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1-22 15:13:56
◎根據2022年1月第2周搜集到的數據,共有88家上市公司在近期暴露了環境風險,主要分布在北京、廣東、上海。其中, 43家屬于國資控制企業,21家為千億市值企業。
◎1月第2周收錄數據顯示,A股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公司共有11個項目進入環評審批公示狀態。本期,值得注意的是,維生素龍頭上市公司新和成旗下浙江新和成藥業有限公司年產30000噸NH酸項目邁過環評關。
每經記者 宋可嘉 李少婷 每經編輯 陳俊杰
京基智農旗下公司項目未批先建被罰340萬、新和成旗下年產30000噸NH酸項目邁過環評關……2022年1月第2周,哪些上市公司的環境保護與信披責任亮起了紅燈?又有哪些企業項目獲得環評綠燈?且看A股綠色周報第62期。
每日經濟新聞聯合環保領域知名NGO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自2020年9月起,基于31個省市區、337個地級市政府發布的環境質量、環境排放和污染源監管記錄等權威數據來源,每周收集剖析中國數千家上市公司及其旗下數萬家公司(包括分公司、參股公司和控股公司)的環境信息數據,發布“A股綠色周報”,旨在借助環境數據庫及專業解析、傳播能力,讓資本市場的上市公司經營活動中的環境信息更加陽光透明。
根據2022年1月第2周搜集到的數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共有88家上市公司在近期暴露了環境風險,主要分布在北京、廣東、上海。其中, 43家屬于國資控制企業,21家為千億市值企業。在環境風險之外,2022年1月第2周,A股上市公司及旗下公司共有11個項目進入環評審批公示狀態。
在企業管理能力、財務狀況、行業競爭等因素之外,環境風險日漸成為上市公司重要的經營風險之一。環境風險關乎企業發展,也關乎企業形象。
環境風險榜涉及上市公司分布情況
總體來看,在2022年1月第2周環境風險榜上,超標、違法、事故等負面信息共關聯到88家上市公司,股權關系經過啟信寶數據核查。其中,88家上市公司涉及環境違法違規。從企業分布區域來看,北京排名第一,廣東位列第二,上海第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2021年1月第2周登榜的88家上市公司背后有多達1567.42萬戶的股東,投資標的登上環境風險榜,將可能使他們面臨投資風險。
本期收錄的超百條環境監管數據顯示,2021年年末以來,上市公司旗下的參股、控股企業產生了多筆處罰金額達10萬及以上的環保罰單,主要集中在大氣污染、排污許可證、環評等問題上。此外,還有多達4筆環境處罰金額超百萬。
其中,在2021年曾多次登上環境風險榜的煤炭類上市公司潞安環能,這次旗下山西潞安集團蒲縣新良友煤業有限公司因環境違法收到了罰單。
處罰數據顯示,2021年10月11日,執法人員對山西潞安集團蒲縣新良友煤業有限公司現場檢查和調查后發現,該公司未辦理環保審批手續,擅自動工建設。山西潞安集團蒲縣新良友煤業有限公司由此被責令改正,并被處以罰款155.1336萬元。
潞安環能相關公告顯示,“打造現代卓越環保能源上市公司”為其目標愿景。但去年以來,潞安環能旗下企業已累計幾筆超過10萬元的環境處罰,涉及固廢、大氣、水、項目未驗先投等多方面的環境問題。
在潞安環能之外,本期數據顯示,以“生物飼料、健康養殖、品牌肉品”三大產業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唐人神,也出現旗下企業再度暴露環境風險。
行政處罰數據顯示,唐人神旗下的醴陵美神農牧有限公司被發現未批先建、超過排污許可濃度排放污染物,由此被處以了罰款96萬元。
而在去年6月,醴陵美神農牧有限公司還因查出廢水超標排放,被處以了10萬元的罰款。
唐人神2021年半年報顯示,醴陵美神農牧有限公司為其重要非全資子公司,去年上半年凈利潤達2457.54萬元。
另一方面,隨著綠色環保理念受到資本市場重視,更加嚴格的強制性環境信息披露要求正加速落地,從而督促上市公司切實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引導上市公司在落實環境保護責任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本期涉及環境違法行為的上市公司中,六國化工、國中水務均在近期公告中提及此次收錄的環境處罰情況。
2022年1月第2周,數據庫搜集到106家關聯企業收到環保部門的行政處罰決定或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決定,涉及88家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及其控股企業因環境違規違法被罰款金額前十
本期收錄數據顯示,京基智農的間接控股子公司徐聞縣京基智農時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徐聞縣京基智農)2021年12月7日被相關部門決定處以罰款340.2萬元,原因是該公司未依法報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就擅自開工建設,因而被處以了這一項目總投資額(16800萬元)2.025%的罰款。
值得注意的是,徐聞縣京基智農同時也是京基智農徐聞縣生豬養殖產業鏈三期項目的實施主體。該項目于2020年10月底對外披露,為京基智農與廣東省徐聞縣人民政府2019年簽署的投資框架協議的落地項目,預計總投資額9.54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6.98億元,生物性資產及流動資金2.57億元。
京基智農之外,華東醫藥的孫公司江蘇九陽生物制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九陽生物)也在本期上榜,原因是以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九陽生物因此被鹽城市生態環境局責令立即改正并被處罰32萬元。
