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5-22 15:21:04
每經編輯|王月龍
近日有消息稱, 有購買問界M5的用戶摳掉了“賽力斯”的尾標,貼上了“華為”的標識。 有車主稱,“換標后,簡直是注入了靈魂”。
據悉問界M5是華為聯合賽力斯(小康股份子公司)打造的高端系新能源智能汽車品牌AITO的首款車型,也是首款搭載HarmonyOS座艙的智能汽車,今年3月開始量產交付。 根據乘聯會數據,4月問界M5銷量3245輛,緊追理想ONE。
給問界M5換“華為”車標?
交警回應:違法
近期,問界M5車主換標“華為”成潮流,也帶火了電商平臺上售賣的華為車標。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記者在網購平臺搜索關鍵詞“華為問界M5車標”,找到了多家店鋪。 相關車標款式包括“中國華為”“HUAWEI”“HarmonyOS”“華為金屬小標”等,價格在15元-130元不等,其中銷量較高的店鋪月銷超400單。 一淘寶客服告訴記者,“HUAWEI”是最受歡迎的一款車標。
截圖來源:網購平臺
問界M5車主紛紛換標為哪般?有車主表示: “換標后,檔次一下被提起來了,和特斯拉相媲美。”
“換標后,簡直是注入靈魂。”也有車主稱。有不少車主還沒有提車,就急切買好了華為車標。
值得注意的是, “給車輛私自換標,屬于更改車輛外觀,是違法的,被查處會處以200元以上罰款,情節嚴重的還可能會有刑事責任”。 5月21日,北京市豐臺區豐臺交通支隊工作人員表示。
5月20日,小康股份(601127.SH )召開2021年度股東大會。會上,小康股份董事長張正萍對近期的問界M5用戶換標作了回應。
張正萍坦言, 產品好不好,市場說了算,如果產品不行,不管貼誰的標都不會有人買。 問界M5的關注度這么高,對于小康和華為雙方的合作來說,是一個激勵和肯定。“隨著雙方的合作深入,推出更多高質量的新能源汽車產品,一定可以獲得更多用戶的認同。”
小康股份子公司更名
張興海:問界M7將于近期發布
據第一財經報道, 小康股份旗下全資子公司重慶金康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已正式更名為賽力斯汽車有限公司。
“我們希望借助這次更名,繼續強化賽力斯在用戶心中的品牌認知,這也符合公司向新能源汽車戰略轉型的決心和我們既定的發展方向。”小康股份董事長張正萍5月20日晚在小康股份2021年年度股東大會上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創始人張興海在股東大會上表示,定位大型豪華SUV的“問界M7”即將于近期正式發布,更多的用戶中心及體驗中心也將陸續投用。
近年來,小康股份的業績并不好。 財報顯示,從2018年到2020年,小康股份的營收和利潤均呈現下降趨勢。 小康股份正在通過發展新能源汽車業務進行轉型,而與華為合作被看作是扭轉業績的關鍵一環。
賽力斯是重慶金康賽力斯汽車有限公司旗下的品牌。一開始,賽力斯瞄準的是增程式電動車市場,隨后推出純電動車。
2019年初,小康股份與華為舉行了全面合作簽約儀式。2021年4月,賽力斯正式與華為達成深度合作,雙方將在技術、產品和渠道三方面進行深入融合,共同推出首款合作車型賽力斯華為智選SF5。SF5是首輛入駐華為銷售網絡的電動車,不過,SF5的市場表現并不樂觀。 去年底,賽力斯發布全新高端品牌AITO,推出了首款中型豪華SUV問界M5。
問界M5。圖片來源:AITO官網
根據乘聯會數據, 4月份,在新能源SUV汽車銷量排行榜上,問界M5銷量3245輛位列第八,居于理想ONE之后。
AITO一年要賣至少十萬輛?
需要先超越蔚來、小鵬、理想
經過多年積累,華為已經在自動駕駛、三電技術、智能座艙方面掌握了較為關鍵的技術,華為與賽力斯合作打造出新品牌AITO,問界M5就是這個新品牌的首張答卷。
據每經網此前報道, 該款車搭載Harmony OS系統智能座艙,使之成為一眾競品中的亮點。 Harmony OS是一款橫跨多種終端的操作系統,包括手機、平板、智能座艙等,也就是說,操作汽車的中控系統將會像操作手機一樣便捷,其在UI設計、視覺體驗上也盡量向手機靠攏。
不過市場關注的是,這樣的創新能否支撐得住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常務董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的豪言。 據北京商報報道,余承東曾表示,AITO期望一年30萬輛的銷售成績,在近期采訪中,又對媒體表示目前全球“缺芯”,產能難以提振,一年能達到10-20萬輛的目標就已比較理想。
和同行對比,會令數字變得具象很多。據各企業公布數據,目前風頭正勁的蔚來、小鵬、理想在2021年分別銷售約9.14萬輛、9.82萬輛、9.05萬輛,同比2020年數據,上述三家企業分別增長約109%、263%、177%,也就是說,目前在高速增長的三家品牌,年銷售尚未突破十萬大關,而 全年交付突破40萬輛的特斯拉,和逼近60萬的比亞迪(002594),早已牢牢占據市場。
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認為,嚴格來說,華為確實恪守諾言沒造車,其目的乃是推廣鴻蒙系統,打造自己的生態圈。
不過梁振鵬認為,由于目前華為與車企還是合作為主,對汽車產業不夠深入, 想依靠鴻蒙系統,使汽車成為媲美通信設備的重要板塊,至少三到五年之內難以實現。
編輯|王月龍?杜波
校對|孫志成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中國證券報、第一財經、北京商報、每經網、公開資料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