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9-18 09:53:55
◎每周五分鐘,帶你看懂全球財經大事。
每經記者 高涵 李孟林 每經編輯 高涵
?本周,美股再受重擊,創三個月來最大周跌幅,先是8月通脹數據超預期,再是被視為美國經濟活力晴雨表的物流巨頭聯邦快遞發出盈利預警。牛津經濟研究院首席美國經濟學家Kathy Bostjancic在發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置評郵件中表示,持續的高通脹、美聯儲激進的貨幣緊縮,以及全球經濟走弱的溢出效應,將共同推動美國經濟在2023年上半年陷入溫和的衰退。
凜冬將至,歐盟提出緊急干預措施應對能源價格高漲,稱預計將從電力和能源公司的高額收入里籌得約1420億歐元的資金,用于補貼民眾和企業用戶。這項“大招”能起作用嗎?每經記者通過電話采訪咨詢機構睿咨得能源高級分析師Fabian Rønningen,進行解讀。
俄烏方面,局勢正在發生重大變化。俄羅斯總統普京近日表示,俄羅斯準備盡一切可能“盡快”結束烏克蘭沖突,但基輔拒絕對話。
此外,阿根廷央行暴力加息550個基點;世行警告加息潮推高全球衰退風險;英鎊跌至37年新低;蘋果遭1300億元資金做空;百老匯34年音樂劇《歌劇魅影》將永久停演。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一周國際財經》。
美國經濟出現衰退跡象?這3項數據告訴你
圖片來源:攝圖網-401005182
隨著對宏觀經濟情況的擔憂加劇,9月16日(周五)美股收盤,三大股指齊跌,納指和標普500本周創下三個月來最大周跌幅。
具體來看,納指收跌0.9%,報11448.4點,周跌幅為5.48%。
圖片來源:富途牛牛
標普收跌0.72%,報3873.33點,周跌幅為4.77%。
圖片來源:富途牛牛
道指收跌0.45%,報30822.42點,周跌幅為4.13%。
圖片來源:富途牛牛
美國銀行策略分析師Michael Hartnett在最新的報告中指出,持續的通脹沖擊和企業盈利衰退可能將美股推至新低,標普500最低點位可能下探到3020點,較周五收盤的點位低22%。
美股再受重擊,導火線主要來自聯邦快遞的盈利預警。9月15日盤后,被視為美國經濟活力晴雨表的物流巨頭聯邦快遞(FDX,股價161.02美元,市值418.50億美元)發出前景惡化的預警。16日,該公司創下21.4%的史上最大單日跌幅,拖累整個市場下行。其CEO警告稱,“我們正在進入全球衰退,公司這些數據并不是很好的預兆”。
瑞銀在周二給客戶的報告中指出,考慮到最新的經濟數據,明年夏季美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已飆升至60%,而在今年6月份的概率僅有40%。
美國經濟是否已經出現了衰退跡象?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重磅數據中嗅出味道。
(1)關鍵指標倒掛 。美東時間9月15日,2年期和10年期美債收益率到當日美股收盤時倒掛41個基點,倒掛幅度為次貸危機以來最深。倒掛通常被視作經濟衰退領先指標。
(2)抵押貸款利率破6%,創金融危機以來新高。據美國房貸機構房地美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美國30年期固定房貸平均利率本周攀升至6.02%,高于上周的5.89%和一年前的2.86%,創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新高。
(3)消費者信心指數14個月下降近40。2022年6月,美國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從2021年4月份的88.3降至新低的50.0——該指數在14個月時間內降幅接近40。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1世紀以來的兩次衰退前,密歇根大學的消費者信心指數都出現了大幅下降,平均下降幅度在20左右。
