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8-10 22:47:30
隨著云南白藥與華為“官宣”將在人工智能藥物研發領域開展交流與合作,云南白藥的數字化變革“再下一城”。
據了解,云南白藥與華為將在AI藥物研發領域共拓合作廣度與深度,包括但不限于大小分子設計、相關病癥、數據庫開發等。作為中藥及植物領域龍頭企業的云南白藥與技術龍頭華為強強聯合,有望發揮各自在行業內的資源、技術優勢,實現共贏。
作為近年來制藥領域的一大風口,AI技術引發了前所未有的關注。這一前沿技術有望極大降低新藥研發的成本、周期及風險,是緩解新藥研發成本高企、收益率下降雙重困境的有效手段。AI技術對國內新藥企業搶占“best-in-class”和“firstin-class”藥物市場的機遇窗口期,從而提升藥企全球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云南白藥與華為“牽手”之優勢即在于,云南白藥可利用其自身具備的新藥研發海量數據、專業知識及資深藥物專家,為AI+藥物研發提供數據底座,并以最快速度探索出符合云南白藥特定場景的AI算法模型。
云南白藥“數字化”建設加速 攜手華為進軍AI制藥
云南白藥與華為的合作正在一步步走向深化。
7月25日,云南白藥“官宣”其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達成全面合作,雙方將在人工智能藥物研發領域開展交流與合作,探索聯合科研創新機制。
雙方的合作將如何展開?公告顯示,在協議有效期內,云南白藥與華為將就人工智能制藥領域開展合作,提升云南白藥產品的科技含量,共同打造大健康行業的標桿和最佳實踐,開創全新的行業創新,業務發展合作模式。雙方將在AI藥物研發領域開展廣泛的交流和合作,共拓合作廣度與深度,包括但不限于大小分子設計、相關病癥、數據庫開發等。
作為中藥及植物領域的龍頭企業,云南白藥沉淀了行業獨有的植物標本數據庫、云南天然提取物的數據庫、國外天然產物庫。而華為在AI輔助藥物研發、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和案例。
雙方的強強聯合有望發揮各自在行業內的資源、技術優勢,共同促進人工智能技術與大健康行業市場的深度融合,打造大健康行業生態體系,充分發揮雙方技術融合、產品融合、業務融合、產業衍生的優勢,大幅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實現雙方(及合作伙伴)共贏。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傳統中藥代表性企業,云南白藥身上的“華為”印記越來越濃厚,數字化氣息也愈發明顯。
在此次宣布與華為達成業務合作之前,云南白藥已經率先引進兩位華為高管,分別是公司現任CEO董明及現任首席財務官馬加。
早在注入“華為”血液之前,這家中藥巨頭已在數字化轉型之路上攻下一城——搭建“數字三七產業平臺”。以“豹七”三七種植生產流程為標準,利用大數據的采集、整理、分析和應用為手段,優化升級打造三七全產業鏈平臺,實現了公司內外部三七種植銷售各環節進行全過程閉環溯源。
2021年開始,云南白藥從頂層設計層面正式啟動了數字化變革,并且迅速延伸至各產業板塊、研發模塊、職能部門的日常工作中。
這一年,白藥數字推動產業進程的步伐加速邁進——堅持開放共享,推進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實現科技賦能,在實現優化成本、提升效率的基礎上,深層次挖掘數字價值,拓展數據應用場景,為企業創造出更多的商業拓展空間,用數字化解決方案為產業生態圈提供支持。
在云南白藥的“1+4+1”(中醫藥+口腔領域、皮膚領域、骨傷領域以及女性關懷+數字化技術)戰略中,數字化已經成為其中的重要一環。云南白藥與華為在人工智能制藥領域的合作,是云南白藥數字化思路的再一次落地。
AI制藥技術大勢所趨 白藥牽手華為實現“數據+技術”互補
云南白藥和華為將合力發展的人工智能(AI)制藥技術是什么?
