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接受檢查時弄虛作假,還涉嫌環境污染犯罪,這家上市公司又暴露環境風險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1-01 08:29:05

每經記者|宋可嘉    每經編輯|陳俊杰 盧祥勇 易啟江    

兩家食品上市公司旗下企業現大額環保罰單、金晶科技再上環境風險榜……2021年12月第4周,哪些上市公司的環境保護與信披責任亮起了紅燈?又有哪些企業項目獲得環評綠燈?且看A股綠色周報第59期。

8755354421775725568.jpeg

每日經濟新聞聯合環保領域知名NGO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自2020年9月起,基于31個省市區、337個地級市政府發布的環境質量、環境排放和污染源監管記錄等權威數據來源,每周收集剖析中國數千家上市公司及其旗下數萬家公司(包括分公司、參股公司和控股公司)的環境信息數據,發布“A股綠色周報”,旨在借助環境數據庫及專業解析、傳播能力,讓資本市場的上市公司經營活動中的環境信息更加陽光透明。

根據2021年12月第4周搜集到的數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共有41家上市公司在近期暴露了環境風險,主要分布在北京、廣東、江蘇。其中,18家屬于國資控制企業,9家為千億市值企業。在環境風險之外,2021年12月第4周,A股上市公司及旗下公司共有19項目進入環評審批公示狀態,其中一個項目環評報告被作出了不予審批的決定。

1171850653513507840.png

一周綠鑒:三元股份、ST維維旗下養殖企業現大額處罰

在企業管理能力、財務狀況、行業競爭等因素之外,環境風險日漸成為上市公司重要的經營風險之一。環境風險關乎企業發展,也關乎企業形象。

環境風險榜涉及上市公司分布情況(12月第4周)

5585422410977236992.jpeg

總體來看,在2021年12月第4周環境風險榜上,超標、違法、事故等負面信息共關聯到41家上市公司,股權關系經過啟信寶數據核查。其中,41家上市公司涉及環境違法違規。從企業分布區域來看,北京排名第一,廣東位列第二,江蘇第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2021年12月第4周登榜的41家上市公司背后有多達706.32萬戶的股東。此外,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這些上市公司有至多2511家機構持股,投資標的登上環境風險榜,將可能使他們面臨投資風險和環境責任風險。

本期,自身或旗下企業涉及大額環保罰款的上市公司中,出現了兩家食品企業的身影。

其中,乳企三元股份參股的北京首農畜牧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首農畜牧)在近段時間以來連續收到環境罰單。

處罰信息顯示,首農畜牧廠界臭氣濃度排放超標,被處以10萬元罰款,此外該公司未按規定填報排污信息,又被處以1萬元的罰款。而在此之前,首農畜牧還有多筆小額環境處罰,多因其裝載機、清糞車排氣煙度超過規定限值,以及未進行非道路移動機械信息編碼登記。

三元股份公告顯示,首農畜牧目前的主營業務為種牛培育、奶牛養殖、原料奶生產及銷售等。

首農畜牧為三元股份參股企業,2021年11月,三元股份公告稱擬以現金112851.51萬元收購首農畜牧46.3675%的股權,此次交易完成后,三元股份持有首農畜牧51%的股權,首農畜牧將成為三元股份的控股子公司。

對于這筆并購,三元股份稱,首農畜牧為中國境內奶牛養殖的現代化農牧企業,將優質奶源資產注入三元股份,能夠加強產業鏈一體化,產業鏈優勢持續增強。此外,三元股份指出,收購首農畜牧也預計未來給公司帶來一定的業績貢獻,2020 年首農畜牧營業收入22.1億元,其中與三元股份關聯交易金額12.2億元,此次收購完成后,預計增加三元股份營業收入5億元或以上。但在這些積極影響實現之前,首農畜牧的環境風險先一步顯現。

在三元股份之外,近日遭遇創始人退出、董事會換血的“豆奶大王”ST維維,旗下奶牛養殖企業也收到了大額環保罰單。

該企業為維維農牧科技有限公司,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2021年6月24日,行政執法人員對該公司奶牛養殖項目進行檢查時,該項目正在養殖,奶牛存欄1400頭。現場發現該公司養殖場廠區內西南角設有一根直徑約16厘米的黑色塑料管,部分裸露在土表外,塑料管聯通至廠區外西側的坑塘內,坑塘內養殖廢棄物深1米左右,坑塘未采取防滲漏措施。

