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4-14 05:57:53
NO.1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4月13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促進消費的政策舉措,助力穩定經濟基本盤和保障改善民生;決定進一步加大出口退稅等政策支持力度,促進外貿平穩發展;確定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措施,引導降低市場主體融資成本。
會議決定,針對當前形勢變化,鼓勵撥備水平較高的大型銀行有序降低撥備率,適時運用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進一步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受疫情嚴重影響行業和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支持力度,向實體經濟合理讓利,降低綜合融資成本。
會議指出,要擴大重點領域消費。促進醫療健康、養老、托育等消費,支持社會力量補服務供給短板。鼓勵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各地不得新增汽車限購措施,已實施限購的逐步增加增量指標。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對加工貿易企業在實行出口產品征退稅率一致政策后應退未退的稅額,允許轉入進項稅額抵扣增值稅。將出口信保賠款視為收匯,予以辦理退稅。(央視網)
NO.2 4月13日,中紀委網站就資本市場發聲稱,受疫情等多種因素影響,當前資本市場運行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穩定運行壓力較大。為保持經濟金融健康穩定發展,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證監會紀檢監察組立足職能職責,持續強化政治監督,以強監督推動強化證券監管執法,有效防范化解資本市場風險。駐證監會紀檢監察組有關負責人表示,將認真做好資本市場反腐敗與處置風險統籌銜接,對重點領域風險處置進行重點監督,協同維護資本市場穩定運行。
圖片來源:中紀委網站
NO.3 4月13日,中國互金協會、中銀協、中證協聯合發布《關于防范NFT相關金融風險的倡議》提出,堅決遏制NFT金融化證券化傾向,從嚴防范非法金融活動風險;不在NFT底層商品中包含證券、保險、信貸、貴金屬等金融資產,變相發行交易金融產品;不直接或間接投資NFT,不為投資NFT提供融資支持。(中證協網站)
NO.4 4月13日,工信部印發《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2022年工作計劃》,文件提出,支持符合條件的工業互聯網企業首次公開發行證券并上市,在全國股轉系統基礎層和創新層掛牌,以及通過增發、配股、可轉債等方式再融資。(工信部網站)
NO.5 4月13日,國家煙草專賣局有關部門解答《電子煙管理辦法》和《電子煙》國家標準等有關問題,自2022年6月15日起,取得煙草專賣相關許可證的電子煙相關生產企業、批發企業和零售市場主體逐步在電子煙交易管理平臺上進行交易。(國家煙草專賣局網站)
NO.6 4月13日,上海市場監督管理局公眾號發布疫情防控期間電商經營活動合規警示。其中提到,企業要加強倉儲、物流管理,確保依法按約履行配送貨義務。不得任意取消訂單、隨意更換商品。堅決杜絕平臺內經營者發“疫情財”情況出現,及時依法對違反法律法規的平臺內經營者采取必要措施。平臺要采取一定措施加強跑腿、代買等服務收費管理,制止騎手惡意加價等不當行為。
NO.7 數據顯示,美國萬億美元資管巨頭——資本集團旗下的主動管理ETF近期繼續加倉了多只中國股票。3月11日至4月11日,代碼為CGXU的全球市場股票ETF對持倉的中國股票藥明生物技術、藥明康德、新奧能源、匯川技術、貴州茅臺都進行了持續加倉。代碼為CGGO的全球市場股票ETF對持倉中國股票中2只(貴州茅臺、中國平安)進行了加倉,清空了一只地產股(碧桂園),3月21日至4月11日間新建倉了陸金所。(中國基金報)
