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2-15 22:25:57
◎2022年1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022.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6%;折合158.4億美元,同比增長17.6%。
◎從區域分布看,1月份我國東部、中部、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分別增長8.7%、46.2%和42.2%。
每經記者|張懷水 每經編輯|陳旭
圖片來源:新華社
繼2021年我國吸收外資規模創歷史新高之后,今年1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再次迎來開門紅。
2月15日,商務部官網發布消息,2022年1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022.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6%(折合158.4億美元,同比增長17.6%;不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下同)。
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中心主任張建平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1月實際使用外資表現延續了去年高增長的好勢頭。從外部來看,隨著全球疫情的逐漸好轉,全球資本活躍程度有所加快。從內部因素來看,中國經濟基本面保持穩定,營商環境持續改善,新的外商投資法落地生效也給外資吃了“定心丸”。
盡管受疫情和春節假期的疊加影響,1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表現依舊十分亮眼,單月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11.6%,折合美元則同比增長17.6%。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2017年以來歷史同期我國實際使用外資數據后發現,今年1月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速創近5年來同期的新高,并首次實現了兩位數增長。
梳理商務部公布的統計數據發現,2017年1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801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9.2%。2018年1月,實際使用外資803.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0.3%。
2019年1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841.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8%。2020年1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485家,實際使用外資875.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2021年1月實際使用外資則同比增長4.6%
分行業來看,2022年1月,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82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2%。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26.1%,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增長32%,高技術服務業增長24.6%。
張建平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中國追求高質量的經濟增長,在這個過程當中,對高附加值制造業和服務業的需求是比較旺盛的,而外資在這方面也具有比較優勢。所以,以成本驅動型和市場驅動型的外資,都加速到中國來投資布局。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認為,高技術產業和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均保持兩位數增長,印證了中國經濟結構持續優化,也反映了外資在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中作出新貢獻。
根據商務部統計,2022年1月,從區域分布看,我國東部、中部、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分別增長8.7%、46.2%和42.2%。
從來源地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東盟實際投資同比分別增長28.4%和29.1%(含通過自由港投資數據)。
實際上,從2021年全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的情況來看,中西部地區使用外資持續保持兩位數的增長。到了今年1月,與東部地區相比,中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的增幅優勢在進一步拉大。
張建平認為,國家的政策鼓勵和相對較低的運營成本是推動中西部地區吸引外資增速大幅提升的重要原因。
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年來,國家在政策上一直鼓勵外資走向中西部地區,比如給予外資15%的企業所得稅優惠待遇,比如在用地、用能、環保、人員出入境等方面給予外資更多的保障措施等,都進一步增強了對外商投資企業的吸引力。
記者梳理發現,從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公開發布了《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2020年版)》來看,鼓勵目錄總條目達到1235條,與2019年版相比增加127條、修改88條,進一步擴大了鼓勵外商投資范圍。其中,全國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480條,增加65條、修改51條;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755條,增加62條、修改37條。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在解讀時就指出,中西部目錄根據相關省(區、市)意見,適當增加條目,助推區域開放型經濟發展和外向型產業集群。
此外,今年1月25日,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司長陳春江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商務部將在完善支持政策上持續發力,修訂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充分發揮土地、稅收等優惠政策效應,引導外資更多投向先進制造、現代服務、高新技術、綠色低碳、數字經濟等領域和中西部地區。
張建平認為,中西部地區目前和東部地區相比,綜合運營成本還是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再加上很多投資是面向中國的大市場,尤其是一些成長中的市場,從這個角度來看,未來中西部地區吸收和利用外資的潛力依舊很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