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十年來我國基本民生保障標準不斷提高 2012年至2021年,全國城鄉低保平均標準分別增長1.2倍和2.1倍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9-13 23:17:51

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民政領域發生了令人鼓舞的歷史性變化,同時也展現了更加美好的發展前景。

中共中央宣傳部近日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聚焦新時代民政工作有關情況。

十年來,我國基本民生保障的覆蓋面不斷擴大。圖為近日市民在青島市即墨區社會保險自助服務廳辦理相關業務 新華社圖

基本民生保障邁上新臺階

“我們圓滿地完成了脫貧攻堅‘兜底一批’的任務。”民政部副部長詹成付介紹,193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了兜底脫貧。同時,民政部門不斷健全價格補貼聯動機制,實施低保擴圍政策,對低收入人口實施動態監測和常態化救助幫扶,鞏固拓展了兜底保障的成果,有力有序銜接了鄉村振興戰略。

十年來,基本民生保障標準不斷提高。2012年至2021年,全國城鄉低保平均標準分別增長了1.2倍和2.1倍;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達到或超過當地低保標準的1.3倍;集中和分散養育的孤兒平均保障標準分別達到每人每月1728元和每人每月1288元,比2012年分別增長了77.9%和83.1%。

“這十年各級財政累計支出基本生活救助資金2.04萬億元,有力地保障了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低保資金和其他救助資金都能及時足額發放。”民政部社會救助司司長劉喜堂說。

十年來,我國基本民生保障的覆蓋面不斷擴大。民政部門將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納入保障范圍,建立了農村留守老年人、婦女、兒童關愛服務制度,構建起未成年人保護體系;建立了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每年惠及近2000萬殘疾人。

民政部新聞發言人、辦公廳主任李保俊表示,民政部門將持續完善制度、強化服務、提升水平,為特殊困難群體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邁向共同富裕提供更為有力支撐。

基層社會治理走深走實

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十年來,我國持續創新城鄉社區治理,增強社區服務功能。

當前,我國村(居)委會主任大專以上學歷占比達到46.4%和82.6%。我國還不斷完善社區工作者保障激勵制度,會同有關部門研究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政策措施,健全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立崗位薪酬制度并完善動態調整機制,提升社區工作者能力,健全社區工作者培訓體系,不斷提高社區工作者專業化水平。

“年紀輕、學歷高、能力強成為新時代城鄉社區工作者的底色。”民政部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司司長陳越良表示。

十年來,我國社區服務功能得到增強。城市和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已分別達到100%和79.5%。抽樣調查顯示,群眾滿意度達87.6%。

“這十年,是社會組織發展最快的十年。”詹成付介紹,目前,我國登記管理的社會組織已達90萬個,比2012年增長1.7倍。729家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和69699家地方性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實行“應脫盡脫”,一大批老百姓直接參與的社區社會組織蓬勃發展。

此外,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持續壯大。目前,全國持證社會工作者達73.7萬人,比2012年增長近9倍;志愿者隊伍超過129萬支,注冊志愿者已達2.2億人。

基本社會服務加快發展

十年來,我國基本社會服務加快發展,助力群眾生活品質不斷提高。

詹成付介紹,當前,民政部門全面取消婚姻登記收費,開展婚姻登記“跨省通辦”試點,促進家庭和諧美滿;推行惠民殯葬政策,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在殯葬領域的急難愁盼問題;制定出臺相關條例,統籌推進重大行政區劃調整,向社會提供地名公共服務。

養老是社會普遍關注的一個問題。十年來,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日趨健全。

養老服務供給方面,全國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36萬個,床位812.6萬張,床位數是2012年的近2倍。同時,一系列優惠扶持政策出臺,養老服務市場全面放開,多層次、多樣化養老服務供給格局逐漸形成。

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方面,截至目前,全國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32萬個,占全國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總數的88.9%。家庭養老床位、關愛巡訪、時間銀行、老年餐桌等新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模式不斷涌現。

“所有這些工作都是為了一個目的,就是讓老年人在養老服務中能夠安心、靜心、舒心,都能安享幸福晚年。”民政部養老服務司負責人李邦華說。 (據新華社)

◎同步播報

我國已基本形成綜合救助格局

我國已基本形成綜合救助格局,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等專項救助政策共同發力。這是記者8日從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的“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的。

據了解,我國已建立全國社會救助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縣級層面都已成立政府負責人牽頭的縣級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協調機制,加強救助資源統籌。

與此同時,我國在低保、特困供養和臨時救助制度等方面都進行了調整完善。低保制度實行“單人保”,將按戶保和按人保結合起來;放寬特困認定條件,規范無勞動能力的認定方法,將制度覆蓋的未成年人年齡從16周歲延長到18周歲;臨時救助制度實施小金額先行救助,突出救急解難功能。

在救助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核算方面,我國調整優化了家庭收入財產認定方法,進一步健全了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放寬了在保人員經濟狀況復核頻次等。

此外,我國還將低保、特困審核確認權限下放到街道和鄉鎮,建立了“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機制,在鄉鎮和街道建立了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各級民政部門開通了社會救助服務熱線,針對救助申請能力不足人員建立了主動發現機制,社會救助服務更加便捷高效。 (據新華社)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综合 | 污污网站国产精品白丝袜 |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 | 亚洲青青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