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8-30 14:29:49
◎科達制造旗下科達液壓董事總經理楊軍向每經記者表示,中國制造企業要跳出低端,與國際一流企業進行競爭,就必須加快新品研發速度,縮短交期,用信息化手段提升自身競爭力。“數字化改造不是可選題,是必選題。這一步是必須要做,而且要盡快去做的。”
◎美云智數CEO余海峰表示,整體來看,中國的中小企業在擁抱工業互聯網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難點:一是部分企業管理者對工業互聯網或數字化轉型的認知模糊;二是企業缺少數字化相關的技術和管理人才;三是企業的數字化改造頂層規劃和系統落地能力欠缺;四是資金不足。
◎辛格林總裁劉輝表示,首先,數字化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因此企業管理者需要清楚自己的訴求,然后制定藍圖、規劃。“要變革,最重要是了解自己的訴求,你的需求可能在客戶端,也可能在生產制造現場,也有可能在供應鏈上。”其次,在人員配備方面也要跟上,企業需要有信息化團隊。
每經記者|陳鵬麗 每經編輯|魏官紅
近日,工信部、財政部聯合印發的《關于開展財政支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工作的通知》提出,2022年~2025年,中央財政計劃分三批支持地方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打造4000家~6000家“小燈塔”企業作為數字化轉型樣本。
來自工信部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全國企業數量達4842萬戶,其中99%以上是中小企業。第四次經濟普查數據顯示,中小企業的從業人數占全部企業從業人數的比例達80%。作為我國數字化轉型主體,中小企業是制造業轉型的重點,也是難點。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相繼走訪和調研了“制造業之都”廣東佛山的3家中小企業,與企業人士共同探討中小型企業如何更好地擁抱工業互聯網。
記者調研了解到,通過數字化改造實現降本增效、提高成本競爭力,是中小企業推進數字化轉型的最核心目的。在轉型過程中,企業也總結出了一套“經驗”。廣東萬昌印刷包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昌印刷)副總裁何梁廣表示,數字化的目的是要對一線的生產經營真正有助力,“不要為了數字化而數字化。”辛格林電梯(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辛格林)總裁劉輝提出,中小企業要進行數字化變革,首先管理層要有明確的藍圖和規劃。
美的集團(SZ000333,股價52.28元,市值3658.68億元)旗下美云智數CEO余海峰8月25日下午接受記者線上采訪時稱,整體來看,中國的中小企業在擁抱工業互聯網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難點:一是部分企業管理者對工業互聯網或數字化轉型的認知模糊;二是企業缺少數字化相關的技術和管理人才;三是企業的數字化改造頂層規劃和系統落地能力欠缺;四是資金不足。
提到佛山市,外界對它的標簽是“中國制造大市”、“家電制造名城”。連片的工業廠區、城市主干道上貨車穿梭不息,是它留給人最為深刻的印象。外界或許不知道的是,早在2019年,佛山就先東莞一步,實現GDP超萬億元,是廣東省第3個、全國第17個GDP破萬億的城市。同時,佛山還是全國唯一的制造業轉型升級綜合改革試點城市。截至2022年上半年,佛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000多家,其中有超過3000家企業已經開啟數智化轉型之路。佛山市政府提出,未來5年,規模以上工業80%實現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目標。當前,佛山市正在出臺系列扶持政策,吹響制造業轉型升級的號角。
科達制造(SH600499,股價19.32元,市值376.4億元)旗下廣東科達液壓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達液壓)董事總經理楊軍近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面訪時表示,科達液壓做數字化轉型最直接的原因是來自下游客戶的驅動。他表示,下游大型主機客戶對泵質量提出很高要求,包括產品的可靠性和耐久性等。這“倒逼”了科達液壓必須做產線改造,提高產品一致性,做好全過程質量管控。另一方面,數字化改造能讓企業降本、提質增效。最后,他還表示,中國制造企業要跳出低端,與國際一流企業進行競爭,就必須加快新品研發速度,縮短交期,用信息化手段提升自身競爭力。“數字化改造不是可選題,是必選題。這一步是必須要做,而且要盡快去做的。”
與楊軍觀點基本一致的還有萬昌印刷副總裁何梁廣。他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出,疫情給傳統企業帶來普遍性沖擊,降本成為企業面臨的重要課題。“數字化是內部挖潛、控制成本的重要工具和抓手。”
萬昌印刷是亞洲大型的啤酒標簽和鋁箔供應商,全國有5個生產基地,在國內單張啤酒類標簽紙市場,占領約30%的市場份額。
萬昌印刷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陳鵬麗 攝
“我們對于數字化的投入是持續的,數字化項目能夠幫助我們去修煉內功,讓我們的管理更精細化,為企業內部管理提供方向。我們的數字化投入(在)疫情期間也沒有減少。”何梁廣告訴記者。
萬昌印刷的數字化膠印車間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陳鵬麗 攝
8月25日下午,余海峰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線上采訪時也表示,近兩年在疫情影響下,有資金實力的中小型企業更愿意加大在數字化上的投入。它們或是很早就啟動數字化轉型,嘗到了數字化帶來的“甜頭”;或是想迎難而上,拉開與競爭對手的差距。另一方面,政府補貼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它們的數字化轉型熱情。不過,一些已經青黃不接、在生存線上掙扎的中小企業會采取保守策略,減少或避免數字化支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受益于政策推動,我國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明顯提速。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編寫的《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分析報告(2020)》顯示,2020年有89%的中小企業處于數字化轉型探索階段,8%的企業處于數字化轉型踐行階段,僅有3%的中小企業處于數字化轉型深度應用階段。
