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首頁公司

每經網首頁 > 首頁公司 > 正文

濱海能源連虧11,262萬元卻逆勢上漲,新晉實控人旭陽控股意欲何為?

2022-08-26 20:44:52

遏制不住虧損的濱海能源,卻在資本市場上重現生機。

8月25日,濱海能源發布半年報,從數據上來看,依舊沒有緩解虧損的趨勢。

公司上半年主營收入2.56億元,同比增長17.61%,;歸母凈利潤-3,914.73萬元,同比下降122.86%;扣非凈利潤-4,253.33萬元,同比下降136.12%。

從2020年開始,天津濱海能源就開始進入了虧損的態勢。2020年虧損1652萬,2021年擴大虧損幅度,達5696萬。

但讓人意外的是,在半年財報發布的前后,暮氣沉沉的濱海能源卻在資本市場上異常活躍。從8月22日至8月25日期間,濱海能源累計漲幅已達到16.1%。

三年連虧11,262萬元,濱海能源為何突然之間被資本盯上了?

印刷產業危機重重,全球能源巨頭成白衣騎士

天津濱海能源是一家主營為包裝印刷業務的公司,主要產品為彩色印刷、印后加工、物流等服務。

2020年因為疫情導致整體經濟環境承壓,印刷行業的原材料、訂單、進出口受到了沖擊,這也直接導致濱海能源從2020開始,經營業績一路下行。

然而,2021年年底,失血的濱海能源終于等來“救命稻草”——旭陽控股。

2021年10月28日,旭陽控股與天津濱海能源的控股股東“京津文化”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京津文化擬向旭陽控股轉讓其持有的44,429,508股股份(占截至本公告日上市公司股權比例20.00%),總價款為人民幣6億元,折合每股價格為人民幣13.50元。

2022年1月10日,新老大股東更替的交易正式落地。濱海能源公告,公司此前披露,控股股東京津文化擬向旭陽控股轉讓其持有的公司 20%股份事項已于2022 年 1 月 10 日辦理完成過戶登記手續。交易后,公司控股股東變更為旭陽控股,實際控制人變更為楊雪崗。

外界對旭陽控股知之甚少,但隨著濱海能源在資本市場的異動,這家神秘的白衣騎士開始浮出水面。

據悉,旭陽控股的實際控制人叫楊雪崗,胡潤百富2022年的排行榜上,楊雪崗財富值160億,排名1483。

在他的背后,鏈接著一個橫跨A股和港股的商業帝國。如今,楊雪崗不僅是濱海能源的實控人、同時也是旭陽控股和中國旭陽集團的實際控制人。

除了業績欠佳的濱海能源,旭陽控股和中國旭陽集團都是當下不可小覷的公司。

中國旭陽集團是中國的焦炭、焦化產品、精細化工產品和氫能產品的綜合生產商及供貨商,在中國及全球的多個精細化工產品領域處于領先地位,并利用自身工業副產氫的優勢大力布局。

據悉,中國旭陽集團在全球能源行業地位舉足輕重,也是相對罕見的民營類型的能源公司,同時也是港股上市公司。2019年開始,中國旭陽已經成為中國500強企業。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按2021年數據計算,中國旭陽集團有限公司已經成為全球規模領先的獨立焦炭生產商及供貨商。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11月18日,旭陽收購濱海的進程中,還經過了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局的公示期才予以通過。

2021年,旭陽集團收入384.3億人民幣,凈利潤26.1億人民幣。財報顯示,兩大支柱產業——焦炭、化工均實現同比增長,其收入分別按年增長82.4%、115.2%。

除了傳統焦炭業務,旭陽集團還加速延伸精細化工產品及制氫等清潔能源產業鏈。

2020年,旭陽集團設立氫能事業部,并成立第一個氫能公司――定州旭陽氫能有限公司。

3月30日,旭陽集團全資子公司河北旭陽與定州市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進軍氫能產業;11月18日,旭陽集團成功進入氫能汽車市場。

