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4-07 21:45:19
◎4月6日,受普克魯胺Ⅲ期臨床試驗數據提振,開拓藥業股價股價飛漲106.37%,收盤價28.85港元/股,股價的波動也反映出普克魯胺對開拓藥業的重要性。開拓藥業在2021年年報中表示,公司計劃主要通過在全球各個國家對外授權及建立銷售及營銷團隊,為核心產品進行銷售及營銷并做后續的商業化準備工作。
◎作為已有新冠疫苗獲批上市的疫苗企業,康希諾已經向投資者展示了新冠疫苗的“鈔能力”。但考慮其mRNA疫苗剛邁入臨床階段,國內基礎免疫日趨完成,康希諾2022年商業化最大看點可能要從新冠疫苗轉到流腦疫苗。
每經記者|林姿辰 每經編輯|魏官紅
《掘金創新藥》由每日經濟新聞聯合藥渡數據共同推出,旨在解讀新藥研發進展與趨勢,剖析產品競爭力與市場前景,洞察醫藥資本脈絡,見證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根據藥渡數據,2022年3月21日至2022年4月3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共收到13家上市公司(含上市公司控股公司)提交的26個化學新藥、預防用生物制品、治療用生物制品新藥申請。
2022年3月21日至4月3日期間,君實生物(688180.SH)申報7個臨床申請,恒瑞醫藥(600276.SH)申報4個臨床申請,微芯生物(688321.SH)、康方生物(09926.HK)、嘉和生物(06998.HK)、和譽生物(02256.HK)各申報2個臨床申請。圣濟堂(600227.SH)、魯抗醫藥(600789.SH)、我武生物(300357.SZ)、先聲藥業(02096.HK)、康諾亞(02162.HK)、榮昌生物(09995.HK)、和鉑醫藥(02142.HK)各申報1個臨床申請。
1.開拓藥業普克魯胺Ⅲ期臨床結果公布,國產新冠口服藥迎來新曙光
4月6日,開拓藥業(09939.HK)公布了其新冠口服藥“普克魯胺”治療輕中癥非住院新冠患者全球多中心III期臨床試驗關鍵數據結果。
數據顯示,普克魯胺可有效降低住院╱死亡率,在完成服藥大于7天的受試者中(N=693),對照組及普克魯胺組住院事件數分別為6例(含一例死亡)及0例(p﹤0.02),相應保護率為100%。
對于伴有高風險因素的受試者,具體而言,即年齡大于等于50歲并伴有肥胖的受試者,年齡大于等于60歲受試者(無論有無基礎疾?。?,以及年齡大于等于60歲且伴有至少一個基礎疾?。ɡ绶逝?、糖尿病、高血壓等)的受試者,普克魯胺可顯著降低住院╱死亡率(p﹤0.02),相應保護率為100%;普克魯胺組無住院或死亡。
此外,普克魯胺可顯著持續降低新冠病毒載量,可改善新冠相關癥狀,如發熱、氣短、咳嗽。普克魯胺用藥的安全性也進一步得到驗證(適用于18歲以上成年男女)。
市場認為,這基本意味著普克魯胺自去年4月24日開始入組受試者的Ⅲ期臨床試驗取得成功,但這款國產新冠口服藥的研發過程并非一帆風順——去年12月27日,開拓藥業公告稱普克魯胺III期臨床試驗的中期分析未達到統計學顯著性,公司將向包括美國FDA在內的各監管機構申請修改臨床試驗方案,并計劃繼續招募新冠患者。
開拓藥業內部人士對《掘金創新藥》研究員表示,去年12月公布的中期分析結果是盲態(即臨床試驗處于未揭盲的狀態),現在整個臨床試驗揭盲,有更多數據展現。NCT04870606提供了足夠多的安全性、有效性的數據,公司正在評估和討論另兩項新冠臨床試驗。
行業洞察:
國家衛健委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3月4日,全國新冠疫苗覆蓋接種率為90.1%,全程接種率87.6%。隨著全民基礎免疫完成,國內抗疫進入下半場,以中和抗體、口服藥等為代表的新冠治療藥物憑借各自優勢,成為至關重要的第二道防線。
