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2-21 09:33:05
◎上周有3家公司主動撤回IPO。其中,秦森園林的問題較為明顯。記者注意到,秦森園林報告期內的4家主要供應商擁有同一個企業聯系電話;公司似乎還以新一輪的上市對賭協議和借款協議,去努力“填平”上一輪對賭協議的“坑”,但仍因此留下不少問題。
◎本周,滬深兩市及北交所將迎來15只個股上會,其中,擬上市滬深主板公司5家,擬上市創業板公司6家,擬科創板公司3家,以及擬上市北交所公司1家,且包含了中海油、東莞證券、無人機等多家明星企業。
每經記者|王琳 每經編輯|張海妮
注冊制大勢之下,更多企業有機會步入資本市場,與投資者共享發展機遇。而對許多公司而言,A股IPO的闖關之旅也并非都是坦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周為單位,對上周IPO過會、被否及新增獲受理企業進行梳理,對企業價值進行辨析,同時觀瞻IPO市場節奏、政策動向等,以饗讀者。
上周(2022年2月14日~2月20日,下同),A股市場總共有10家公司被安排首發上會,其中9家過會,亞洲漁港1家公司被否,周過會率也因此達到90%。
同時,上周有3家公司主動撤回IPO。其中,秦森園林的問題較為明顯。記者注意到,秦森園林報告期內的4家主要供應商擁有同一個企業聯系電話;公司似乎還以新一輪的上市對賭協議和借款協議,去努力“填平”上一輪對賭協議的“坑”,但仍因此留下不少問題。
本周,A股市場將有4家公司迎來申購,其中,從事特種功能材料的華秦科技,擁有較強的產品技術壁壘,以及較好的業績表現等,值得投資者關注。
在北交所開市3個月之際,北交所在官網發布了《北交所、新三板2021年市場改革發展報告》,截至去年底,北交所上市公司共82家,符合北交所上市財務條件的掛牌公司超千家;而在與滬深交易所、區域性股權市場的錯位發展與互聯互通過程中,北交所、新三板市場的吸引力也得以提升。
上周,A股有10家公司迎來上會,包括凌云光等5家擬上市科創板的公司,金祿電子等3家擬上市創業板的公司,以及擬上市深證主板的銘科精技,以及擬上市北交所的七豐精工。其中,除了擬上創業板的亞洲漁港被否外,其余9家公司均成功過會。
在上述9家過會企業中,擬上市創業板的金祿電子值得投資者關注。金祿電子專業從事印制電路板(PCB)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實控人為李繼林和周敏夫婦,其中李繼林擁有20多年的PCB行業經驗,曾在依頓電子、世運電路等業內知名企業擔任重要職位,其目前也是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
PCB是電子元器件的支撐體,其上游為銅箔、樹脂、玻璃纖維布等材料企業,終端應用市場則包括各類電子設備及產品。安信證券近日的研報顯示,從上游原材料來看,銅箔的價格自2021年5月的最高點開始進入波動下降階段,環氧樹脂價格在經歷了較長時間的上漲后,未來也將逐步波動企穩,玻纖紗(玻璃纖維布的主要原料)的價格也自去年10月開始逐漸回落;從下游應用市場來看,隨著新能源汽車、服務器、IC載板等市場的景氣度向上,也將繼續帶動PCB的需求增長。
從公司本身來看,2018年、2019年和2020年,金祿電子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28億元、6.09億元和7.92億元,扣非后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4849.88萬元、4622.61萬元和6530.02萬元,整體呈現增長態勢;2021年,金祿電子預計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4.12%至67.90%,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34.76%至42.42%,延續了較好的業績表現。
在產品結構上,多層板占據了金祿電子營收的60%左右,單/雙層板則在40%左右。分應用領域來看,金祿電子主打汽車PCB市場,尤其在新能源汽車PCB應用領域,2021年上半年,其汽車電子收入占公司總營收的45.85%。
與此同時,金祿電子的客戶也囊括了一眾終端知名企業。在汽車電子領域,有寧德時代、特銳德、吉利汽車等;在通信領域,有華為、中興通訊等;在工業控制領域,有Honeywell、ABB等。
隨著上會企業“10過9”,上周的周過會率也回到了90%。
在上周10家上會企業中,擬上市創業板的亞洲漁港成為唯一一家被否的企業。招股書(申報稿)顯示,亞洲漁港是一家生鮮餐飲食材供應服務商,公司主要產品和服務分為深加工產品和初加工產品的生鮮食材產品及倉儲物流服務。
從上會情況來看,創業板上市委要求亞洲漁港說明公司在“三創四新”方面的具體體現,是否符合創業板定位;“海燕號”業務收入及采購單據大量缺失的原因和相關收入的真實性,“海燕號”內部控制的健全和有效性、會計基礎工作的規范性及相關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公司相關采購的真實性、采購金額的準確性。
