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0-28 15:09:40
翟立宏:過去的一年里,整個財富管理市場以資產管理為基礎,過渡期平穩收官,業務發展步入了正軌。整個資管市場平穩擴容,其中公募基金的增速最快,整體上呈現出以銀行為核心、各種非銀機構百花齊放的良性競爭發展格局。
每經記者 張祎 每經編輯 廖丹
10月28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22中國金融發展論壇暨第13屆金鼎獎頒獎禮”成功舉行。行業專家、機構高管圍繞“金融賦能雙循環綠色發展新動力”這一主題,共話金融業在服務實體經濟、探索綠色金融方面發揮的作用和成果。
一頭是居民財富,一頭是實體經濟,財富管理行業作為兩者之間的“連接器”,其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備受市場關注。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在本次論壇上發布了《中國財富管理市場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由普益標準提供數據支持,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提供研究支持。
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所長翟立宏對《報告》中財富管理整體市場和分市場狀況的政策及數據進行了重點解讀,并對行業未來趨勢進行了展望。
“過去的一年里,整個財富管理市場以資產管理為基礎,過渡期平穩收官,業務發展步入了正軌。”翟立宏指出,在資產管理行業發展平穩的基礎上,財富管理逐漸成為共識,行業發展的浪潮正在蓄勢。
財富管理市場政策導向,是《報告》的聚焦點之一。
翟立宏指出,從市場政策導向來看,資管行業的基本法律關系已經確立,監管要求也逐步統一。
“在政策導向層面上,我們尤為關注的是,2021年8月17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提出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這使得我們國家財富管理市場也開始積極地踐行‘共同富裕’。”
他表示,在這一背景下,我國財富管理行業未來發展將有別于專注服務高凈值人群的模式,行業整體會更加增添“普惠”色彩。
此外,2021年11月以來,基金投顧業務指引文件密集發布,投顧業務的監管法規體系加速成型,轉型投顧也成為整個行業的大勢所趨。
“當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挑戰依然比較深刻,也比較嚴峻。”翟立宏表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挑戰主要集中在三個層面:
第一,投資者保護不到位,投資業務的融資化依然還存在著一些影響;
第二,我國居民金融素養層面上仍存不足,資產配置的概念還沒有建立,對于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行業來說,投資者教育依然任重道遠;
第三,監管套利依然存在,仍然需要建立和完善統一的資管業務法律制度,以徹底消除監管套利的操作空間,同時在線上化、數字化的大趨勢之下,需要對財富管理機構的互聯網平臺加強監管。
針對投資者教育實踐中的諸多挑戰,翟立宏透露,普益標準未來將在資管和財富管理領域的投資者教育上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產出更多的內容。
據普益標準監測數據,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我國財富管理市場規模約115萬億元,自2020年以來保持著震蕩攀升的態勢。從結構來看,銀行理財規模最大,基金、信托和保險資管規模緊隨其后。
“首先看銀行理財政策導向,值得關注的地方比較多。”翟立宏指出,資管新規重塑了生態,行業發展有章可依,這是過去的兩年多的時間里銀行理財領域的一條主線。
隨著配套細則逐步實施,模糊地帶開始納入監管,配套建議陸續出臺,行業發展的重點也開始明確。比如,2021年5月,《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的發布,為銀行理財業務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對于今年以來的銀行理財行業數據,翟立宏重點強調了《報告》提煉的三個特點:
一是產品發行震蕩筑底,固收類的產品占主體;
二是“固收+”發行量攀升,業績基準表現分化;
三是現金管理收益再降,中短期的產品也出現了分化。
就《報告》中總結的銀行理財創新發展動向,翟立宏建議業內共同關注兩點:
第一是養老理財的蓬勃發展,“我們持續關注的存續產品表現非常好,特別是長期投資帶來的風險收益,養老理財的業績表現是優于市場同類資管產品的。”
第二是“理財子”持續獲批及主題產品不斷擴容,“這為銀行理財市場的凈值化轉型提供了重要的支撐。”
翟立宏介紹,就《報告》呈現的行業發展現狀看,整個資管市場平穩擴容,其中公募基金的增速最快,整體上呈現出以銀行為核心、各種非銀機構百花齊放的良性競爭發展格局。
信托業方面,今年信托資產余額開始逆勢反彈,資本實力持續提升,資金結構持續優化,信托功能回歸本源的方向進一步明確,行業穩健發展可期。行業創新上,通過加大FOF/TOF展業,資金信托層面轉型方向更為明確。不過,值得關注的是,針對銀信“新通道”出現的一些端倪,信托業又一次迎來了窗口指導方面的規范。
公募基金方面,對外開放不斷深入,準入機制趨于嚴格,產品銷售持續規范,服務實體不斷強化。從行業數據看,資產凈值續創新高,固收基金收益低迷,權益基金快速反彈。
“對于未來的創新發展,我們依然是強調推進公募REITs試點,而第三支柱政策落地之后,公募基金有望受益,應該在這方面做一些相應的配合。”翟立宏如是表示。
私募方面,行業回歸私募投資本源,新增產品備案平穩,區間收益觸底反彈,復合策略相對穩定。
券商資管方面,“公募”轉型不斷深化,外資券商加劇競爭。從行業數據看,資管規模總量下滑,新發展動能逐漸形成。年內新發行券商資管產品季度發行數量仍然下滑,債券型的產品占到主體。翟立宏指出,這可能與資本市場格局息息相關,未來運行應重點關注推進“公募化”轉型以及主動管理能力的加強。
保險資管方面,他表示,繼2020年3月《保險資產管理產品管理暫行辦法》發布后,配套三項實施細則也于2020年9月11日正式發布。“1+3”制度框架的全面落地,使得監管空白得以補齊。同時,分類監管的確立,助力了整個行業的穩健經營。從行業數據看,今年的前8個月的新發行保險資管產品數量微增,資金運用余額攀升,債券投資占比擴大。
就保險資管的創新發展,翟立宏提醒,可關注保險資管向財富管理機構轉型、更多地參與市場化競爭方面的動態,保險機構公募REITs投資獲批以及保險資管機構在ESG領域的布局。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596401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