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4-22 21:44:08
◎受2021年煤價上漲的影響,許多火電企業都出現了虧損的情況。深圳能源是如何應對燃料價格高位運行的壓力的呢?
每經記者|安宇飛 每經編輯|張海妮
4月21日晚,深圳能源(000027,SZ)發布了2021年財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315.7億元,同比增長54.34%,實現凈利潤(即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下同)21.29億元,同比下滑46.57%。
據了解,之所以公司去年營收和凈利潤出現了截然相反的走勢,主要是因為2020年公司凈利潤“基數”太高:當年公司確認了一筆19.51億元的“拆遷補償款”,計入了當期非經營性損益。
拋開上述影響,扣非凈利潤更能反映深圳能源的實際經營情況。2021年,公司實現18.4億元的扣非凈利潤,同比下滑2.7%。“增收不增利”的背后,是2021年燃料價格上漲造成的營業成本高企。
值得一提的是,受2021年煤價上漲的影響,許多火電企業都出現了虧損的情況。深圳能源是如何應對燃料價格高位運行的壓力的呢?
2019年到2021年,深圳能源的凈利潤就像坐上了“過山車”,先從17.01億元大增至39.84億元,增幅超134%,然后又“腰斬式”回落到21.29億元。
不過,凈利潤的波動卻和深圳能源自身經營狀況沒有過多關聯,主要是受2020年公司確認了一筆拆遷補償款的影響。
2019年下半年,深圳能源和深圳市萬科發展有限公司及深圳市萬科南城房地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科南城)簽署了相關協議,協定南山區能源工業小區(以下簡稱“南油工業小區”)的拆遷補償款為19.6億元。
截至2020年4月3日,萬科南城已支付所有補償款。由于深圳能源結轉南油工業小區賬面價值及拆遷相關的支出一共有932.28萬元,因此這項拆遷補償活動一共為深圳能源帶來了近19.51億元的營業外收入。
上述款項計入了深圳能源2020年非經營性損益,促使公司該年度實現了39.84億元的凈利潤,同比增加134.19%。
忽略拆遷補償款的影響,公司2019年到2021年實現的扣非凈利潤分別14.28億元、18.91億元和18.4億元,相對穩定。
深圳能源的主要業務為各種常規能源和新能源的開發、生產、購銷,以及城市固體廢物處理、廢水處理和城市燃氣供應等。
2021年,公司電力板塊實現營收199.38億元,占總營收比重為63.15%。其中燃煤產品實現營收95.42億元,占總營收的30.23%。
公司2021年扣非凈利潤約18.4億元,同比下滑2.7%。據了解,深圳能源扣非凈利潤下滑主要受燃料成本大幅增加影響。2021年,公司燃料成本達到125.15億元,同比增加102.9%,占營業成本比重從2020年同期的42.37%增長至49.22%。
之所以燃料成本大幅上升,是因為去年煤炭等產品的價格出現了大漲。4月22日下午,深圳能源證券部工作人員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去年如果是以火電為主的電力公司,很多都出現了虧損。
據了解,華潤電力(00836,HK)、華能國際(600011,SH)、大唐發電(601991,SH)、中國電力(02380,HK)等公司都在2021年出現了凈利潤的負增長,其中華能國際、大唐發電、中國電力還出現了虧損。
在這種背景下,深圳能源是如何面對原材料漲價沖擊的?
深圳能源今年3月在全景網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在燃料價格高位波動、電力保供、燃氣保供壓力升級等市場形勢下,公司充分利用“四核雙驅”的多元化布局優勢,保持主業業績的相對穩定。新能源項目、固廢處理項目的陸續投產,環衛業務的縱向延伸,燃氣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大,海外項目的穩定經營,均彌補了燃煤發電板塊經營業績下滑的缺口。
據了解,深圳能源的“四核雙驅”戰略指的是以“清潔電力、生態環保、綜合燃氣、能源國際”為核心,以“能源科技、金融資本”為驅動。
從生態環保來看,2021年,深圳能源的環保業務實現營收63.93億元,同比增長105.53%,占總營收的比重從2020年同期的15.21%增長至20.25%。
從清潔電力來看,2021年深圳能源的水電、風電、光伏產品共實現43.86億元的營收,占總營收的比重約13.9%。其中風電實現營收23.98億元,同比增長146.49%。
為何風電業務去年收入迅速增長,是否證明深圳能源在清潔電力方向有了發展“側重點”?對此,公司證券部工作人員表示,風電(的增長)是因為有一部分前年的機組在去年實現了產能釋放,所以它在這一年度(2021年)當中有很大的產量增幅,不是說新投產的機組特別多。
那么,到了今年,燃料成本增加帶來的壓力還會持續多久?
川財證券今年3月底一份研報認為,隨著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穩價保供政策的陸續出臺,煤價得到了有效控制。2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煤炭市場價格形成機制的通知》( 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明確了煤炭價格合理區間,秦皇島港下水煤5500千卡中長期交易含稅價格在每噸570~770元。此外,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也多次召開會議,強調煤炭的保供問題,引導價格回歸合理區間,火電企業盈利修復預期有望進一步增強。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123186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