上周,秦森園林、思普潤和寧新新材3家公司主動撤回了IPO申請,其中,秦森園林和寧新新材均是新三板公司,而秦森園林甚至已是第三次沖擊上市。
記者注意到,在去年7月份最新的一輪審查問詢中,交易所給秦森園林總共提出了26個問題。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通過進一步調查發現,秦森園林或存在更多問題。
秦森園林的主營業務為園林工程施工、園林景觀設計及園林養護。在問詢函中,交易所關注到秦森園林在報告期內的部分前五大供應商成立時間較短、注冊資本極低等問題。
事實上,啟信寶顯示,在工商注冊信息上,位列秦森園林2019年和2020年前五大供應商中的常州市泓泉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江蘇森樂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森樂園林)、常州市華強花木專業合作社和江蘇澤春園林景觀工程有限公司均擁有同一個企業聯系電話。
秦森園林招股書(申報稿)將上述4家公司列為不同的前五大供應商之一。而與此同時,招股書(申報稿)披露,森樂園林和常州市燁怡花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燁怡花木)等公司為同一實控人控制,故合并披露。在工商注冊信息上,燁怡花木的企業聯系方式與森樂園林等上述4家前五大供應商的同樣一致。
另外,北交所的問詢函還關注到秦森園林實控人秦同千在2021年1月份簽署《借款協議》,向秦森園林第二大股東前海固與借款7000萬元,秦同千還以其所持秦森園林股份的99.92%提供質押擔保。與此同時,秦同千和前海固與還在2019年簽署了涉及業績承諾、A股上市的對賭協議。北交所詢問了上述借款合同的主要內容,以及7000萬元借款的使用用途。
記者注意到,秦森園林在2015年進行了增資,同時與增資的投資方也進行了基于業績承諾和A股上市的對賭協議,而在該對賭協議失敗后,秦同千及相關方則遭遇“追債”。例如,在多輪訴訟之后,2019年2月,秦同千才向投資方深圳市大唐同威高技術創業投資基金(有限合伙)支付了4480.26萬元和解款項,以換取秦同千持有的秦森園林部分股權解凍。同樣作為秦森園林2015年增資時的投資方,綿陽威盛創新創業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合伙)(以下簡稱綿陽威盛)也向法院起訴,要求秦同千、秦煥根支付股權回購款1413.25萬元,秦森園林和秦同千、秦煥根支付業績承諾未實現的補償款569.84萬元,綿陽威盛在2019年1月31日最終取得了上述訴訟的終審勝利。
此外,秦煥根作為秦同千的胞弟,卻未被列為秦森園林的實控人之一。而一個背景是,為解決前述秦同千償還前海固與7000萬元借款的問題,以及與前海固與對賭協議失敗的問題,秦煥根所持有的秦森園林5.95%股權質押給了前海固與。
在IPO節奏推進的同時,上周也有中集環科、廣東建科、斯菱股份3家公司IPO被受理,且均擬上市創業板。
記者注意到,中集環科是中集集團(000039,SZ)的控股子公司,主要從事化學品物流裝備、環保設備的研發和制造;而廣東建科和斯菱股份則均是此前IPO狀態變更為“中止”之后,再度被受理發行上市審核。
從科創板IPO企業審核狀態來看,截至2022年2月18日,科創板審核信息披露,全部713家公司中,處于“注冊結果”的有424家,緊隨其后的是“終止”149家,“已問詢”的有76家。
而從北交所來看,截至2022年2月18日,全部203家處于審核狀態的公司中,有88家公司處于注冊階段,52家終止審查,40家處于已問詢狀態。
本周(即2月21日至2月27日,下同),滬深兩市及北交所將迎來15只個股上會,其中,擬上市滬深主板公司5家,擬上市創業板公司6家,擬科創板公司3家,以及擬上市北交所公司1家,且包含了中海油、東莞證券、無人機等多家明星企業。
上述15家公司中,除了多家明星企業外,環洋股份也是市場關注的重點企業之一。
環洋股份主要從事環氧氯丙烷的研發、生產及銷售,其此前擬上市科創板,在2021年1月IPO獲得受理,隨后在2021年4月宣布終止審核,但緊接著在2021年5月又提交了上證主板市場的IPO申報稿。
位列環洋股份2017年和2018年前五大客戶名單的張家港保稅區景福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景福貿易)于2020年9月份注銷。在景福貿易注銷前,2018年5月注冊成立的蘇州億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億昂生物)成立當年就成為環洋股份的前五大客戶,并在2019年、2020年前三季度位列環洋股份前五大客戶名單。《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景福貿易和億昂生物疑似隸屬于相同的實控人(詳見《環洋股份闖關科創板 神秘大客戶換馬甲后注銷》)。