今年5月,該研究院發布的《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分析報告(2021)》指出,2021年79%的中小企業處于數字化轉型的初步探索階段,12%的企業處于應用踐行階段,達到深度應用階段的企業占9%。
從上述連續兩個年度的數據可以看出,疫情并沒有阻止中小企業的數字化投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進科達液壓的數字化生產車間時看到,在智能數控可追溯柔性裝配線上,3名工人正有條不紊地裝配著高壓柱塞泵。高壓柱塞泵的組裝涉及上百個零件,但不用擔心工人裝錯,因為他們面前的零部件盒子已經實現智能化,每個盒子前面都有相應的信號燈和傳感器,裝配到哪一步,相應盒子的信號燈便會亮起。工人從亮燈的盒子中取出相應的零部件,按照顯示屏顯示流程進行安裝,盒子未亮燈則無法取件。自動化設計杜絕了人為因素帶來的“漏裝和錯裝”失誤。
科達液壓的智能數控可追溯柔性裝配線上,3名工人正在裝配高壓柱塞泵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陳鵬麗 攝
據了解,科達液壓專注于高端高壓柱塞泵和馬達的自主研制,產品被廣泛應用于冶金、盾構、海工船舶、工程機械等行業。高壓柱塞泵正是我國制造業領域的35項“卡脖子”技術之一。楊軍告訴記者,以前公司的高壓柱塞泵智能裝配線需要7位員工駐守,現在所需工人人數減少了一半以上,3名工人便能完成繁雜的裝配工作。
工人正在裝配高壓柱塞泵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陳鵬麗 攝
據楊軍介紹,數字化賦能自動化產線后,公司新產品推出速度從12個-24個月縮短至9個月內;零部件加工合格率提升至98%。同時,公司一線工人占比降至32%,泵產能同比從355臺/月提高到1000臺/月。“轉型升級數字工廠讓企業登上新的高度。”
在萬昌印刷的數字化膠印車間,記者看到,生產線上的大型沖印設備已經高度自動化和智能化。對于萬昌印刷而言,數字化改造更重要的目的是打通各工序各模塊系統間的數據鏈路。“作為一家35年的企業,我們長時間積累的生產和經營數據很多。在過去,這些數據沒有被很好地挖掘。我們希望對這些數據的潛力進一步挖掘,使其更好地支撐我們集團經營戰略的實施和落地。”何梁廣告訴記者。
萬昌印刷的柔版印刷生產線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陳鵬麗 攝
電梯企業辛格林近兩年的工廠變革重心也是解決內部系統孤島問題。劉輝日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稱,以往電梯工程圖紙出圖周期是7天左右,現在標梯出圖最快只需30秒。嘗到數字化變革“甜頭”的辛格林接下來會持續推進數字化變革,目標是做整個行業的數字化改造推動者。
談及數字化改造過程中的經驗及遇到的挑戰,楊軍表示,上下游供應鏈的數字化程度對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變革也有影響。在打通端到端的生產經營鏈路中,“這其實反過來要求我們供應商也要具備(數字化)能力。如果他們不具備這樣的能力,我們的(數字化)工作推進也會受到影響。”
劉輝也提出,供應鏈上下游的數字化節奏不一致,是中小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痛點”。“所以再往后發展,一定是要有行業性的工業互聯網(出來)。”此外,當制造業企業真正做數字化轉型,一線工人能否習慣新的工作方式也是企業要面對的問題。“對于我們來說,只能是多做技能的培訓、思想的培訓。”
7月底,2022年佛山市工業互聯網標桿示范項目評審結果公布,辛格林的“基于智能電梯全流程追溯與主動安全管控平臺項目”及科達液壓的“FMS柔性制造數智化工業互聯網示范項目”均入選。
劉輝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辛格林的數字化還在路上,企業在探索過程中也總結了一些經驗。他表示,首先,數字化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因此企業管理者需要清楚自己的訴求,然后制定藍圖、規劃。“要變革,最重要是了解自己的訴求,你的需求可能在客戶端,也可能在生產制造現場,也有可能在供應鏈上。”
其次,在人員配備方面也要跟上,企業需要有信息化團隊。“沒有數字化(人才)團隊的話,會走很多彎路。這也是我們總結出來的經驗。”
何梁廣也告訴記者,中小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切勿為了數字化而數字化,數字化要對生產一線真正起到助力作用。萬昌印刷在推進數字化工廠過程中,項目組針對一線需求進行了深入了解和多次思維碰撞,最終才確定了實施方案。
工信部副部長徐曉蘭曾對外表示,“中小企業好,中國經濟才會好。”最近一年來,工信部牽頭出臺了多份文件,明確要加快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包括去年年底工信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9個部門印發的《“十四五”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以及今年6月初印發的《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暫行辦法》等。
8月25日下午,余海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中國中小企業在擁抱工業互聯網過程中還存在不少難點,其中包括:一、企業管理層對工業互聯網的認知不足,“聽了很多概念,但對于‘怎么做’是模糊的。”;二、缺乏數字化轉型的管理人才,“數字化轉型更多是管理人才的事情……很多時候中小企業很難吸引到這方面的人才”;三、缺乏數字化轉型的頂層規劃和系統落地能力;四、企業自身資金不足。
美云智數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他告訴記者,美云智數針對中小型企業也推出了系列SaaS產品及標準化軟件產品,包括星謀云、工業仿真云、MES生產管理系統、APS排產系統等。“我們賣的是全價值鏈產品,通過一平臺多應用,拉通價值鏈,做到數據閉環和系統集成,從而實現幫助企業做智能決策,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截至目前,美云智數已經對外賦能汽車汽配、家居建材、電子半導體、家電行業等領域。“現在看到的趨勢是,以前(中小企業)買方案,后來買產品,現在開始買云服務。”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1171672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