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9-07 23:20:13
當下,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推進,作為與人民健康緊密相關的商業健康保險,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2022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再度明確,“增加商業健康保險供給”,鼓勵發展商業健康保險,包括鼓勵產品創新,更加注重發揮商業醫療保險優勢,引導商業保險機構完善創新保障內容,提高保障水平與服務能力。
保險業該如何更好地融入“健康中國”戰略,助力國家構建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亦是時代向商業保險機構拋出的新命題。
十年來,面對這一宏大的歷史考題,作為壽險市場“老大哥”的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人壽壽險公司”)在支持“健康中國”戰略方面開展了哪些深度思考與創新實踐,無疑極具行業參考價值和標桿意義。
以大病保險承辦為契機 探索政商合作創新模式
2012年,為解決城鄉居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正式起航。十年間,大病保險切實為提升國民醫療保障水平做出重大貢獻。6月23日,中宣部舉行的“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銀保監會副主席肖遠企介紹,大病保險制度建立以來已覆蓋12.2億城鄉居民。
作為大病保險的市場化承辦主體,十年來,商業保險機構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提升大病保險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提供了有力支撐。
任何創新模式的順利推出,都有賴于先行、先試者探路。作為較早參與大病保險制度實施的商業保險公司之一,中國人壽壽險公司經過多年深耕細作,已成為多地大病保險的主要服務商,有效助力地方政府構建多重醫療保障網,打贏脫貧攻堅戰。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底,中國人壽壽險公司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在辦大病保險項目超過200個,覆蓋近3.5億城鄉居民。自2012年國家實施大病保險制度以來,公司大病保險累計賠付7900多萬人次,賠付金額達1500多億元。
從典型案例上看,2012年以來,中國人壽壽險青海省分公司與青海省政府合作打造的“基本醫保+大病醫保+醫療救助”一體化服務模式,為全省全面脫貧作出突出貢獻;2018年,作為浙江金華大病保險項目的主承保商,中國人壽壽險金華分公司配合當地政府首創實施的“選繳保費法”大病保險制度,打造了良好的醫保治理模式;2021年,中國人壽壽險崇左分公司健康保險部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并在當年2月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獲得表彰。
以參與大病保險制度為契機,中國人壽壽險公司逐漸開辟出一條具有特色的政保合作路徑。
如在參與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方面,近年來中國人壽壽險公司通過構建長期護理保險支持體系,形成了四川成都、蘇州張家港等典型模式。截至2022年6月底,中國人壽壽險公司累計在1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承辦長期護理保險項目60多個,覆蓋近2600萬人。
在政府合作補充醫療保險方面,截至2022年6月底,中國人壽壽險公司在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承辦補充醫療保險項目170多個,覆蓋超過5800萬人。在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累計落地近70個城市定制型商業醫療險項目,在辦項目承保人數超過1800萬。
中國人壽壽險公司承保的多個“惠民保”項目還成為行業創新樣板,如主承保的廣州“穗歲康”和杭州“西湖益聯保”,開創了政府深度參與并主導的城市定制醫療險業務新模式。杭州“西湖益聯保”2021年度參保470萬人,參保率達42%,全國同類業務中名列前茅。
從探路大病保險,到參與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再到發展“惠民保”城市定制業務,中國人壽壽險公司通過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在助力國家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建設方面持續發揮積極作用。
以豐富健康保險供給為核心 堅守保險保障本源
參與國家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建設,是險企開辟政保合作路徑的“試驗田”。“健康中國”戰略的提出與實施,更為商業健康保險的發展帶來新的風口。
從政策層面看,2014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的若干意見》,首次從國家層面專項部署商業健康保險發展。2020年,銀保監會等13部門聯合發布《關于促進社會服務領域商業保險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完善健康保險產品和服務。
對此,中國人壽壽險公司深刻認識到,支持“健康中國”戰略,是推動商業健康保險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契機。依托中國人壽集團“大健康”戰略,中國人壽壽險公司不斷加大商業健康保險產品供給,并以保險主業為龍頭,在健康管理服務領域拓展延伸。