牛津經濟研究院首席美國經濟學家Kathy Bostjancic在發給《每日經濟新聞》的置評郵件中表示,持續的高通脹、美聯儲激進的貨幣緊縮,以及全球經濟走弱的溢出效應,將共同推動美國經濟在2023年上半年陷入溫和的衰退。Kathy Bostjancic指出,她的團隊雖然將美國2022年的實際GDP增長預期維持在1.7%,但將2023年的GDP增長預期下調了1%至零增長。
“隨著美國國內外需求的減弱、定價權開始減弱、工資增長仍處于高位,企業利潤率將受到比我們之前預測的更大的影響。這將成為美國經濟衰退的關鍵。”Kathy Bostjancic補充道。
歐盟出大招干預能源市場,成效幾何?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31N1242671097
當地時間9月14日,經過數周的醞釀,歐盟終于揭開了對能源市場進行緊急干預的一攬子措施,預計將從電力和能源公司的高額收入里籌得約1420億歐元的資金,用于補貼民眾和企業用戶。
歐盟委員會此項提案需得到歐盟多數成員國支持才能獲批。歐盟能源部長計劃于9月30日再次舉行特別能源會議。
歐盟委員會提出的主要措施包括:成員國在用電高峰時段減少至少5%的用電量,到2023年3月31日將總電力需求減少至少10%;對包括可再生能源在內的低成本發電公司收入上限設定在每兆瓦時180歐元;對石油、天然氣、煤炭和煉油部門產生的超額利潤征收至少33%的稅。歐盟委員會表示,后兩項措施將幫助歐盟籌集約1400億歐元資金。
此前備受關注的設置天然氣價格上限的提議因爭議較大未包括其中。
受歐盟提案消息影響,歐洲天然氣價格基準荷蘭TTF天然氣近月期貨價格起大幅下跌,9月16日周五收盤報186.75歐元/兆瓦時,較14日收盤價累計下跌14.3%。
圖片來源:ICE官網
歐洲能源咨詢機構睿咨得能源(Rystad Energy)高級分析師Fabian Rønningen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歐盟的干預措施方案已經放風出來了兩周,各方面討論比較充分,總體而言是比較平衡和合理的。
他解釋道,(提案)既讓市場繼續發揮作用,又努力確保消費者能挺過這個冬天。“歐盟目前在能源問題上的團結度比較高,預計提案大概率將獲得歐盟成員國多數支持。”
這一系列措施能否穩定歐洲能源市場?Fabian Rønningen向每經記者表示,目前還很難說,“特別是歐盟到底怎么得出1420億歐元這個天量總金額的,還有待進一步分析研究。”
他進一步表示,假如歐盟的10%用電量削減措施能夠真正執行下來,對減輕供應端緊張的效果將是非常明顯的。居民用電多數是基本生活需求,削減空間很小,“因此減少用電量的大頭在工業領域,這可能會以削減生產時間的方式實施,對經濟肯定會造成傷害。”
歐盟提案中對發電企業設置收入上限的措施引發市場熱議,特別是因為可再生能源發電也在適用范圍之內。有分析認為,可再生能源在歐盟擺脫對俄羅斯化石能源依賴上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設置收入上限將影響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Fabian Rønningen表示,歐盟官員也意識到這個問題,因此將收入上限設置比較高的水平,避免挫傷企業的積極性。“可再生能源的發電成本較低,比如太陽能發電成本能低至10歐元/兆瓦時,在180歐元/兆瓦時的收入上限下,企業還是能夠獲得非常高的收入。當然,如果企業能夠保留當前的超額收入,將能夠有更充足的資金進行再投資擴大產能,但目前能源市場穩定顯然是更優先的事情。”
普京:俄將“盡快”結束俄烏沖突
俄媒:盧甘斯克總檢察長在爆炸中身亡
盧甘斯克總檢察長 圖片來源:俄新社報道截圖
通脹恐直逼100%?阿根廷央行加息550個基點
當地時間9月15日,阿根廷央行突然將基準利率暴力上調550個基點,達到驚人的75%,試圖支撐阿根廷貨幣、遏制通脹,這已經是該央行今年來第9次加息。
此前公布的通脹數據顯示,阿根廷8月通脹率同比飆升至78.5%,續創30年來新高,環比漲幅達到7%。阿根廷經濟學家警告稱,到2022年年底,通脹率或將升至更加瘋狂的100%。
在通脹高企、美元升值的雙重打擊下,阿根廷比索持續走軟,今年累計貶值幅度達到近30%,這令阿根廷的經濟雪上加霜。
英國經濟衰退擔憂加劇 英鎊跌至37年新低
世行警告加息潮推高全球衰退風險
9月16日(周五),英鎊兌美元一度跌破1.14美元,為1985年來首次,英鎊兌美元今年以來的跌幅達到16%。
圖片來源:英為財情