記者還注意到,根據招股書,新三板公司暢想軟件(831874,NQ)是環洋股份的關聯方。而根據暢想軟件在2018年12月6日披露的一則關聯交易公告,環洋股份擬向暢想軟件采購交易額為50萬元的軟件管理及相關服務。不過,在環洋股份的招股書(申報稿)中,并未提及與暢想軟件之間的關聯交易。
上周,總共有6家新股上市,除了來自滬深主板市場的比依股份、合富中國、粵海飼料外,其余3家均來自注冊制下的科創板和創業板。3家注冊制新股中,上市首日漲幅最高的是華蘭疫苗(301207,SZ),其股價漲幅區間為23.08%~40.26%,無公司在上市首日破發。
而在本周,則有凱德石英、興通股份、中汽股份和華秦科技4家新股將迎來申購,其中凱德石英擬上市北交所。
值得一提的是,擬上市科創板的華秦科技值得投資者關注,其主要從事特種功能材料,包括隱身材料、偽裝材料及防護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主要應用于我國重大國防武器裝備的隱身、重要地面軍事目標的偽裝和各類裝備部件的表面防護。
從競爭優勢來看,華秦科技是目前國內極少數能夠全面覆蓋常溫、中溫和高溫隱身材料設計、研發和生產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隱身材料及偽裝材料的核心產品分別在2019年及2020年實現了批產,形成較強的市場壁壘,且定型批產產品在報告期內已成為公司主要盈利來源。
從業績來看,2018年至2020年,華秦科技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756.09萬元、11676.66萬元和41386.47萬元,扣非后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850.95萬元、3341.83萬元和16368.50萬元,增速強勁。2021年,華秦科技預計營業收入同比將增長20.81%~28.06%,扣非后的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9.97%~22.19%。
事實上,早在1996年,華秦科技就聯合西北工業大學開展特種功能材料的研究,通過兩者建立的“產學研”關系,西北工業大學為華秦科技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助力。而華秦科技的實控人為折生陽,其與西北工業大學同樣有較多交集,目前還擔任西北工業大學教育基金會理事。折生陽同時還是鉑力特(688333,SH)的實控人。
不過,華秦科技也存在應收款項金額較高、依賴于單一客戶等問題。
而展望未來,中泰證券的研究報告表示,軍工導航領域市場廣闊,有穩定的增長,隨著募投項目推動公司技術研發能力自主創新整體水平的提升,核心產品生產能力和服務能力的增強,華秦科技有望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行業實力及市場地位。
距離去年11月15日北交所開市交易已3個月,2月18日,北交所官網發布了《北交所、新三板2021年市場改革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披露,截至2021年年底,北交所上市公司82家,戰略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占比87%;新三板掛牌公司6932家,符合北交所上市財務條件的掛牌公司超過千家。全市場累計783家公司獲評專精特新“小巨人”,59家成長為“單項冠軍”。
值得一提的是,北交所和新三板是以創新性中小企業為服務對象。在2月18日的“2022新三板、北交所新聞媒體座談會”上,對于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界定,以及與“專精特新”之間的關系,全國股轉公司董事長、北交所董事長徐明進行了闡述,其表示,創新型中小企業不僅包括以制造業為主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也包括戰略新興產業中創新能力突出的中小企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的生產性服務業企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的生活性服務業企業。
《報告》同時披露,在與滬深交易所、區域性股權市場錯位發展、互聯互通方面,2021年全年有3家公司提交科創板和創業板轉板申請,3家公司通過區域市場綠色通道快速完成新三板掛牌。同時,北交所、新三板的市場吸引力也因此得以提升,改革宣布以來,掛牌申報數量同比增長46%;新增上市輔導的掛牌公司中,近九成計劃申報北交所。
此外,在融資方面,《報告》顯示,2021年全年有41家公司公開發行融資75億元,已有2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啟動再融資。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674266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