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4-06 16:21:12
◎回顧今天的盤面,真正的熱點,還是Z哥所說的兩個主要方向,一是房地產,二是與疫情相關的方向。
◎科創板近期是否有機構在抄底?今天,Z哥看到個消息,確實有機構動手了,而且是私募大佬、寧泉資產的楊東。
每經記者|曾子建 每經編輯|葉峰
投基Z世代,Z哥最實在。
昨天,Z哥信心滿滿,覺得今天我們大A股要揚眉吐氣。
結果哪曉得,市場依舊低迷,滬指早盤一度下跌20多點,下午才略有好轉,最終收盤勉強翻紅,漲了0.71點。而深成指還下跌0.45%,創業板指數更是跌超1%。
回顧今天的盤面,真正的熱點,還是Z哥所說的兩個主要方向,一是房地產,二是與疫情相關的方向。
房地產股,今天又有利好消息。據報道,4月5日,蘭州市發布消息稱,將降低個人購買住房門檻,首套房的最低首付款比例不低于20%,二套房首付款比例最低30%。此外還明確提出,要放寬限售條件、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加大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發放力度等。
這是繼哈爾濱、鄭州之后,又一個省會城市發布的樓市新政。受此消息影響,地產股再次迎來大面積漲停潮,光明地產、中華企業、城投控股、粵宏遠A等10多只地產股漲停。
昨天Z哥說過,地產股炒作的邏輯不要想復雜了,否極泰來,要想實現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地產是決不能放棄的陣地。
第二,是與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的領域,比如特效藥、核酸檢測,中藥、預制菜等都是熱點。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世衛組織發布報告指出,中藥能有效治療新冠肺炎,降低輕型、普通型病例轉為重癥,縮短病毒清除時間,改善輕型和普通型患者的臨床預后。報告同時鼓勵成員國考慮中國形成并應用的整合醫學模式(中西醫結合模式);有效管理當前疫情并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大流行做好準備。
受此消息影響,中藥股也是集體井噴,香雪制藥、維康藥業、紫鑫藥業、以嶺藥業等漲停。
接下來,看今天市場最主要的坑,也就是半導體,中芯國際概念、固態電池等等,這些科技股,近期簡直是表現不佳。
Z哥打開科創50指數的走勢,更是一言難盡,今天該指數下跌2.82%,創出了今年的新低。而科創50指數2020年7月,最高漲到過1726點,一年多時間,最大跌幅高達38.7%。
科創板2019年7月正式登場,不到三年時間,為啥出現如此大的波動?Z哥覺得,原因可能有三個。
首先,新股上市太多,現在已經突破400家公司,也就是說每年超過100家公司在科創板上市,總市值接近5萬億。
第二,科創板的行業定位比較明確,半導體和集成電路、新能源、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相對而言,明確的行業定位,既是科創板的吸引力所在,同時也是雙刃劍。一旦這些領域集體估值偏高,或者是新能源、生物醫藥行業被爆炒之后,整個板塊就面臨較大的波動。
第三,投資者門檻的問題有待解決。現在科創板的投資者門檻依然是50萬元,這將很多普通投資者拒之門外,最終剩下的中大戶和機構在科創板中搏殺,流動性相對就要弱一些。
那么,科創板近期是否有機構在抄底?
今天,Z哥看到個消息,確實有機構動手了,而且是私募大佬、寧泉資產的楊東。
據南方科創板三年定開公布的年報顯示,寧泉致遠39號私募基金、寧泉58號私募基金分別持有557.38萬份和2044.9萬份該基金份額。
另外,博時科創板三年定開的年報顯示,寧泉致遠39號私募基金持有705.4萬份,寧泉致遠58號私募基金持有2269.3萬份。
這兩只基金,都是三年定期開放的科創板主題基金,2020年發行的時候,寧泉資產并沒有認購,那么也就意味著,楊東的私募產品只能通過場內交易的方式在二級市場買入。
去年四季度,南方科創板三年定開和博時科創板三年定開都曾經出現過一波不錯的上漲行情,但是今年以來,這兩只基金場內交易價格不斷走低,而且成交量都很低迷。
不過,基金的年報,公布的是去年底那個時點的持有人數據,如果寧泉資產沒有在場內高位賣出的話,如今可能也是被套了。
(風險提示:權益基金屬于高風險品種,投資需謹慎。本資料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資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達意見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 本人不就資料中的內容對最終操作建議做出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人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我國基金運作時間較短,不能反映股市發展的所有階段。定投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投資人應當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和零存整取等儲蓄方式的區別。定期定額投資是引導投資人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投資方式。但是定期定額投資并不能規避基金投資所固有的風險,不能保證投資人獲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儲蓄的等效理財方式。
投資者在投資基金之前,請仔細閱讀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認識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和產品特性,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在了解產品或者服務情況、聽取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理性判斷市場,根據自身的投資目標、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因素謹慎做出投資決策,獨立承擔投資風險。市場有風險,入市需謹慎。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資者基金投資的“買者自負”原則,在投資者做出投資決策后,基金運營狀況、基金份額上市交易價格波動與基金凈值變化引致的投資風險,由投資者自行負責。)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_401696359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