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1-08 20:24:34
武漢在2020年被杭州反超后,如今迎來回歸第八的“賽點”;寧波、天津GDP差距則是從去年同期1085億元縮窄至689億元,長沙和無錫之間的差距也僅剩348億元。從細分數據來看,這些城市動能從何而來,能否實現趕超?
每經記者 楊棄非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597849
2022年終點近在眼前,城市陸續拿出沖刺姿態,競爭愈加膠著。
在最新公布的GDP萬億城市三季報中,城市格局再度洗牌:繼今年上半年超過廣州之后,重慶繼續守住第四名;無錫、長沙反超鄭州,三者排名回到去年的狀態;而在競爭最為激烈的“低位區間”中,泉州超越南通,合肥、西安則超過福州。
更令人關注的是,臨近年末交卷,誰還有可能改變現有格局、實現突圍?
從三季度經濟表現來看,武漢增速達到4.5%、高于前一位杭州的1.8%,寧波則以3.5%增速超過天津的1.0%,長沙也以3.4%超過無錫的1.7%。此外,福州增速達到5.8%,為萬億城市最高,同樣可能帶來變局。
眼下,這些城市都已處在“近身作戰”的關鍵時刻。武漢在2020年被杭州反超后,如今迎來回歸第八的“賽點”;寧波、天津GDP差距則是從去年同期1085億元縮窄至689億元,長沙和無錫之間的差距也僅剩348億元。從細分數據來看,這些城市動能從何而來,能否實現趕超?
在GDP十強城市中,武漢增速格外亮眼。從今年一季度開始,武漢經濟增速一直保持在十強城市首位,上半年增速放緩至4.3%,前三季度再次微升至4.5%。增速領先一步,使其與杭州的經濟差距從去年前三季度的833億元縮窄至403億元。
從細分項來看,武漢的快速追趕,與其較高的投資增速關系密切。今年前三季度,湖北全省投資增速達到15.6%,位列全國第二、中部第一。其中,武漢以15.5%的投資增速維持住全省投資增長“基本盤”,不僅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一,在已公布數據的萬億城市中同樣位列首位。
武漢的投資吸引力從何而來?
事實上,自2020年二季度開始,一系列國家層面的大項目就紛紛加注湖北,推動投資成為武漢疫后恢復的關鍵力量。眼下,武漢投資紅利持續釋放,同時也抓緊機遇期,推動工業投資發揮更重要作用。
從投資結構來看,今年前三季度,工業投資占武漢固投比重達到24.0%,增速為 24.2%,遠高于房地產開發投資的11.0%。
其中,新能源汽車產業成為武漢吸引工業投資的重點領域。僅從第三季度來看,武漢億元以上項目共有237個,總投資達到1808億元。其中包括投資80億元的中創新航武漢項目三期,以及云峰汽車零部件集成基地、雄韜新能源總部項目等。
再往前,今年一季度的新能源電池項目、東風高端新能源越野車項目,二季度的武漢經開區新能源汽車智能工廠、比亞迪動力電池項目等項目落戶武漢經開區,讓武漢實現每季度均有新能源汽車產業投資。
業內專家認為,武漢今年迎來新能源汽車產業投資“爆發”,一方面在于武漢的汽車產業基礎,另一方面,相較于江蘇、廣東、福建等省份新能源汽車產業布局較為集中、發展較為迅速,武漢還有較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此外,武漢也拿出針對性策略,通過“產業鏈招商”,推動更多匹配項目落戶。此前,“中國車谷”所在地、武漢經開區招商局黨組書記童非就曾透露,圍繞武漢已經投產的7個整車廠,當地梳理了202家汽車供應鏈企業,逐一上門招商。
就在11月4日,湖北舉行2022年四季度全省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其中武漢共有217個億元以上重大項目開工,總投資額1536.2億元。借力投資增長,武漢還將繼續向杭州發起“挑戰”。
與武漢類似,寧波經濟的迅速增長,也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密切相關。
對比“三駕馬車”,寧波前三季度在消費領域的表現格外突出,以5.8%的增速居于萬億城市首位。根據寧波市統計局分析,汽車消費成為三季度增速較快的品類。特別是9月,在消費補貼加持下,購車減稅等因素同步促進,推動汽車類大額消費品零售額增長28.8%。
這也可從上半年的數據中得到印證。今年上半年,寧波居民生活消費支出的幾個主要門類當中,交通通信一項增長38.1%,增速遠超其他各項。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寧波調查隊
