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十年間26省份耕地減少,如何端牢中國“飯碗”?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5-18 23:02:01

“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18億畝耕地必須實至名歸,農田就是農田,而且必須是良田。”反復強調背后,是耕地數量、用途與質量都面臨嚴峻挑戰。

每經記者 吳林靜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國14億人口,每天一張嘴,就要消耗70萬噸糧、9.8萬噸油、192萬噸菜和23萬噸肉。要滿足如此龐大的消費需求,每年的糧棉油糖菜播種面積大概穩定在23億-24億畝,如果按1.3的復種指數倒推計算,耕地必須保持在18億畝。

——這是今年3月,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在全國兩會首場“部長通道”給出的推演,以此說明18億畝耕地是“底線”。

近段時間以來,糧食安全問題備受關注。地之不存,糧將焉附?

“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18億畝耕地必須實至名歸,農田就是農田,而且必須是良田。”反復強調背后,是耕地數量、用途與質量都面臨嚴峻挑戰。

數量:26個省份耕地在減少

我國國土調查十年進行一次,第二次全國國土調查(簡稱“二調”)以2009年12月31日為標準時點,“三調”的標準時點則是2019年12月31日。

去年8月,自然資源部公布全國“三調”數據,全國耕地19.18億畝,守住了18億畝耕地保護紅線。不過,自“二調”以來的10年間,全國耕地地類減少1.13億畝,年均減少面積還略有擴大。我國耕地數量減少趨勢持續多年,反映在人均耕地面積上也是遞減,“一調”為1.59畝/人,“二調”1.52畝/人,“三調”1.36畝/人,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

最近半年,省、市、縣級的三調成果陸續公布,城叔對比了31個省份的耕地情況。

從上圖可以看到,2009到2019年十年時間,只有內蒙古、新疆、黑龍江、吉林、遼寧五個省份耕地面積在增加,其余26個省份的耕地面積都在減少。

從面積減少絕對值來看,四川最多,共減少2239萬畝,其次是山東,減少1809萬畝。隨著耕地面積減少,四川耕地面積占全國比重,也從全國第六下滑至全國第十,不及新疆、河北、安徽及云南。此外,廣西、貴州、山西、云南、浙江、河南六省耕地面積減少也都在1000萬畝以上。

當然,面積減少絕對值與各省份耕地基礎相關。如果論耕地減少比例,北京遙遙領先,相比2009年,北京2019年耕地面積減少58.8%,只有過去的四成。浙江、海南、福建耕地縮水比例也在30%以上。

此前, 2008年出臺的《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2006~2020年)》(下稱《規劃綱要》),在“嚴格保護耕地”原則下,對2020年各省份“耕地保有量”進行了測算。2016年,又根據“二調”結果進行調整,對近五成省份的2020年耕地保有量指標進行調減。

城叔將“三調”與規劃數據進行比較,可以看到,耕地保護方面,只有10個省份超出保有量指標,完成了任務——包括東北地區的黑吉遼,西部地區的甘肅、內蒙古、寧夏、青海、西藏、新疆,以及中部地區的山西。

保護耕地,最重要的是保護永久基本農田,《規劃綱要》對此也劃定了面積。對比“三調”數據與規劃指標,城叔發現,有9個省份未達到劃定的基本農田保護面積指標。

比如廣西,“三調”耕地面積是4961萬畝,比調整后的耕地保有量指標少1585萬畝,距離規劃的基本農田保護面積指標也差520萬畝。同樣,浙江“三調”耕地面積為1936萬畝,劃定的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2398萬畝,差了462萬畝。

相比之下,這十年來,31個省份的城鎮村及工礦用地都在增長,無一例外。

用途:440余個典型案例

2019年,第四屆石家莊市旅游產業發展大會選址靈壽縣舉行。靈壽縣有個故城村,因為是古中山國最后一座都城所在地,為了在旅發大會中展現文旅資源,準備新修“中山故都相關項目”。