在豐富健康保險產品體系方面,中國人壽壽險公司堅守保險保障本源。2018年至2021年,結合客戶多樣化、個性化的健康保障需求,中國人壽壽險公司開發各類健康保險產品百余款。數據顯示,中國人壽壽險公司健康保險保費規模已從2015年的420多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1200多億元,年均復合增長超19%。
此外,為落實國務院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意見,順應時代發展趨勢,中國人壽壽險公司以打造覆蓋客戶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體系為目標,推進以“國壽大健康”平臺為核心的“線上+線下”健康服務體系建設。據介紹,截至2022年6月底,“國壽大健康”平臺已對接提供100余個健康服務項目。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初期,中國人壽壽險公司第一時間利用“國壽大健康”平臺大力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推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服務專區”,提供在線咨詢等多項免費服務,彰顯了央企擔當。
今年1月26日,中國人壽集團黨委書記白濤在2022年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高品質產品服務供給體系,培育發展新動力。”不斷豐富商業健康險產品體系,打造健康管理服務模式,便是中國人壽壽險公司服務國家大局、深化供給側改革的鮮明體現。
以強化科技硬核為引擎 賦能醫保體系建設
數字化時代下,各行各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科技的有效賦能。對中國人壽壽險公司而言,不斷強化科技應用,也是夯實保險主業,提升專業化經營能力的重要保證。
近年來,中國人壽壽險公司通過持續加強科技創新能力,為醫保公共服務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參與醫保基金監管方式改革等貢獻了諸多智慧,具體而言:
在優化大病保險結算服務方面,通過與醫保、醫療機構的系統對接,實現了3萬多家醫院大病保險“一站式”結算服務,達成了患者“最多跑一次”的目標。
在提升醫療風險管控方面,利用長期積累的技術能力,搭建了集“智能審核、機構巡查、案件調查、專家會審”四位一體的醫療風險管控體系,助力醫保提升基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能。
在助力國家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方面,積極聯合相關科技企業,在遼寧營口、陜西韓城、黑龍江佳木斯、四川眉山等多地參與DIP、DRG等支付方式改革,并取得初步成效。
中國人壽壽險公司在前沿科技上的應用,并非為了創新而創新,而是立足國家醫療改革與市場降本增效需要,有針對性地推動科技賦能,這也是保險科技、醫療科技的根本價值所在。
以三重角色為定位 謀健康保險高質量轉型
為人民謀幸福是奮斗的不竭動力。客觀來講,當前階段,我國商業健康險的發展,尚不能完全滿足國民日益增長的健康保障與服務需求,因此推動健康險高質量發展,還需要以中國人壽壽險公司為首的頭部險企,持續發揮引領作用。
那么,放眼未來,中國人壽壽險公司在支持“健康中國”建設方面,有哪些可供行業借鑒的思路?對此,中國人壽壽險公司首度提出三重角色定位。
一是強化多層次保障產品供給,做健康風險的守護者。中國人壽壽險公司一方面將通過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提高普惠保險產品覆蓋面。積極對接醫保體系,助力各地政府部門織密筑牢民生保障網,重點開發與醫保銜接的補充醫療保險產品、各類商業健康險等。另一方面,深度挖掘細分市場,提高特定健康險產品受益人群的精準度。中國人壽壽險公司探索開發針對特定疾病及老年、兒童、孕產婦等特殊群體的健康險,針對新產業、新業態從業人員的專屬產品,滿足多樣化健康保障需求。
二是提升專業化經營管理能力,做醫保改革的服務者。加強醫保合作是險企實現健康險經營破局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在醫保合作方面,中國人壽壽險公司將持續加大科技應用,提升專業管理水平。立足事前、事中、事后的風險管理,逐步搭建起更具數字化、智能化、立體化的風控體系,以提升健康險風險評估、監測及處置等專業化綜合管控能力。此外,中國人壽壽險公司將不斷探索服務醫保創新模式,通過自身專業管理水平的提升,提高各類醫保經辦服務能力和效率;推進與醫改的深度銜接,助力醫保、醫療、醫藥聯動改革、協同治理格局的形成。
三是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做人民健康的促進者。通過戰略性投資投入及開放合作等形式,整合醫、養、藥、護等大健康資源,探索構建以促進客戶健康為目標、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務體系。建設便捷優質、服務多樣、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服務鏈,通過提供輔助就醫、康復護理、健康管理、養老養生、臨終關懷等服務,優化與延伸現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為客戶提供豐富多樣的健康管理服務。
中國人壽壽險公司表示,作為國有大型保險機構,下一步將以“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為指引,以“保障人民健康、增進民生福祉”為使命,積極對接市場需求,堅持經濟效益與社會價值相結合的原則,推動健康險高質量發展,全力支持“健康中國”建設,在服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發揮更大價值作用。文/蘇長春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