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7-12 16:45:49
每經記者 段思瑤 每經編輯 孫磊
日前,長安汽車(SZ000625,股價16.55元,市值1642億元)在一則公告中披露,擬實施渝北工廠置換及綠色智能升級建設項目,新增總投資約62.91億元,預計2024年項目建成后可形成年產28萬輛的新能源汽車綜合產能。
渝北工廠升級項目完成后,將投產三款全新電動化架構車型,其中包括兩款中大型純電動車及一款緊湊型純電動車。據悉,該項目建設涉及的審批事項,目前正在報批中。
除了擴大純電動車產能,長安汽車混合動力產品升級項目也在籌備中。7月9日,長安汽車在《關于新增募集資金專戶并簽訂募集資金三方監管協議的公告》中稱,已在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重慶江北支行開設募集資金專項賬戶,用于“新一代節能產品轉型升級項目”的存儲和使用,存放募集資金金額約為16.05億元。
現有渝北工廠將適時關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隨著渝北工廠置換及綠色智能升級建設項目的推進,長安汽車現有渝北工廠將適時關閉,其年產乘用車28萬輛的設計產能屆時將撤銷。
公開資料顯示,渝北工廠是長安汽車建立時間較早的工廠之一,年設計產能28萬輛,主要生產逸動系列、CS35等車型。官方數據顯示,今年6月,逸動系列銷量約為1.52萬輛,環比增長24.4%。
“在渝北工廠升級改造期間,我們會結合訂單量分階段關閉產線,盡量不影響訂單交付。”7月12日,長安汽車董秘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在長安汽車方面看來,電動化架構產品受“產品架構重構、C2M 生產模式變革、新工藝新技術運用”等特征影響,其制造模式、生產工藝及管理手段已完全顛覆,很難與傳統燃油車共用產能混線生產,須建設新能源專用工廠應對。
此前,長安汽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推出的大多是“油改電”產品,隨著深藍SLO3、Lumin、阿維塔11等全新純電動車型,以及搭載藍鯨動力的混合動力車型數量的增加,生產線轉型升級也迫在眉睫。
據悉,長安汽車“新一代節能產品轉型升級項目”中包括10款產品,其中混合動力產品6款,低排放燃油升級產品3款、混合動力總成1個。項目建設周期預計為21~48個月,完全達產后預計年產量32萬輛。
增資擴產忙
兩大新能源汽車產能升級項目背后,隱藏的是長安汽車迫切向電動電氣化轉型的需求。日前,長安汽車董秘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預計到2025年,公司將全面停售傳統意義燃油車,實現全譜系產品的電氣化。”
今年以來,長安汽車在加快推出深藍SL03、Lumin、阿維塔11等全新純電動車型外,還推動UNI、歐尚、長安乘用車的電氣化轉型,相繼上市了UNI-V iDD、歐尚Z6藍鯨iDD混動車型。
目前,不管是從上述車型的訂單量,還是長安汽車新能源汽車銷量來看,均在逐漸上量。比如,Lumin訂單已突破3萬輛,歐尚Z6藍鯨iDD混動和藍鯨新一代NE 1.5T版,累計訂單為2.2萬輛。另外,數據顯示,6月長安自主品牌新能源銷量約為1.83萬輛;1~6月,累計銷量約為8.5萬輛,同比增長127.3%。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奔奔E-star車型兩次“暫停接單”,背后除了原材料漲價外,整車和零部件產能限制,導致車輛交付周期較長也是原因之一。北京某長安汽車4S店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現在奔奔E-Star的交付周期在2~3個月。
今年年初,長安汽車在一則公告中披露,2022年總投資計劃達到80.5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達到32.46億元,用于新能源專用產能升級、旗下控股子公司的高端新能源、輕型車工廠制造能力提升改造等項目。
經過記者粗略統計,長安汽車現有以及正在規劃和升級中的新能源汽車年產能將在2025年前后達到119萬輛。按照規劃,到2025年,長安汽車將計劃實現新能源汽車銷量105萬輛,占比35%。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