據自然資源部介紹,項目占用故城村土地1500畝,其中2/3是永久基本農田。大會舉辦前兩個月,靈壽縣對其立案查處,將一些違法建筑拆除,復墾了5.94%的基本農田。

不過,這年6月底,當地媒體報道的項目建設近況顯示:占地939畝、東至大型灌溉渠的工程接近尾聲,“旅發大會前精彩亮相”。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2020年9月,自然資源部公開通報,上述案件涉嫌非法占用農用地罪已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對當事人拒不履行的其他行政處罰決定已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這是自然資源部公開通報的第一起重大典型違法違規案件,從那以后,自然資源部對于違法亂占耕地的建設行為開啟了嚴厲打擊——2020年逐月通報,2021年兩個月通報一次,發現一起、處置一起、曝光一起。

城叔粗略統計,近一年多以來,對于耕地被占用作他途的典型案例,自然資源部就公開通報了440余例,約九成省份都存在嚴重的亂占耕地現象,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建養殖場、加工廠、物流倉儲、住宅、酒店、綠化帶、高速公路養護站等等。

此前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中,自然資源部執法局局長崔瑛提到,亂占耕地建房問題由來已久,數量大,各種因素交織在一起,情況十分復雜。國家以2020年的7月3日為界,之前的占地行為分步整治、分類處置;之后的新增行為則嚴厲打擊,以“零容忍”態度堅決遏制。

國家要求,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非糧化”。不過,雖然我國多部法律法規都對耕地保護作出了明文規定,但目前還沒有專門的耕地保護法。不久前的5月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公布2022年度立法工作計劃,耕地保護法才剛剛被列為預備審議項目。

質量:變薄、變瘦,“后天失調”

保證18億畝的數量,保證耕地都為農所用,還得保證土地優質。

世界上有四大片黑土,被稱為“耕地中的大熊貓”,有機質含量高,“抓把土能攥出油”。黑土在北半球有三片,我國除了東北三省,內蒙古的東四盟也是黑土地,是我國的重要糧倉。

圖片來源:新華社

近年來,黑土退化的嚴峻問題見諸報端——耕層持續變薄,厚度不足20厘米的耕地約占一半;有機質含量較開墾之初大幅下降,甚至只有原來的一半。

不僅變薄、變瘦,黑土還存在盜挖現象。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去年2月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黑龍江五常市地表下泥炭資源被非法采挖,已經形成包括承包、采挖、運輸、售賣等完整的黑色產業鏈;而且,不光是五常市,黑龍江其他地方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采挖、倒賣,呈持續擴大趨勢。

黑土退化,是我國耕地質量“后天失調”問題的縮影。

據農業農村部數據,由于長期以來的高強度利用,耕地基礎地力呈下降態勢,2018年化肥施用量是1978年的6.4倍,而糧食產量僅是2.2倍。與上世紀80年代相比,局部地區退化勢頭明顯,東北黑土地退化、南方耕地酸化、北方耕地鹽堿化等問題尤為突出。

有媒體報道,我國現存25度以上坡耕地以及分布在河道、湖區高水位線下的耕地還有8000多萬畝,屬于不穩定利用耕地,需要逐步退出。

有耕地需要退出,就需要后備耕地補齊。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積極挖掘潛力增加耕地,支持將符合條件的鹽堿地等后備資源適度有序開發為耕地。最新一輪全國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工作正在進行。

但情況不容樂觀。根據上一輪全國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全國耕地后備資源也在減少,而且存在明顯的區域分布不均衡問題。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院長錢文榮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到,耕地后備資源分布不均,導致在省域內實現占補平衡越來越難;與此同時,耕地后備資源大多數零散、破碎,推高了開發利用成本。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農業農村部 糧食安全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1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人妖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 | 日本欧美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 欧美一区二区日韩国产 | 亚洲一区日韩高清中文字幕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