其中,以輝瑞Paxlovid和默克Lagevrio為代表的新冠口服藥給藥簡便,不易受變異影響,且價格較中和抗體更加便宜,因此備受市場看好。目前,Paxlovid和Lagevrio已在多個國家獲得附條件上市許可或緊急使用授權,其中Paxlovid于今年3月被引入國內上市,并被陸續分發配送至多個省份的新冠救治臨床一線,近日又以每盒2300元的價格被臨時性列入國內醫保支付范圍。
但國產新冠治療藥物目前僅有騰盛博藥(02137.HK)的中和抗體療法,據公司內部人士稱,該中和抗體的價格目前暫未確定,公司正在積極準備商業化。而美國中和抗體藥物平均每劑價格為2000美元。
除了本次公告普克魯胺Ⅲ期關鍵臨床數據的開拓藥業外,國內第一梯隊中的君實生物、真實生物、前沿生物等公司的新冠口服藥也進入了臨床階段。
全球部分已進入臨床階段的新冠小分子藥物管線 圖片來源:中銀證券
中銀證券認為,國產新冠小分子藥物市場空白,目前國內僅有輝瑞Paxlovid獲得附條件上市。中國不屬于MPP(藥品專利池組織)協議中低收入國家的標準,因此將不得不爭奪輝瑞有限的產品供應。由于中國人口基數龐大,Omicron傳染性極強,因此自主可控的國產新冠小分子藥物需求確定性極高。
開拓藥業內部人士則對《掘金創新藥》研究員表示,新冠疫情進入第三年,新冠肺炎防治在全球依然是公共衛生難題,世界急需不同作用機制、有效、安全的口服新冠治療藥物。
公司點評:
4月6日,受普克魯胺Ⅲ期臨床試驗數據提振,開拓藥業股價股價飛漲106.37%,收盤價28.85港元/股;而3個多月前,受該臨床試驗中期分析結果不理想的影響,開拓藥業股價跳水超70%。不難看出,投資者對開拓藥業的信心,很大程度寄托在普克魯胺上。
股價的波動也反映出普克魯胺對開拓藥業的重要性。截至目前,開拓藥業并無商業化產品在售,公司2021年虧損8.42億元,上年同期虧損5.08億元,對外授權合約收益3423.1萬元,主要為收取有關普克魯胺對外授權的首付款。
開拓藥業目前的核心產品包括普克魯胺、福瑞他恩和ALK-1抗體,其中普克魯胺臨床進展最快,除了在新冠治療領域的布局,其在國內進行的針對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和聯合阿比特龍作為治療mCRPC的聯合療法的2項臨床試驗也已均邁進Ⅲ期,其中前者預期于今年提交NDA(新藥申請)。
此外,福瑞他恩在研適應癥分別為雄激素性脫發(男性)、雄激素性脫發(女性)、痤瘡;ALK-1抗體在研適應癥分別為聯合PD-1作為治療轉移性肝細胞癌的二線療法、聯合PD-1作為治療轉移性肝細胞癌的療法、聯合KN046(PD-L1/CTLA-4)治療肝細胞癌、胃癌、食管胃結合部腺癌、尿路上皮癌和食管鱗癌。
開拓藥業主要產品管線 圖片來源:公司年報
開拓藥業在2021年年報中表示,公司計劃主要通過在全球各個國家對外授權及建立銷售及營銷團隊,為核心產品進行銷售及營銷并做后續的商業化準備工作。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開拓藥業建立了由13名成員組成的銷售及營銷團隊,可1470萬元的營銷費用在國內創新藥企業中略顯薄弱。另外,公司研發成本在2021年實現翻倍,從3.29億元躍升至7.68億元。不難看出,公司目前工作重點是推進產品研發,努力促成普克魯胺等核心產品在國內及國外的臨床試驗及商業化進程。
2.三款國產疫苗獲批臨床試驗 康希諾、石藥集團mRNA疫苗迎利好消息
4月4日,康希諾生物(06185.HK)發布公告稱,其集團開發的新型冠狀病毒mRNA疫苗已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物臨床試驗批件。臨床前研究結果顯示,該款疫苗可以誘導出針對多種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的重要變異株(包括當前流行株)的高滴度的中和抗體,與以原型株為基礎開發的現有新冠疫苗相比廣譜性更強,可以更有效地保護機體免受現有變異株的感染。
