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2-02 21:43:09
◎12月2日,一名山西汾酒內部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確認,楊波確實已加入神農科技集團;同時,記者致電神農科技集團公開電話求證,對方向記者表示,有聽說這一消息,但集團內部尚未發布通知。
◎白酒分析師蔡學飛認為,2020年楊波開始主導竹葉青的相關工作后,隨著汾酒全國化、高端化,竹葉青酒在保健酒品類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無論是全國影響力還是銷售體量,實際上都得到了長足的進步
每經記者 可楊 每經編輯 梁梟
11月25日,山西汾酒(SH600809,股價261.99元,市值3196億元)發布公告稱,因工作調動原因,楊波申請辭去公司董事、副總經理、董事會戰略委員會委員職務。
11月25日晚間,據中國酒業雜志微博刊文,楊波離開汾酒后的下一站將是山西神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神農科技集團)。據了解,神農科技集團系廣譽遠(SH600771,股價29.69元,總市值146億元)控股股東。
今日(12月2日),一名山西汾酒內部人士向記者確認了上述消息。汾酒集團副總經理常建偉則通過短信回應記者稱:“看官方報道。”神農科技集團一名員工向記者表示,有聽說上述消息,但集團內部尚未發布通知,一切以官方公告為準。
11月25日盤后,山西汾酒發布公告稱,因工作調動原因,楊波申請辭去公司董事、副總經理、董事會戰略委員會委員職務。山西汾酒表示,辭去上述職務后,楊波將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
11月25日晚間,中國酒業雜志微博刊文稱,據可靠消息,楊波將履新神農科技集團副總經理。
12月2日,一名山西汾酒內部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確認,楊波確實已加入神農科技集團;同時,記者致電神農科技集團公開電話求證,對方向記者表示,有聽說這一消息,但集團內部尚未發布通知,一切以官方公告為準。
據山西省政府網站發布的神農科技集團公開招聘公告,公司是山西省委、省政府整合全省農業科技資源組建而成的省屬國有大型農業科技企業,成立于2020年12月,注冊資金10億元。
與此同時,神農科技集團還是上市公司廣譽遠的控股股東。廣譽遠是中醫藥老字號,核心產品包括龜齡集酒、定坤丹、安宮牛黃丸等。
汾酒集團曾與神農科技集團展開戰略合作,2021年6月19日雙方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據《北京商報》報道,汾酒集團與神農科技集團實施的戰略合作,目前形成了山西區域內高粱種植47萬畝的規模,省外高粱種植區域種植面積25萬畝左右,大麥基地種植面積達到16萬畝。
據神農科技集團微信公眾號文章,2022年3月30日,神農科技集團董事長鞠振還曾與汾酒集團董事長袁清茂展開工作會談。鞠振在會談中稱,神農科技集團將積極學習汾酒改革的先進經驗和市場把控力,進一步擴大原糧供應規模,共同促進產業發展、農民增收;充分利用旗下現代種業平臺,積極與山西農大合作,加強釀酒高粱種質資源研發,助力全省種業振興。
楊波在山西汾酒任職多年,同時也是山西汾酒旗下竹葉青酒品牌重塑的重要主導者。
根據山西汾酒2021年年報披露的簡歷,楊波出生于1974年,擁有博士研究生學歷,系高級經濟師、會計師。1996年7月參加工作,歷任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企業管理部監督檢察科科長,規劃發展部部長,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酒業發展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黨委委員、副總經理、供銷中心主任(兼)、私藏酒公司總經理,汾酒集團公司市場部部長、黨支部書記,汾酒集團公司總經濟師。山西汾酒2021年年報顯示,2021年楊波從山西汾酒獲得的稅前報酬總額為83.76萬元。
2020年2月28日,汾酒成立了竹葉青大健康產業項目籌備組,楊波成為竹葉青大健康產業項目籌備組組長。在當年3月19日的召開山西竹葉青大健康產業團隊出征大會上,汾酒公布了《山西竹葉青大健康產業項目改革方案》。以此為起點,竹葉青翻開了向大健康產業發展的新篇章。
白酒分析師蔡學飛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2020年楊波開始主導竹葉青的相關工作后,隨著汾酒全國化、高端化,竹葉青酒在保健酒品類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無論是全國影響力還是銷售體量,實際上都得到了長足的進步,楊波對于竹葉青的全國化推廣,以及汾酒的保健酒品類增長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而對于離開楊波后,竹葉青酒的發展前景,蔡學飛認為,隨著中國酒類消費的多元化和健康化趨勢,保健酒有著不錯的發展前景。汾酒在保健酒板塊也有很強的發展優勢,未來依然比較樂觀,這也是行業的共識。
此外,神農科技集團控股的廣譽遠旗下也擁有保健酒代表品牌龜齡集酒。未來,楊波會否參與主導龜齡集酒業務?廣譽遠方面通過微信向記者表示,未看到任何相關通知和文件。
蔡學飛認為,楊波有著豐富的企業管理經驗和保健酒從業經歷,借助其在汾酒的企業資源及全國性資源,也能為推廣山西品牌、做大山西保健酒行業提供一定基礎。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514709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