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2-07 23:03:02
◎繼續發揮專項債的撬動作用,但是需要引導正確的投資方向,通過優選項目使專項債與我國新發展階段的國家戰略密切相關。
◎進一步優化稅制結構,精準有效實施稅收優惠。
每經記者 張蕊 每經編輯 陳星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6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3年經濟工作。
會議指出,明年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的合力。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產業政策要發展和安全并舉,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強,社會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線。
中央再提“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是出于何種考慮?積極的財政政策應該如何“加力提效”?穩健的貨幣政策又該怎樣“精準有力”?
帶著這些問題,《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對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進行了書面專訪。
李旭紅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NBD:本次會議指出,明年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中央再提“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您認為這是出于何種考慮?
李旭紅: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的關鍵一年。因此,確定“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總基調既兼顧跨周期調節的目標,充分考慮到2022年的現實困難,又緊密結合2023年新的經濟發展趨勢的正確判斷及整體部署。
可以預見,由于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并且全球經濟走出低迷困境逐漸全面復蘇,2023年我國圍繞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主線,通過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市場信心將會大力提振,宏觀經濟可以實現穩中有進的總目標。
NBD:會議指出,明年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的合力。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
我們注意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準、可持續。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您認為這種措辭的變化釋放出哪些信號?
李旭紅:以上措辭釋放出兩方面的信號:一是加強各類政策的協調配合,通過政策的組合拳達到更優的政府治理效能;二是繼續實施積極的宏觀經濟引導政策,加強對市場的正面激勵引導,促進經濟進一步恢復與增長。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意味著財政政策將繼續發揮刺激經濟、撬動社會資本并彌補市場缺陷的重要作用。而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則意味著貨幣政策強調的是穩健、精準,兩者有效配合保障經濟實現穩中有進。
NBD:會議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您認為應該如何“加力提效”?
李旭紅:我認為主要有三點。一是繼續發揮專項債的撬動作用,但是需要引導正確的投資方向,通過優選項目使專項債與我國新發展階段的國家戰略密切相關,進而通過投資結構的調整進一步優化我國經濟結構,實現高質量發展。
二是進一步優化稅制結構,精準有效實施稅收優惠,通過總量控制、結構優化、方式科學等多方面著力,進一步發揮我國稅收激勵對經濟的引導作用,加力提效。
三是發揮轉移支付的作用,統籌好省級以下財政收入,確保地方有足夠的財力精準施策,促進地方經濟增長及保障民生。
NBD:“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您認為應該怎樣做到“精準有力”?
李旭紅:貨幣政策需要以穩健性為前提,既滿足經濟發展與投資的基本貨幣需求,同時應該著力當好宏觀經濟的穩定器,強化風險防范意識,為我國應對國內外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保駕護航。
NBD:會議強調,明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發揮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加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協調配合,著力擴大內需,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和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您認為應該怎樣加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
李旭紅:應繼續發揮稅收對消費的正向引導及投資的促進作用。
例如,適當降低增值稅等流轉稅負擔,降低市場資源配置的成本,正向引導消費,通過社會總消費量的增加解決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基礎性問題。
又如,通過部分稅收政策的差異性優惠,并輔以政府資金投資方向的引導,優化我國投資結構,通過高附加值的增量進一步夯實經濟基礎。通過個人所得稅等直接稅的改革,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引導消費需求。
同時,基于我國人口規模巨大的現實情況,發揮稅收對于穩就業的積極作用。通過培訓、教育方面的稅收減免,促進人力資本的形成,推動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制定適度和簡便的稅收政策,保障靈活就業和新業態勞動者的權益,以促進充分就業,保障民生和社會穩定。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401896216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