4月3日晚,石藥集團(01093.HK)公告稱,其開發的新型冠狀病毒mRNA疫苗SYS6006已獲國家藥監局批準開展臨床研究,臨床前研究表明,該產品對包含Omicron和Delta在內的當前主流突變毒株具有良好的免疫保護效力;通過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對機體提供免疫保護,并可產生記憶性B細胞,提供長效保護效力。此外,臨床前安全性評價數據也充分證明了該產品的安全性。
同一天,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則宣布,其二代重組蛋白新冠疫苗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臨床試驗批準文件。
行業洞察:
截至2021年底,全國共有6款新冠疫苗產品獲得上市許可或緊急使用授權,且已全部獲得批準進入序貫加強方案。上述新冠疫苗涉及A股上市公司康希諾(688185.SH)、智飛生物(300122.SZ)、康泰生物(300601.SZ),根據3家公司發布的業績報告或快報/預告,業績同比均有較大增長。
但隨著防疫進入下半場,基礎免疫日趨完成和治療藥物陸續出現,均在降低市場對新冠疫苗的未來市場預期,而對于第二代(技術)的疫苗、針對Omicron設計的單獨疫苗,或者包括原有毒株做成的聯合疫苗,市場期待度更高。
此前,國內mRNA疫苗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還有沃森生物/艾博生物、斯微生物、艾美疫苗等企業,不過目前國內還沒有新冠mRNA疫苗獲批上市。其中進展最快的是復星醫藥(600196.SH)引入的BioNTech新冠mRNA疫苗,國產進展最快的新冠mRNA疫苗,是由艾博生物與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沃森生物共同研制的ARCoVaX(ARCoV),該產品于今年初發布了I期臨床數據。
國內部分疫苗公司在mRNA領域的布局 圖片來源:國金證券
縱觀全球,已有2款mRNA獲批上市,分別為Moderna的mRNA疫苗、輝瑞與BioNTech合作推出的mRNA疫苗。今年2月,賽諾菲集團和葛蘭素史克表示,兩家公司聯合開發的新冠疫苗在最后階段臨床試驗中顯示出積極的結果,兩家公司打算尋求監管部門批準該疫苗。
四大疫苗龍頭公司在mRNA領域的布局 圖片來源:國金證券
公司點評:
作為已有新冠疫苗獲批上市的疫苗企業,康希諾已經向投資者展示了新冠疫苗的“鈔能力”。其2021年年報顯示,公司全年收入43億元,同比增加17174.82%;歸母凈利潤19.14億元,同比扭虧為盈??迪VZ也成為科創板首個“摘U”的生物科技公司。
對于2022年公司新冠疫苗領域研發計劃,康希諾的內部人士曾對記者表示,公司對包括奧密克戎在內的所有新冠變異毒株均保持持續跟進,以保證第一時間進行響應。
但考慮其mRNA疫苗剛邁入臨床階段,國內基礎免疫日趨完成,康希諾2022年商業化最大看點可能要從新冠疫苗轉到流腦疫苗,特別是公司研發的、于去年12月獲批上市的腦膜炎球菌四價結合疫苗。
目前,康希諾共有3款在國內獲批上市疫苗產品,分別是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和兩款流腦疫苗,均于去年在國內上市,因此今年將是康希諾的商業化大年,公司年報也將“迅速擴大商業化運營團隊,招聘疫苗行業專業化銷售人才,開展市場營銷工作”列入公司未來經營計劃,并表示將構建以自主銷售團隊為主的營銷體系,未來通過與專業推廣商的合作(如需),可實現營銷網絡向縣級地區的快速下沉,同時實現集約化、控制銷售費用。
公司內部人士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公司所有商業化的產品,今年肯定會加速推進,其中四價流腦結合疫苗是國內首個且唯一覆蓋A、C、W135、Y四種血清群的流腦結合疫苗,將是公司推廣的一大著力點。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706634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