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5-11 14:24:21
每經記者 劉明濤 每經編輯 何劍嶺
一季度業績扭虧為盈,并送轉4股,這樣的業績報告引起了機構的重視。日前,申萬宏源率領諸多機構與私募一同網絡調研了這家業績向好的公司——通易航天。
在調研交流中,通易航天告訴機構,公司目前擁有3條完整的聚氨酯保護膜生產線,原膜生產能力達到40萬~50萬米/月,短期內能滿足目前的原膜生產需要。今后根據公司的聚氨酯保護膜市場拓展情況,不排除增加生產線擴大聚氨酯保護膜生產能力的可能性。
未來,公司聚氨酯車衣膜產品線的發展計劃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增加車衣膜的種類,公司目前以隱形車衣為主,后續將增加改色膜等產品;另一方面從目前的原膜生產延伸至下游的成品膜生產。具體來看,一是堅持推行大客戶戰略,維護好佑旅優品等老客戶,繼續拓展易車網等新客戶;二是拓展客戶深度,從汽車后裝市場向前裝市場推進,爭取和國內汽車生產商合作;三是通過和國內知名的電商平臺合作,嘗試向國外推銷產品,拓展海外市場。
同樣面臨聚氨酯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問題,通易航天表示,目前雖然市場上該等原材料有價格上升的趨勢,因公司與相關供應商簽署了長期供貨協議,所以公司原材料價格目前基本無變動,對公司整體影響不大。
安信證券分析指出,通易航天研發以自主開發為基礎,結合原創、改進、產學研、企業間技術合作,努力縮短產品的開發周期,加快知識和經驗積累,提高了研發人員自主創新和自主開發的能力。作為高新技術企業,截至2021年末公司共獲得3項發明專利和46項實用新型專利,主持或參與修訂包括航空供氧面罩、聚氨酯保護膜等產品規范的國軍標標準。
另一方面,該公司目前的核心軍品為軍用航空供氧面罩,目前行業內僅有兩家供應商為軍方供應航空供氧面罩,競爭格局較為集中。而目前我國軍用航空聚氨酯保護膜主要依靠進口,公司在該領域目前尚無國內直接競爭對手;民用領域處于完全開放的競爭狀態,市場化程度較高。
申萬宏源也稱,通易航天已經形成軍品業務+聚氨酯業務雙輪驅動格局,2022年業績可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