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0-11 19:53:44
每經記者 于垚峰 每經編輯 楊夏
“雙碳”目標下,鋰電新能源產業成為超級風口,全國各地爭相布局、筑巢引鳳。
10月11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江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江西省人民政府印發了《印發關于做優做強我省鋰電新能源產業若干政策措施》,搶抓新能源產業發展戰略機遇,從支持鋰電重大項目建設、鋰電企業科技創新及上市融資、設立鋰電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加大鋰資源保障力度、優先保障重大項目能耗需求、支持鋰電企業綠電綠證等交易、加強用電用氣保障及項目用地支持、統籌推進鋰電產業健康發展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政策措施。
其中還提到,要設立不少于50億元的鋰電新能源產業發展專項子基金;支持鋰電企業上市融資,在國內證券交易所新增首發上市或重組上市(含借殼上市)并完成注冊地回遷的鋰電企業,每家一次性獎勵500萬元。
江西鋰礦資源豐富,最新探明的數據顯示,僅宜春一地氧化鋰儲量就超過900萬噸,在當前鋰資源供應持續緊張,“有‘鋰’走遍天下、無‘鋰’寸步難行”的產業大背景下,吸引了大量資本的涌入。
去年以來江西先后引進了寧德時代(SZ300750,股價416.3元,市值1.01萬億元)、國軒高科(SZ002074,股價31.32元,市值557億元)、蜂巢能源、比亞迪(SZ002594,股價255.01元,市值7424億元)等一批鋰電行業頭部企業投資超百億項目落戶。江西省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張和平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去年江西全省鋰電新能源產業規模突破500億元,達到了503.5億元,特別是今年以來實現爆發式增長,僅1-8月產業規模就達到541.3億元,同比增長1.2倍,全年有望突破千億大關。”
當前鋰電新能源產業處于超高景氣度,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開足馬力、瘋狂擴產,在鋰云母資源豐富的江西宜春,這種現象尤為突出。“寧德時代從洽談到簽訂項目落地協議僅用半年多時間,項目一期今年內將試產;比亞迪從對接洽談到簽約僅用64天;贛鋒鋰業新投資300億元項目僅洽談4個月就完成落地簽約;國軒高科實現了‘40天簽約、4個月落地、一年建成投產’的‘宜春速度’,二期項目已于10月8日建設動工。”宜春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張俊會上表示。
記者注意到,隨著去年寧德時代、江西國軒的落戶和今年比亞迪、贛鋒鋰業(SZ002460,股價74.11元,市值1495億元)的相繼簽約,帶動了陽光電源(SZ300274,股價116.6元,市值1732億元)、富臨精工(SZ300432,股價13.69元,市值167億元)等20多家細分領域龍頭企業落戶宜春或擴大投資,宜春已初步形成貫通“鋰礦—鋰鹽—鋰材料—鋰電池—鋰應用—鋰回收”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