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6-19 18:51:26
明日將有1只新股進入申購環節,為普瑞眼科。這只股票所在的賽道,曾經產生了一只大牛股——愛爾眼科,從2017年的低點開始漲幅超過13倍。那么和它同賽道的普瑞眼科怎么樣呢?
圖片來源:攝圖網-401716545
來源:微信公眾號“道達號”(微信公號ID:daoda1997)
市場總是周期性的,新股發行也不例外。在經過3、4月份的疲弱之后,進入5、6月份,新股好像又進入了暖春。不僅破發率明顯減少,“肉簽”也是肉眼可見地增多。
中一簽賺1萬元以上的不在少數,更是出現像昱能科技和華海清科這樣的超級“大肉簽”,中一簽最高收益分別為7.4萬元和5.497萬元。
當然,達哥打新觀察團也是在5月份之后,對新股風險分區的劃分也更積極一些了。
看過新股雷達的朋友們應該已經發現了,這段時間劃分在“中性偏弱”和“謹慎區”的新股是明顯減少了,而這就是達哥打新觀察團以另一種方式告訴大家要積極打新啊。
當然,做出這種風險分區轉變,并不是憑感覺的,而是有客觀的數據和邏輯支撐的,就是“極簡五維打新法”中的兩維發生了重要轉變。
什么?不知道“極簡五維打新法”是啥?那還不趕緊關注微信公眾號“道達號”,加入“極簡打新寶典”和“打新大富翁”學習!
至于是五維中的哪兩維發生了變化,極簡投研社今晚8點的直播就會給大家詳細解釋。
但絕不能因為近期的新股表現好,就好了傷疤忘了痛,而又開啟無腦打新的模式。還記得某個階段科創板的破發率一度接近70%嗎?
所以在打新前,我們對新股的甄別是必須的,因為市場隨時在變化,打新的風險也隨時在變化。
當然,甄別新股確實是要費一些功夫的,同時近期新股的發行數量也肉眼可見地增多了,一下子甄別這么多新股確實挺費勁。
不過這個大家也不用擔心,只要有了這個神奇工具——“新股雷達”,一眼便可以看出新股的風險分區及關鍵核心數據。
好了,回歸正題。明日將有1只新股進入申購環節,為普瑞眼科(SZ301239,股價33.65元,市值50.35億元)。
這只股票所在的賽道,曾經產生了一只大牛股,從2017年的低點5.44元,最高漲至2021年的72.27元(均為前復權價格),漲幅超過13倍,想必大家都知道是哪只股票了吧,就是愛爾眼科(SZ300015,股價40元,市值2168億元)。那么和它同賽道的普瑞眼科怎么樣呢?
今天,達哥打新觀察團給大家解讀一下。
普瑞眼科的主營業務是為眼科疾病患者提供診斷、治療、保健及醫學驗光配鏡等眼科全科醫療服務。
普瑞眼科近幾年保持著良好的增速,其營業收入從2018年的10.16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17.10億元,近3年營業收入復合增速為18.95%。
公司凈利潤從2018年的3132.53萬元增至2021年的9388.93萬元,近3年凈利潤復合增速為44.18%。普瑞眼科最近一個季度的營業收入為4.68億元,同比增長20.75%;凈利潤為0.37億元,同比增長28.85%。
近幾年,其毛利率與凈利率相對穩定,凈資產收益率有小幅提升。2021年度,受到新租賃準則實施和新增短期借款影響,資產負債率上升較大。
普瑞眼科所處行業為醫療衛生行業中的專科醫院行業,所處細分行業為眼科專科醫療服務行業。近幾年,我國醫療衛生行業及眼科專科醫療服務行業,保持著較高增速。
2010年至2019年我國醫療衛生總費用實現了較快增長,總費用從19980.39億元增加到65841.39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4.17%。
在眼病發病率逐年攀升、人們眼健康意識不斷增強、居民支付能力提升等多重因素的推動下,我國眼科醫療服務市場得到不斷發展。2019年我國專科眼科醫院達945個,較上年增長24.18%。
以發行價計算,普瑞眼科的動態市盈率(TTM)為49.24倍。根據普瑞眼科的招股意向書,其可比公司有愛爾眼科和何氏眼科。
截至6月17日收盤,可比公司的平均動態市盈率(TTM)為73.72倍。可以看出,公司的估值水平低于可比公司的平均水平。
據iFinD數據,以整體法計算,專科醫院市盈率(TTM)為58.91倍,可以看出,公司的估值水平低于行業整體估值。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普瑞眼科的估值水平,不論是相對于可比公司,還是其所在行業,都具備一定的優勢。
普瑞眼科將登陸的是創業板。最近10個交易日,創業板指數上漲8.10%,醫療衛生行業最近10個交易日上漲7.02%,專科醫院行業最近10個交易日上漲3.45%。最近10只上市的創業板新股,上市首日沒有出現破發的情況,破發率為0%。
可以看出,普瑞眼科所在的行業近期走勢較為強勢,創業板打新情緒也較強。
整體來看,普瑞眼科業績增速較好,所在行業近幾年持續增長,估值低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與行業水平,具備一定估值優勢;其所在的創業板打新情緒較強。
達哥打新觀察團將新股按照破發風險從小到大排列劃分了四個區段,分別是舒適區、中性偏強區、中性偏弱區和謹慎區,綜合來看,普瑞眼科可劃為舒適區。
(本文內容僅作為參考,不作為投資依據,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