服務保障
(十)加強對貨車司機、快遞員、船員等基本生活保障,為其提供必要的飲水、用餐、如廁等基本生活服務和基本醫療救助服務,堅決避免由于服務保障不到位造成交通物流從業人員生活困難。確需關閉的高速公路服務區,必須繼續保留加油、如廁等基本公共服務功能;確需關閉的水上服務區,必須按原有功能繼續保留加油、加水等基本公共服務。嚴禁隨意暫?;蚓芙^國際航行船舶船員換班,切實保障國際海上物流供應鏈暢通和船員合法權益。
五、確保政策措施落實到位
(十一)堅持24小時值班值守,暢通應急運輸保障電話,一事一協調,解決貨車司機、物流企業等反映的交通物流不通不暢問題;對于違反“五個嚴禁”要求的行為,加大督辦轉辦力度,督促問題及時整改;對于嚴重影響貨運物流暢通,群眾反映強烈的,要加大通報、公開曝光力度,強化警示震懾效應,全力保障交通網絡暢通、物資運輸暢通、末端配送暢通。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交通管控與運輸保障專班2022年11月17日印發的《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交通管控與運輸保障工作指南(第五版)》(交運明電〔2022〕325號)即行廢止。
市場監督總局:堅決杜絕 平臺內經營者發“疫情財”情況出現
據央視新聞,為維護防疫用品和生活物資網絡交易秩序,助力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防范和制止網絡交易不當行為,市場監管總局今天(10日)發布關于規范涉疫物資網絡交易秩序的工作提示,要求互聯網平臺企業嚴格按照市場監督管理法律法規要求,嚴格落實“八個責任”,確保依法合規經營。
一要嚴格落實平臺內經營者管理責任。要認真履行對平臺內經營者資質、商品和服務信息發布的審核義務,強化對平臺內經營者及其經營活動的審查監控,及時優化系統及規則,適當提高對銷售防疫用品、基本生活物資經營者的抽查比例,確保相關信息真實有效。加強合規管理,嚴防平臺內經營者實施虛假宣傳、欺詐等行為,堅決杜絕平臺內經營者發“疫情財”情況出現,及時依法對違反法律法規的平臺內經營者采取必要措施。
二要嚴格落實涉疫物資保障供應責任。要積極響應網絡零售需求變化,做好規劃和預案,對涉疫物資日常采購、供應情況加大監測力度,適當增加庫存儲備,加強備貨補貨、倉儲調度、物流配送,保障防疫用品、基本生活物資的供應,確保供應不斷不亂。不得任意取消訂單、隨意更換商品,保障配送不停不慢,助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
三要嚴格落實涉疫物資價格穩定責任。要遵循公平、合法、誠實信用的定價原則,為消費者提供價格合理的商品和服務,并嚴格按規定明碼標價,準確清晰標示商品的品名、數量、價格和計價單位等信息。嚴禁哄抬物價,囤積居奇,捏造、散布漲價信息,造成商品和服務價格過高過快上漲。主動管控異常定價行為,保障防疫用品、基本生活物資價格穩定。
四要嚴格落實食品安全和產品質量責任。要嚴控防疫用品、基本生活物資質量關,不得銷售危害人身、財產安全的商品,不得銷售假冒偽劣商品和侵權商品。嚴格按照有關要求對銷售的商品進行消殺、檢測、存儲、運輸,并采取措施保障物流運送期間商品,特別是生鮮食品的安全和質量。
五要嚴格落實消費者權益保障責任。要全面、真實、準確、及時地披露商品信息,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不得對商品的來源、功能、質量、銷售狀況等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不得發布虛假廣告。確因臨時短缺、物流配送困難等原因造成不能按約定交付的,應當及時告知消費者,并提供退款、換貨、補差價等選擇,切實保障消費者權益。
六要嚴格落實化解網絡消費糾紛責任。要健全完善高效、便捷的投訴受理、處理和反饋機制,暢通消費者投訴舉報通道,及時受理、高效處理投訴舉報,妥善處理消費糾紛,積極協助消費者維護合法權益。督促平臺內經營者遵守網絡購物七日無理由退貨、網絡購物“三包”等規定,確保消費者吃得安心、買得放心、用得舒心。
七要嚴格落實配送騎手管理和保障責任。加強對平臺內騎手的管理、培訓和引導,完善平臺規則,規范外賣配送服務。加強騎手出行管理和安全保障,及時按照各地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具體措施進行調整,提供口罩、消毒水等必要防疫物資,為核酸或抗原檢測、就醫等基本需求提供必要支持。
八要嚴格落實政企協同共治責任。要積極配合監管部門依法查處相關違法違規行為,形成平臺自治與政府監管的良性互動。發現的違法違規問題,及時向所在地縣級以上市場監管部門報告。
市場監管部門將通過投訴舉報、網絡監測、輿情反映等,及時發現違法線索。綜合運用政策指導、提醒告誡、行政處罰等手段,防范和制止網絡交易違法違規行為,切實維護網絡交易秩序。
編輯|段煉 易啟江
校對|王月龍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央視新聞、北京新聞廣播、交通運輸部官微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