NO.8 4月13日,英國、德國、西班牙相繼公布了本國3月份的通脹率。英國3月通脹率升至7%,為30年來新高;德國3月通脹率升至7.3%,為1990年兩德統一以來的最高值;西班牙3月通脹率達到9.8%,創37年來新高。而俄烏沖突是造成三個國家通脹高漲的共同原因。前一日,美國公布3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年率達到8.5%,創下自1981年12月以來的最高點。(央視新聞)
NO.9 疫情信息
4月13日,廣州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通報,4月12日15時至13日15時,廣州新增29例新冠病毒陽性感染者,均與此前白云區病例或聚集性疫情發生的場所相關聯。即日起,白云區的街鎮交叉進行核酸檢測和抗原檢測。封控區居民嚴格居家,可憑出行卡在規定時間內錯峰出戶出戶購置生活物資。
根據浙江杭州市疫情防控需要,杭州西湖區、余杭區將于14日起開展大規模核酸檢測。
上海本輪疫情自2月26日至13日18時,已累計出院本土確診病例1977例,累計解除隔離本土無癥狀感染者25418例。(綜合央視新聞、新華社)
NO.10 【俄烏局勢】——最新動態
當地時間13日,俄羅斯聯邦委員會主席馬特維延科再次強調,不會對離開俄羅斯的外國公司的資產進行國有化措施。
俄羅斯能源部長舒利吉諾夫12日表示,未來一段時期,石油價格可能維持在每桶85美元至120美元之間。他指出,俄羅斯的任務不是猜測能源價格,而是確保石油產業的正常運轉,俄羅斯準備向友好國家在任何市場價格區間出售石油和石油制品。
俄羅斯外交部當地時間13日晚發表聲明稱,作為對美國政府今年3月24日對俄羅斯聯邦議會國家杜馬328名代表實施制裁的回應,俄方決定對美國眾議院的398名議員實施“鏡像”制裁。(綜合央視新聞)
市場動態
美國3月PPI同比升11.2%;環比升1.4%,創2012年8月以來新高。北京時間4月14日凌晨,美股三大指數集體收漲,納指漲2.03%,道指漲1.01%,標普500指數漲1.12%。中概新能源車股集體走強,小鵬汽車漲超7%,蔚來汽車、理想汽車漲超4%,特斯拉漲超3%。航空股領漲市場,美國航空漲逾10%、達美航空漲超6%、聯合大陸航空漲超5%。
現貨黃金價格反彈,一度沖破1980美元/盎司。國際油價震蕩走高,紐約原油漲3.53%報104.15美元/桶;布倫特原油漲4.03%報108.86美元/桶。美國天然氣期貨漲近6%,連續三日創13年新高。
加拿大央行當地時間4月13日宣布,將基準利率提升0.5%,達到1%。此次升息幅度為20年來最大的一次。央行大幅升息主要是應對目前的高通脹。加拿大3月份公布的年化通脹率為5.8%,為1991年以來最高。(央視新聞)
NO.1 康師傅:4月13日,#康師傅老壇酸菜方便面重返超市貨架#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第一,引發關注。最近,在云南昆明部分超市,老壇酸菜方便面重回貨架,一起出現在貨架上的,還有嵩明縣市場監督管理局3月23日發布的《行政建議書》等文件。此前,央視3·15晚會曝光老壇酸菜方便面中使用的酸菜是“土坑酸菜”后,康師傅、統一等企業連夜致歉。(每經綜合)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NO.2 柔宇科技:4月13日,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主任劉姝威在其個人公眾號發文《拯救柔宇》。文章稱,建議各級政府積極幫助柔宇科技解決資金短缺,幫助柔宇科技引進戰略投資者。劉姝威說,“由于柔性屏產線2018年投產,部分應用創新技術研發成果近一兩年才完成,所以柔宇科技還沒來得及開拓市場,創造充足的經營性現金流量時,公司已經出現資金短缺。”。還在柔宇科技任職的一名老員工月初對記者表示,柔宇科技欠薪數月導致大批員工離職。(每日經濟新聞)
NO.3 阿里云:多方消息人士透露,阿里云正在進行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阿里云中國區總裁任庚(M6)將離職,該職位由阿里云中國區副總裁黃海清接任,統管中國16個戰區。此外,集團副總裁、云智能銷售管理與生態發展部總經理郭繼軍(M6)已在走離職流程,生態+銷管體系暫時由蔡英華直接代管。與此同時,阿里副總裁李飛飛等高管的麾下也有數名P9/P10中高層骨干在近期辭任。(21財經)
