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8-03 19:30:38
每經記者 曾子建 每經編輯 彭水萍
投基Z世代,Z哥最實在。
A股五大賽道,藥、酒、新、半、軍。
藥已經倒下,酒也持續調整,半導體更是遭遇熊市,軍工長期少有人關注,只剩下新能源一枝獨秀。
不過最近兩天,全民關注的大事件,讓軍工股成為市場最亮眼的明星。
今天,軍工板塊依舊火爆,強得甚至超出預期。申萬軍工指數盤中大漲超過5%,個股掀起漲停潮,銀河電子、煉石航孔等個股漲停。而航發動力、中航沈飛和中國船舶三只千億市值的個股均出現大幅上漲。整個軍工股板塊,一夜之間情緒爆發。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帆 攝(每經資料圖)
Z哥一直在想,我們為什么要關注軍工個股?因為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軍工股很難帶來確定性的投資機會。每一次,只有等到地緣政治事件出現時,市場才會想到軍工股,但往往也只是曇花一現。比如,今年的俄烏沖突,照理說軍工股該往上沖了吧。結果呢,虛晃一槍,小漲了幾天之后,出現了今年最大一波殺跌。
所以,如果回顧歷史行情,軍工股的“脾性”總是讓人難以捉摸,這也給軍工股在資本市場上塑造了并不太美好的形象。
近期,隨著地緣政治事件的出現,軍工股又一次成為市場的主角,那么我們依然要為關注這個板塊,尋找一些理由。
中航證券認為,對于地緣政治事件的關注,更應該重視其背后的深刻機理,判斷對軍工行業的長遠影響,堅定對武器裝備建設的緊迫性、重要性的認識和信心。中航證券認為,在進入中報季之后,軍工板塊或先以寬幅震蕩為主,然后才能形成更為一致的預期,繼而實現進一步的突破,期間如果出現短期調整,即是配置良機。
此外,還有一點,也是近期關注軍工股的一個因素,即機構對軍工股的配置比例,實際上是比較低的,而且重倉股持倉集中度不高,這樣也就為未來機構配置軍工股創造了空間。
據首創證券統計分析,全部基金今年二季度對軍工板塊持倉比例為3.17%,超配比例0.76%,較一季度小幅提升0.04個百分點。二季度末,全部基金重倉持股3.5萬億元,其中重倉軍工股市值為1119億元,軍工股持倉比例為3.17%,較一季度末提升0.07個百分點。主動型基金二季度軍工板塊持倉比例為3.14%,超配比例達0.73%,較一季度小幅下降0.03個百分點。二季度末主動型基金重倉持股2.9萬億元,其中重倉軍工股市值為910億元,軍工股持倉比例為3.14%,與一季度末持平。
首創證券指出,重倉股持倉集中度略有下降。二季度全部基金重倉股中,軍工行業前十大重倉股持倉市值 755億元,占行業持倉的67.5%,較一季度下降0.8個百分點。主動型基金重倉股中,軍工行業前十大重倉股持倉市值596億元,占行業持倉的65.5%,較一季度末下降0.1個百分點。
就二季度的基金調倉情況看,中航光電、中航重機、菲利華、中航高科、中兵紅箭、三角防務幾家公司,基金加倉是比較明顯的。
接下來說一下,軍工股產業鏈眾多,個股更多,如果要關注,從哪些方向來進行跟蹤。
中航證券認為,軍工細分領域建議關注的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向。
第一,軍機等航空裝備產業鏈。相關標的:航發動力、航發科技、航發控制、航天彩虹、光威復材、寶鈦股份、愛樂達等。
第二,航天裝備產業鏈。比如航天電器(連接器)、天奧電子、海格通信、北方導航、振芯科技(北斗)、康拓紅外、盟升電子等。
第三,自動化+自主可控。相關標的比如紫光國微、復旦微電(軍工芯片),福吉瑞、大立科技(紅外制導)、振華科技、火炬電子、宏遠電子、宏達電子(高端電容),明智達(嵌入式計算機)、中國長城、中國軟件(信創)。
最后Z哥想說的是,軍工板塊再次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確實有突發地緣政治事件的短期催化作用,但是板塊的熱度是否具有可持續性,可能確定性并不像新能源產業鏈的確定性那么高。最關鍵一點,還是對軍工板塊的業績成長性存在較大的分歧。這種不確定性的存在,使得這個板塊的波動會非常劇烈。就像今年初,國防軍工板塊在3月份的那一波回調,指數的跌幅都已經接近35%,個股的跌幅就更加劇烈了。
所以,如果要想長期關注軍工股,必然會經受大幅波動的困擾。如果大家的風險接受能力沒有那么強,那可能還是以短炒為主。真正要中長期階段性關注,還是要等相關公司的中報業績披露之后,不確定性因素相對消除了,才能形成一致性的預期。
(風險提示:權益基金屬于高風險品種,投資需謹慎。本資料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資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達意見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 本人不就資料中的內容對最終操作建議做出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人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我國基金運作時間較短,不能反映股市發展的所有階段。定投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投資人應當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和零存整取等儲蓄方式的區別。定期定額投資是引導投資人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投資方式。但是定期定額投資并不能規避基金投資所固有的風險,不能保證投資人獲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儲蓄的等效理財方式。
投資者在投資基金之前,請仔細閱讀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認識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和產品特性,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在了解產品或者服務情況、聽取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理性判斷市場,根據自身的投資目標、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因素謹慎做出投資決策,獨立承擔投資風險。市場有風險,入市需謹慎。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資者基金投資的“買者自負”原則,在投資者做出投資決策后,基金運營狀況、基金份額上市交易價格波動與基金凈值變化引致的投資風險,由投資者自行負責。)
封面圖片來源: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帆 攝(每經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