此外,英鎊對歐元匯率也一度跌至0.8771英鎊,創2021年2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當天也正好是“黑色星期三”英鎊大跌30周年。1992年9月16日(星期三),英國退出歐洲匯率機制,導致英鎊暴跌4.3%,至1.778美元,盡管遠高于現在的水平。
分析師認為,眼下英鎊兌美元和歐元雙雙下跌意味著,這并非美元走強,而是交易員因不看好英國經濟前景和投資情況而拋售英鎊。
實際上,全球經濟的衰退風險也在加劇。9月15日,世界銀行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全球央行同步加息以應對通脹,可能令世界經濟陷入衰退,并給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帶來金融危機,造成持久傷害。研究呼吁發達經濟體充分考慮自身貨幣政策調整時的外溢效應。
研究指出,全球央行今年一直在以過去50年未曾見過的同步程度加息,這一趨勢可能會持續到明年。
研究還顯示,要將通脹降至目標水平,各國央行可能需要將利率平均再提高2個百分點。在此情況下,如果疊加金融市場壓力,2023年全球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將放緩至0.5%,按人均計算則萎縮0.4%,符合全球衰退的技術定義。
遭1300億元資金做空,蘋果成新獵物?
賣空分析公司S3 Partners的研究報告顯示,截至當地時間9月13日,蘋果(AAPL,股價155.7美元,市值2.42萬億美元)的未平倉空頭頭寸為184.4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00億元),而特斯拉(TSLA,股價303.35美元,市值9505億美元)為174.44億美元。
這意味著蘋果已經取代特斯拉成為華爾街頭號做空目標。
圖片來源:S3 Partners官網截圖
報告稱,蘋果空頭頭寸超越特斯拉這一變化很大程度反映空頭減少了對特斯拉的空倉,而不是人們正在積極地做空蘋果。雖然空頭頭寸顯示美元正面臨風險,但并不體現直接影響股票價格的空頭交易活動。
百老匯34年音樂劇《歌劇魅影》將永久停演
當地時間16日,據美國《紐約時報》報道,紐約百老匯史上最長演出時間的音樂劇《歌劇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宣布將在2023年2月永久停演。該劇也成為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導致劇場上座率無法達到盈利水平,又一永久停演的音樂劇。
《歌劇魅影》在百老匯重啟后,一度票房沖高,但票房仍不及疫情前水平。據報道,《歌劇魅影》將在2023年2月18日進行最后一次演出。該劇由安德魯·勞埃德·韋伯創作,自1988年在紐約上演以來,成為百老匯最著名音樂劇之一。2023年1月,《歌劇魅影》將迎來其開演35周年。
根據百老匯票房記錄,截至9月11日一周,《歌劇魅影》票房約為86.7萬美元,無法支持該劇持續演出。
美最新研究:感染新冠的老年人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增加50%~80%
當地時間9月13日,一項發表在《阿爾茨海默病雜志》的研究顯示,對于65歲以上的人群而言,感染新冠肺炎后一年內患上阿爾茨海默病的概率會提高50%~80%,其中85歲以上的女性風險最高。
不過,研究人員表示,目前并不清楚感染新冠病毒是激發了阿爾茨海默病的進展,還是僅僅加速了出現癥狀的時間。
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經超過6億例,其中,日本確診數連續8周居全球首位。
世衛組織9月14日表示,盡管全球每周新冠死亡病例數已降至疫情以來最低水平,但預計未來仍將出現新的感染潮,各國須保持高度警惕,為可能出現的任何疫情風險做好準備。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圖片來源:每經制圖
圖片來源:每經制圖
記者:高涵 李孟林
編輯:高涵
視覺:劉青彥
排版:高涵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