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7-31 13:15:35
◎在持續反彈數日后,本周中概股整體收跌,表現欠佳,這在一定程度影響了每經品牌100指數運行,該指數周跌3.64%,以915點報收。而目前該指數平均市盈率仍只有10倍,長期來看,指數估值優勢明顯。
每經記者 劉明濤 每經編輯 肖芮冬
在經歷了連續上漲后,7月份的A股疲態顯現,近幾周均出現震蕩調整行情。本周,A股三大股指全線下跌,每經品牌100指數也未能幸免,周跌超過3%,表現低迷。
不過有市場人士指出,品牌100指數周跌幅相對較大,與中概股走低有直接關系,但這僅是對短期不確定因素的擔憂,錯殺后,品牌價值突出的領域依舊是長期配置的方向。
在持續反彈數日后,本周中概股整體收跌,表現欠佳,這在一定程度影響了每經品牌100指數運行,該指數周跌3.64%,以915點報收。
板塊個股方面,地產板塊表現搶眼,招商蛇口周漲12.2%,保利發展、綠地控股、新城控股、華潤置地等本周也均出現上漲。而中概股方面,拼多多、阿里巴巴、美團、騰訊、北京汽車以及騰訊音樂排在跌幅榜前列,且跌幅均超過6%。
從整個7月來看,三大指數月K線收跌,滬指險守3250點,個股板塊跌多漲少。在外圍市場普遍回暖的情況下,A股指數迎來震蕩調整走勢,月初滬指回調明顯,隨后逐步走穩,最終險守3250點,三個指數月K線收跌,結束月K線兩連陽。截至7月29日,上證指數月K線下跌4.28%、深成指月K線下跌4.88%、創業板指月K線下跌4.99%。
A股整體市場的表現也影響了每經品牌100指數表現,7月每經品牌100指數跌破千點大關,表現欠佳,而目前該指數平均市盈率仍只有10倍,長期來看,指數估值優勢明顯。
一深圳私募基金經理指出,“從整個7月來看,賽道股出現震蕩調整,疫情反復以及地緣政治等諸多負面情緒對資金造成困擾,近期可以看見市場成交金額也有所萎縮,不過從日前高層會議定調來看,對下半年市場表現仍持樂觀,特別是消費這一塊,國產品牌競爭力突出的白色家電,或許會成為下一個關注點。”
2020年以來,我國冰洗已經接近一戶一機的保有量天花板,空調內銷量增速自2017年以來增速放緩。冰洗替換需求占比自2007年以來顯著提升,成為主導。白電行業的成長邏輯從量增轉為價增,消費升級帶來高端家電需求。而消費者對產品性能的要求越來越高,白電性能升級趨勢明晰。冰箱的發展趨勢是精準保鮮、大容量、嵌入式,洗衣機的趨勢是精細化洗護,洗烘一體/干衣機打開新成長,中央空調、新風空調快速成長。
從消費群體看,2020年,Z世代貢獻的消費力占據我國整體大眾消費力的40%。與其他年齡段消費者相比,Z世代群體更加注重并追求精致生活的實現與個性自我的表達。由于Z世代通過消費達到自我表述的效果,并且愿意為高顏值、精致化設計支付溢價,因此,消費群體年輕化有助于打開高端家電市場。
縱觀國產家電發展的歷史,國產家電過去以大眾市場為抓手,部分外資品牌深耕高端家電市場多年,國產高端家電品牌和外資競爭有不確定性。2018年以來,中國消費品進入國貨大崛起的時代,國產高端家電在消費者心中的認同感進一步提升,國產高端家電份額有望進一步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品牌是大眾高端消費品購置決策的重要依據,品牌流量一旦形成,其市場地位難以撼動。
白色家電中,就冰箱而言,每經品牌100指數成分股海爾智家是該行業的代表之一。浙商證券分析稱,經過多年的耕耘,海爾的卡薩帝通過提供精細的產品服務、先進的產品技術、把握家裝前端流量等方式形成品牌流量,口碑效應已經形成,短期內其他競爭對手難以形成類似卡薩帝的品牌壁壘和流量。
再看白色家電中的空調,近年來,國產品牌的占有率逐步提升,2021年增至48.2%,較2015年提升5.5pct。日韓品牌和歐美品牌占有率均處于下行態勢,歐美品牌的市占率下降尤為明顯。內資品牌已具備一定的規模優勢,產業在線數據顯示,近幾年美的、格力穩居我國中央空調行業銷售額前兩位。內資品牌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實現了中央空調領域的技術突破和質量提升,加上國內的生產成本優勢和廣泛的渠道布局,共同助力內資品牌市占率提升。
安信證券指出,經過多年的發展,內資品牌在產品運轉范圍和能效水平方面已經超越了日系品牌,但在壓縮機性能和噪音控制方面仍有一定差距,但由于壓縮機基本實現通用,整體的產品力差異已較小。因此,隨著內資品牌堅持研發投入、技術攻關,有望補足多聯機領域的短板,實現多聯機業務的快速發展。此外,格力、美的等內資品牌的產品保修期為6年,遠超外資品牌,體現對產品質量的自信,并提升了對用戶的售后保障,不斷提升產品力和品牌信任度。
以每經品牌100指數成分股格力電器來看,該公司作為空調行業龍頭,2021年以來由于行業需求較弱,且公司處于改革期,業績有所波動。天風證券表示,隨著公司渠道改革進展順利,品牌競爭力逐步恢復;另一方面,地產、成本等抑制行業需求的因素逐漸緩解,公司營收業績有望雙增。從遠期來看,一方面空調行業量價兩端仍有提升空間,公司有望受益;另一方面公司多元化動作頻繁,有望依靠儲能、熱管理等業務的第二增長曲線發展成多元化工業集團。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747622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