在2021年上半年,九陽生物曾因總排口廢水氨氮濃度不符合射陽縣污水處理有限責任公司的處理工藝要求,被罰款10萬元。在2021年半年度報告中,華東醫藥自稱,九陽生物按環保要求取得排污許可證和城鎮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證,還建立了《污染源自行監測方案》。
需要說明的是,近年隨著ESG(環境、社會責任及管治)投資理念逐步升溫,投資者越來越注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上市公司財務投資和戰略投資的環境責任也應受到重視,因此直接或間接參股企業環境數據被納入A股綠色報告項目數據庫。
本期受罰金額最高的是本鋼板材參股公司東北特殊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北特鋼),該公司收到了一筆高達900萬元的環保罰單。
東北特鋼的控股股東是一度被稱為“中國最大民營鋼企”的沙鋼集團,旗下包括大連、撫順兩大生產基地,本鋼板材是持股個位數的小股東。
東北特鋼因多項違法事項被罰,其中最嚴重的一項歸咎于“屢教不改”,發生于大連生產基地——2021年8月25日,大連市生態環境局執法人員到東北特鋼進行現場復查,發現該公司新建1250立方米煉鐵高爐正在運行,未重新取得排污許可證排放大氣污染物。
按照法律條款中的規定,“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違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罰款處罰,被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自責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處罰數額按日連續處罰”,東北特鋼被罰900萬元。
而在900萬元的處罰之前,東北特鋼已經因這一事件被實施按日連續處罰780萬元。
項目環評即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是大多數項目開工建設的前置條件,也是項目建設或投產后的環保依據。對上市公司來說,要投資建設新項目,環評審批也是必須經歷的考驗。
1月第2周收錄數據顯示,A股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公司共有11個項目進入環評審批公示狀態。
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項目環評獲通過
本期,值得注意的是,維生素龍頭上市公司新和成旗下浙江新和成藥業有限公司年產30000噸NH酸項目邁過環評關。
該項目環評批復文件顯示,這一項目位于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建成區,新建生產車間、廠房、倉庫等建筑,購置反應釜、蒸發器、離心機等生產設備,形成年產30000噸NH酸、1210噸硫酸,副產亞硫酸鈉3015噸的生產能力。項目建成實施后,企業淘汰現有兩臺燃煤鍋爐和在建的10000t/a甲酮項目。
該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指出,NH酸屬于氨基酸類藥物,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力的功能。此項目牛磺酸產品主要應用于醫藥行業,另有部分用于飼料添加劑、食品添加劑等行業。目前 NH酸市場增長率高,為填補市場空缺,進一步滿足市場增長需求,新和成藥業擬投資74048萬元建設此項目。
看好這一市場的不僅是新和成,去年12月,主營產品為牛磺酸的上市公司永安藥業發布公告稱,為了擴大牛磺酸的生產能力、增加市場份額,更好的滿足牛磺酸市場需求增長的需要,公司擬擴建年產4萬噸牛磺酸食品添加劑項目,項目計劃投資2.5億元人民幣。
除上述項目外,1月第2周,恒基達鑫、利柏特、粵電力A等多家上市公司或子公司的項目均取得了審批結果為同意(或告知承諾制通過)的環評批復,這意味這些投資項目將很快進入建設階段。
需要說明的是,環境信息數據的公開均有賴于環境監管信息公開水平的不斷提升。從2008年《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到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五章專章確立“信息公開與公眾參與”,信息公開從制度建設上得到保障。
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享有獲取環境信息、參與和監督環境保護的權利。各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依法公開環境信息、完善公眾參與程序,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參與和監督環境保護提供便利。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及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編寫的《2018-2019年度120城市污染源監管信息公開指數(PITI)報告》也指出,環境信息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逐漸成為政府和社會公眾公認的原則。
如對本項目環境數據存在疑問,或需就榜單涉及環境問題進行溝通反饋,請聯系蔚藍地圖。
(實習生牛盈博、徐茂楠對本文亦有貢獻,本期部分制圖工具為鏑數圖表)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911049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