實際上,AI制藥是近年來新藥研發領域中炙手可熱的一條技術路徑,也是前景光明的一大研發方向。“人工智能+新藥研發”已成為中國醫藥企業加速創新轉型的重要驅動力,尤其是新冠疫情的發生提升了對新藥研發速度的要求,進一步促進了AI制藥技術的發展。
互聯網數據資訊網(BCC)數據顯示,AI在醫療健康產業所有應用場景中,新藥發現的市場規模與增長速度均占據首位,預計2024年市場規模將達到31.17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CAGR)為40.7%;根據大觀研究(Grand View Research)的報告,到2027年,全球AI+藥物發現的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35億美元,CAGR為28.8%。
AI制藥技術為何如此炙手可熱?對于新藥研發企業而言,研發是一項需要耗費“十億美金、十年時間”的工作,且高風險和不確定性也在隨時考驗著新藥研發企業的神經。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為新藥研發帶來了新的技術手段。
通過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方式賦能藥物靶點發現、化合物篩選等環節,人工智能大大提升了新藥研發的效率,是緩解新藥研發成本高企、收益率下降雙重困境的有效手段。有數據表明,與傳統新藥研發管線比,基于AI和生物計算的新藥研發管線平均1至2年就可以完成臨床前藥物研究。
換言之,AI技術作為提升新藥研發效率的重要驅動力量,正在加速對新藥研發各環節的滲透,并將對新藥研發進程造成深遠的變革性影響。
眼下,越來越多企業和資本正在布局這一風口。中信證券研報顯示,2020年國內AI制藥賽道的投融資額超31億元,同比增長近7倍。另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國內AI制藥領域共發生34起融資事件,涉及融資總金額約84億元。
在投身AI制藥的企業中主要有三類,分別是專注AI制藥的初創型醫藥公司、大型制藥企業及互聯網頭部企業。
在互聯網企業中,華為率先入局AI制藥。去年9月,華為曾發布了“華為云盤古”藥物分子大模型。該模型共學習了17億個藥物分子化學結構,可以幫助小分子化合物計算和匹配靶點蛋白質,對新分子生化屬性進行預測,從而高效生成新的藥物。該模型應用結果表明,先導藥物研發周期可以從數年縮短至1個月,新藥研發效率被大大提高。
而云南白藥作為大型制藥企業入局AI制藥有什么優勢?有行業人士分析認為,AI技術應用已逐漸跳出以靶點和分子篩選為核心的傳統模式,形成以數據為核心的研發模式。而傳統制藥企業通過長期積累,沉淀大量的藥物研發數據和經驗,AI技術賦能藥物研發能夠充分發揮企業數據價值,提升企業競爭力。
云南白藥作為傳統制藥企業,具備新藥研發的海量相關數據、專業知識及資深藥物專家,同時還積累了大量中醫藥數據能夠為AI+藥物研發提供數據底座。云南白藥與華為“牽手”,恰恰彌補互聯網企業進行AI藥物研發中的關鍵缺失。
因此,大型藥企與技術公司聯合是目前AI制藥主要的業務模式。
數字化變革“席卷”云南白藥 從“產品提供商”變身“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
對于中醫藥行業而言,守正創新是一個常提常新的話題。而創新的前提,是首先要建立一個現代化、信息化的中醫藥數據庫。
據了解,我國中醫藥現代文獻型及事實型數據庫的建設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至今已經開展了20余年。云南白藥“牽手”華為后,第一步就是建立起現代化的白藥數據庫。該數據庫將基于自研成果的數據結構化建設及數據深層次加工,提高數據庫的附加值,增加數據的可利用度;充分考慮數據的網絡關系,打破單表型數據對數據價值挖掘的限制。
在此基礎上,做到持續更新,與政府科研機構或行政督管機構共同建設數據庫能夠充分體現數據庫的價值。
憑借龐大的中醫藥數據(天然產物化合物數據庫、民族藥資源天然信息平臺數據庫及云南白藥長期積累的具有使用經驗的化合物和化合物組合等數據),云南白藥將為AI+藥物研發提供數據底座。
建設數據庫是發展AI制藥的前續工作,AI技術如何與經典藥物研發融合,并賦能藥物研發還需要不斷研究探索。
未來,云南白藥將持續加大對研發的投入,圍繞云南白藥“1+4+1”戰略,選擇符合云南白藥發展戰略趨同的合作企業,通過廣泛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探索AI技術能夠解決行業痛點,快速探索出符合云南白藥特定場景的AI算法模型。
同時應當看到的是,云南白藥的數字化建設不會止步于和華為的合作。據了解,在云南白藥內部,數字化變革已經從頂層設計延伸到日常業務的各個層面。從關注“內部流程運作”向關注“用戶體驗”轉變,從面向功能的流程轉換變為面向客戶場景打通的流程。
2021年,公司已開始通過整合集團職能部門和業務部門的數據,搭建涵蓋整個生命周期的全方位大健康綜合服務,實現精準化服務和精準化營銷的閉環。公司先后啟動主數據系統建設、“數據湖”建設、會員系統建設以及圍繞白藥生活+業務的主數據系統建設。通過集團數據系統的打造,貫穿集團各部門運作,未來將提供統一的用戶管理和門戶系統,打造屬于白藥的大數據護城河。下一步,云南白藥將從“產品生產商”向“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轉變。
數字化手段,將作為重要的“工具創新”途徑,在當下和未來,持續為云南白藥的存量、增量、變量業務裝配上強大增長引擎。這家穿越周期的中醫藥白馬企業,正借助數字化與信息化的翅膀,尋找再次騰飛的機遇。 文/靳亮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