NO.4 工商銀行:4月13日,工商銀行發布公告稱,自4月17日起,關閉個人外匯買賣業務電話銀行和工銀E投資渠道;自6月12日起,暫停個人外匯買賣業務新客戶簽約及全部交易品種的開倉交易,持倉客戶的平倉交易不受影響;本次僅調整個人外匯買賣業務,不涉及個人結售匯業務。專家表示,為防范風險,正常外匯使用需求不受影響。(每日經濟新聞)
NO.5 京泉華:A股又見“天價離婚案”!4月13日,京泉華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控股股東、實控人張立品、竇曉月的通知,獲悉兩人已辦理離婚手續,并簽署《離婚協議書》,進行了相關財產分割。根據其簽訂的《離婚協議書》,張立品將其持有的公司限售流通股1504萬股一次性無附加條件且通過非交易過戶方式劃轉至竇曉月名下。按照京泉華當日收盤價14.84元計算,該部分股票市值約2.23億元。當日,京泉華股價下挫超6%,創近半年新低。(中證報)
NO.6 中國海油:4月13日晚,中國海油披露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網上中簽結果,中簽號碼共有138.26萬個,每個中簽號碼可認購1000股。同時戰略配售名單出爐,12家機構共獲配12.4億股,金額合計133.9億元。其中包括同行中石油、中石化,還有國家級投資平臺、知名保險公司和地方投資平臺等各類投資者參與其中。
NO.7 公牛集團:4月12日,寧波公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阮立平,經營范圍含新能源原動設備制造;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運營;充電樁銷售;新能源汽車換電設施銷售等。該公司由公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全資持股。(每日經濟新聞)
NO.8 富士康:4月12日,弘懿投資(天津)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注冊資本1000萬元人民幣,經營范圍包含:以私募基金從事股權投資、投資管理、資產管理等活動。該公司由天津國富新聯管理咨詢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工業富聯共同持股。(證券時報)
NO.9 馬斯克:當地時間4月12日,一位推特股東在紐約曼哈頓提交訴訟,稱馬斯克未能按規定及時披露大手筆購入推特股票的交易,導致自己和其他股東蒙受了經濟損失。訴訟稱,馬斯克購入推特股票于3月14日份達到5%持股比例的信披門檻,按照美國證券法,馬斯克最晚應該在3月24日公布持股情況,但他直到4月4日才公布收購了推特9.2%的股份。馬斯克此前已因信披問題遭美國SEC處罰2000萬美元。(每日經濟新聞)
NO.10 LVMH集團:當地時間4月12日,LVMH集團公布2022年第一季度財報,營業收入180億歐元,較2021年同期同比增長29%。LVMH稱,一季度除酒類外其他所有業務都實現了兩位數的營收增長。分業務看,一季度LVMH的核心業務時裝與皮草商品收入91.23億歐元,當季有機增長30%,同比增長35%。(證券時報)
點擊前往查詢。
4月13日,北向資金凈賣出4.98億元。隆基股份、五糧液、東方財富分別獲凈賣出3.32億元、2.73億元、1.61億元。貴州茅臺凈買入額居首,金額為3.94億元。
4月13日,南向資金凈買入29.25億港元。騰訊控股、中國海洋石油、紫金礦業分別獲凈買入8.15億港元、6.65億港元、2.79億港元。工商銀行凈賣出額居首,金額為1.68億港元。
東北證券:“科學防疫”的背景下,本輪疫后修復將主要利好數字化需求以及大眾消費兩個方向。新疫情防控政策下,線上需求和數字化治理有望受益。相比2020年,本次疫情區域集中度較高,多數地區的餐飲、旅游需求條件仍然具備,因此對大眾消費盈利預期的影響有限;市場對于疫情的擔憂已經有所緩解,后續在“科學防疫”政策以及“場所碼”等數字化治理與特效藥和疫苗的推行下,需求有望得到釋放,酒店餐飲、旅游及景區、體育和餐飲等大眾消費板塊有望迎來邊際改善。
每經記者:王琳
每經編輯:胡玲 張喜威
聲明:文章內容和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