一個重要原因來自新能源汽車消費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寧波調查隊分析,上半年,受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政策將于年底結束的“窗口期”刺激,推動居民購置新能源汽車數量顯著增加。另一項來自寧波市公安局車輛管理所的統計數據顯示,9月,寧波客車新車注冊量為30527輛,其中,新能源車注冊量為9429輛,占比超三成,相比8月增加600多輛,環比增長6.84%。
而對于制造大市寧波而言,消費向好除了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拉動力,還是產業發展的一種指征——其背后可能涉及制造、物流等整個鏈路的全方位發展。
從制造端來看,汽車產業自2016年起趕超石化產業,成為寧波第一大產業。到今年上半年,寧波汽車產業集群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451.1億元,同比增長8.6%,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達4.81萬輛,同比增長605%。在其拉動下,寧波前三季度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達4.9%,在萬億城市中排名第七位。
而從物流端來看,前三季度,寧波口岸進出口總額達1.95萬億元,同比增長30.7%。其中,新能源產品成為出口一大亮點,電動載人汽車出口41.2億元,激增12.3倍。
面對“攻擂者”寧波,守擂的天津則受疫情反復等不利因素沖擊,仍處于穩步恢復當中。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天津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回正,達到0.2%,但三駕馬車均仍處于負增長。在兩座制造業大市的這一局競爭中,寧波來勢洶洶。
長沙的增長則更突出體現在進出口帶動上。今年前三季度,長沙進出口增速達到24.3%,居萬億城市首位,濟南則以22.45%的增速緊隨其后。再往前,今年上半年長沙就已顯示出進出口增長的動能,以26.0%的增速僅次于濟南。
出口高速增長是長沙外貿增長的主因。數據顯示,前三季度,長沙出口額為1860.57億元,增長31.9%,相較之下進口額為616.80億元,增速僅為6.1%。進一步看細分領域,機電出口增長格外顯著——長沙海關數據顯示,湖南前三季度機電產品出口1505.7億元,增長17.5%,占全省出口的40.6%。
包括機械設備、電子元器件等在內的機電產品出口上升,源于海外需求增長。有業內人士分析,一方面,從去年開始,歐美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處于較高水平,開始出現補庫存現象;另一方面,國內機電產品正在恢復自身競爭力、且對歐美擴大出口發揮了作用。事實上,從全國情況來看,前三季度機電產品出口整體亦實現10%的增長。
對于長沙而言,其支柱產業之一工程機械行業的表現格外突出。今年,全國工程機械行業銷售出現下跌情況,但海外則迅速增長,以挖掘機為例,前10個月國內銷售量下降46.4%的同時,出口同比增長67.3%。在長沙,包括鐵建重工、三一重工等多個企業,今年內都曾對外發布海外業務提升、出口超預期增長的信息。
而出口增長助推下,長沙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達到9.1%,僅次于西安,居于萬億城市第二位。
但出口增長亦面臨挑戰。
據海關統計,今年10月,我國進出口總值達3.55萬億元,同比增長6.9%,較9月份下降1.4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增長7%,較9月份下降3.7個百分點。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常冉此前分析稱,國內疫情影響和國外需求抑制均導致出口增速下行,歐盟“去工業化”也可能進一步限制出口增長。
這對機電產品出口影響格外明顯。數據顯示,在中國向歐盟的出口中,電機類和機械類產品占比約達到45%,對歐出口增長收窄影響至整個機電產品增長增速放緩,前十月機電產品出口同比增長9.6%,較前9個月下降0.4個百分點。
不利因素影響下,長沙能否有效推動進出口持續增長,不僅將影響到其經濟動能的進一步釋放,也為其與無錫的競逐再添一絲懸念。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