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3-30 15:11:53
每經記者 王佳飛 每經編輯 陳夢妤
2022年初,建業集團董事長胡葆森開始頻繁見客,先后和電建、中海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合作內容包括“釋放股權”“成立合資公司”。
這類接觸還在繼續,因為如今的現實讓胡葆森不得不這么做了。
對于胡葆森,恒隆集團董事長陳啟宗用了四個字形容,“非常尊重”。
這種尊重或許來自相似的價值觀——克制。
畢竟陳啟宗的行事作風是:“恒隆去年(2018年)在杭州買了一塊地,你知道我第一次去杭州看地是哪一年?1991年。”
河南人胡葆森創立建業幾十年來一直身處河南,從省會鄭州一直下沉到各個區縣,不管窗外如何潮起潮落,江湖上總有建業的座次。
憑借著河南市場,建業曾經“2012年到達百億,2016年到達200億,2019年到達1000億,從200億到1000億增長了3倍,只用了3年時間。”
但是在2021年,河南疫情反復,疊加“7·20”特大暴雨災害,使得堅持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中的建業舉步維艱。
縱觀整個河南的2021,全省商品房銷售額同比下降7.5%。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6.1%,辦公樓銷售額下降47.0%,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額下降13.9%。
建業顯然難抵市場的瑟瑟寒風,在洪流面前,縱然是千億規模也顯得過于渺小。
2021年9月,一封“50億求救信”將建業的危機徹底暴露在公眾之前,汛情和疫情累計給建業造成各種經濟損失超過50億元。
反映在年報中,但建業全年業績的確不容樂觀。2021年,建業地產重資產合同銷售金額為601.05億元,同比減少約12.0%;收益約419.59億元,較2020年下跌約3.1%;毛利率為16.2%,較2020年下跌3.7個百分點;溢利約12.53億元,較2020年下跌約40.4%。
在受雨災最嚴重的鄭州,2021年建業地產合同銷售額約145億元,和2020年相比下降5%。也是在雨災下的新鄉,建業地產全年銷售額22億元,下降了40%之多。
當然數據里也有分拆代建公司中原建業上市的影響,根據中原建業年報,其2021年在管項目的合約銷售金額402.75億元,此前這部分數據是要記入建業地產的。
郁亮之前說:“我們今天黑鐵時代了,我們自己不干誰干?”
其實胡葆森早就在這么做了,在河南,建業如今已經建立了不需要假手于人的業務閉環。
建業旗下的上市公司筑友智造做裝配式建筑,2019年收購;建業地產主營地產開發,2008年上市;中原建業在做輕資產代建,2021年上市;建業新生活負責物業管理,2020年上市。
可以說建業旗下的上市公司已經囊括了房地產的各個角落,能夠攫取到生意中的每一個銅板:中原建業2021年凈利潤7.7億元,同比增長13%;建業新生活為6.5億元,同比增長48.2%,但建業總體不敵風雨。
胡葆森也是講情懷的人,這在文旅項目戲劇幻城上表現尤為突出。在去年的開幕式上,他說:“我們的老祖先創造了那么多的文明,那么多的輝煌,我們這一代人,什么時候也能干點讓老祖先為我們自豪的事情。”
但6月5日才開城營業的戲劇幻城后來因為水災和疫情停業了45天。最終2021年戲劇幻城營業收入約1億元。
這和戲劇幻城“投資60億元打造”相比真的是“情懷”了。
2022的歲末年初,胡葆森調整了建業的人事安排,為集團服務將近20年的楊明耀和史書山分別被提拔為建業地產和建業新生活的CEO,接替了王俊。
隨之而來的還有刀刃向內的“架構調整”,“總部的1000人里超過一多半人員,可能要鼓勵他們到一線去、到項目上去、到城市公司去、到能聽得見炮聲的戰場上去。”
胡葆森說,未來的建業會“少、好、小”,要開始“縮表”,隨即便開始了會客之旅。
面對危機,胡葆森說:“九曲黃河,千回百轉,始終奔流向前,生于斯長于斯的建業人要像黃河一樣。”
中原建業在2022年策略中第一條便是“實現外省業務新突破”。
或許,凝結著胡葆森心血的戲劇幻城名字能夠說明如今的一切:
只有河南。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佳飛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