2021年,旭陽集團更是加速氫能全產業鏈布局:3月,旭陽集團邢臺園區氫能兩項目列入河北省2021年氫能產業重點項目清單;3月30日,旭陽集團與京輝氣體就氫能和其他氣體及加氫站建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二季度,旭陽集團發布《旭陽集團氫能發展規劃》,設立邢臺、鄆城、呼和浩特三個氫能公司,加速布局發展相應旭陽焦化園區的高純氫及加氫站示范項目。進入2022年,河北旭陽與保定市人民政府簽訂了氫能產業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根據該公司規劃,預計到2025年,旭陽集團制氫規模達到101000kg/d,加氫站規模達到101座,擁有100輛氣氫運輸車、2輛液氫運輸車并積極推進氫氣液化和氫能管網項目,有望成為華北地區有競爭優勢的氫能供應龍頭。

目前中國旭陽集團業務分為四大板塊:

焦化產業是旭陽的支柱產業,2021年焦炭業務為最大收入來源,收入159.01億,歸母凈利潤20.76億,占總收入41.4%;

化工產業是旭陽的第二大支柱產業,收入125.79億,歸母凈利潤3億,占總收入32.7%

運營管理服務業務是旭陽于 2014 年開拓并致力向行業賦能和助力公司業務拓展的新業務,收入2.61億,歸母凈利潤0.35億,占總收入0.7%;

貿易業務收入96.89億,歸母凈利潤1.87億,逐年擴大、擴張,占總收入25%;

氫能業務自 2019 年起步,有了明顯進步,收入0.21億,歸母凈利潤0.02億,2021年收入占總收入0.05%。

除了巨頭中國旭陽集團,前述濱海能源新控股股東旭陽控股中的資產,同樣實力不俗。

天眼查顯示,旭陽控股旗下對外投資了17家公司,投資數額幾乎都在千萬級以上,且在近期加大了新能源領域的投資。

2022年5月,旭陽控股旗下旭陽新能源進軍負極領域,與內蒙古恒勝新能源達成負極材料和石墨化合作協議,后者是從事一體化生產和銷售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及石墨化加工業務。

旭陽控股資產注入之謎?

但讓人感到不解的是,截至目前,楊雪崗在成為濱海能源實控人之后,并沒有進行下一步的商業版圖的整合,也并未對收購濱海能源的目的,進行進一步的闡釋。

“旭陽控股或將部分資產注入濱海能源,其中包括氫能板塊,負極材料板塊、甚至將中國旭陽集團整體私有化回歸A股的傳聞曾引起資本市場的熱議”,一位接近旭陽控股的人士表示,這或許是這家公司在過去一段時間,在資本市場上異動的原因。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旭陽集團是民營企業,實控人持股比例76.19%。公司的大股東是泰克森公司,持股76.19%,董事長楊雪崗先生持有泰克森100%股權,為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2021年下半年開始,大股東累計增持 634 萬股,董事累計增持超過 550 萬股。包括中國旭陽集團董事會主席兼行政總裁楊雪崗、執行董事兼副總裁韓勤亮、執行董事兼副總裁王風山等公司高層,以及Texson Limited等公司重要股東均于2021年下半年有過增持公司股份的動作。

但是,中國旭陽集團的股價卻沒有隨著管理層的增持隨之上漲。截至目前,中國旭陽集團公司股價已從6.5港元跌至3.1港元,跌幅接近50%。

雖然在港股市場,中國旭陽集團的新能源產業價值并未凸顯,但新能源產業卻在A股頗具景氣度。今年以來,新能源賽道在A股市場一枝獨秀,業績和市盈率都趨近行業歷史頂峰。

更關鍵的是,旭陽集團正在發力的氫能產業,也跟當下最新的行業政策不謀而合。就在8月17日,科技部發布《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年)》。方案提出要構建低碳零碳負碳技術創新體系。技術創新體系中包含對氫能技術的提升要求。其中研發重點是可再生能源高效低成本制氫技術、大規模物理儲氫和化學儲氫技術、大規模及長距離管道輸氫技術、氫能安全技術等。

對于資產注入的坊間傳聞。包括旭陽控股、中國旭陽集團未曾公告資產注入事宜,濱海能源也曾提到,暫無進軍新能源的規劃,如有變化將按上市公司規則披露。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信息披露內容以公司公告為準。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編 方奕奕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五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中文字幕综合久久 | 色5月婷婷亚洲 |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 | 日本精油按摩视频福利精品 | 先锋资源国产男人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