經調查,該坑塘為維維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建設。2021年6月24日徐州市銅山環境監測站對該公司西側坑塘內污水進行了取樣監測,監測報告顯示,2021-6-24-W02號樣品懸浮物、化學需氧量、氨氮和總磷分別超標4.55倍、7.6倍、3.5倍和5.575倍;2021-6-24-W03號樣品化學需氧量和氨氮分別超標7.675倍和3.5875倍。維維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由此被處以45萬元罰款。

另一方面,隨著綠色環保理念受到資本市場重視,更加嚴格的強制性環境信息披露要求正加速落地,從而督促上市公司切實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引導上市公司在落實環境保護責任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本期涉及環境違法行為的上市公司均未在近期公告中提及此次收錄的環境處罰情況。

1171850653513507840.png

環保處罰:接受檢查弄虛作假,金晶科技再登風險榜

2021年12月第4周,數據庫搜集到54家關聯企業收到環保部門的行政處罰決定或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決定,涉及41家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及其控股企業因環境違規違法被罰款金額前十

4447354721556888576.jpeg

本期,上市公司金晶科技再度登榜,并錄得了金額最高的環境處罰。

具體而言,2021年10月21日至10月31日,淄博市生態環境局檢查發現,金晶科技為避免5號和6號玻璃窯爐生產線產生的煙氣中二氧化硫自動監控監測數據超標,在自動監控設施前的煙道上設置噴氨水裝置,利用酸堿中和的原理,通過噴氨水的方式降低二氧化硫濃度,影響二氧化硫自動監控監測數據 。金晶科技由此被責令改正,并處以了74.6875萬元的罰款。

而在罰款之外,12月7日,“山東環境”官方微信公開的環境違法犯罪典型案例顯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金晶科技行為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淄博市生態環境局根據《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辦法》的規定,將案件線索移交公安機關處理。目前,案件正在偵辦中。

除這筆罰款,金晶科技還因存在在接受環保部門監督檢查時弄虛作假的環境違法行為,被處以了11萬元的罰款。

在金晶科技之外,本期收錄到的數據顯示,陜西建工旗下多家企業受到環境處罰。其中陜西建工第一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被發現,其長安十小項目存在2021年10月17日22時至2021年10月18日凌晨未辦理夜間施工作業證明進行混凝土建筑作業噪音擾民的環境違法行為,陜西建工第一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由此被處以了10萬元罰款。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該法將于2022年6月5日起施行。據新華社報道,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行政法室副主任劉海濤介紹,與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相比,新法確立新時期噪聲污染防治工作的總要求。在立法目的中體現維護社會和諧、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此外,法律完善了政府責任,強化源頭防控,加強各類噪聲污染防治,強化社會共治,并加大懲處力度。法律明確了超過噪聲排放標準排放工業噪聲等違法行為的具體罰款數額,增加建設單位建設噪聲敏感建筑物不符合民用建筑隔聲設計相關標準要求等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增加責令停產整治等處罰種類。

需要說明的是,近年隨著ESG(環境、社會責任及管治)投資理念逐步升溫,投資者越來越注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上市公司財務投資和戰略投資的環境責任也應受到重視,因此直接或間接參股企業環境數據被納入A股綠色報告項目數據庫。

本期,森遠股份就因其聯營企業河北森遠路橋工程有限公司登上環境風險榜。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經調查發現,河北森遠路橋工程有限公司2021年8月到9月15日期間,在未取得排污許可證的情況下進行生產,存在未取得排污許可證排放污染物的環境違法行為,由此,河北森遠路橋工程有限公司被處以罰款20萬元。

1171850653513507840.png

項目環評:天能股份旗下儲能鋰電池項目邁過環評關

項目環評即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是大多數項目開工建設的前置條件,也是項目建設或投產后的環保依據。對上市公司來說,要投資建設新項目,環評審批也是必須經歷的考驗。

12月第4周收錄數據顯示,A股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公司、參股公司共有19個項目進入環評審批公示狀態。

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項目環評獲通過(金額前十)

606190763519381504.jpeg

本期,值得注意的是,永清環保間接持股的株洲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有限公司株洲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擴能提質項目未邁過環評關。

批復文件顯示,經審查,湖南省生態環境廳認為該項目環評報告書內容不足以支撐審批,決定不予許可。

株洲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擴能提質項目的環評報告書顯示,該項目為改擴建項目,項目總投資990萬,項目由來主要因株洲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現有的設定工作時間16 小時、16t/d 處理能力,已經無法滿足相關處置的需求,擬對現有高溫蒸煮車間進行提質改造,并調整工作時間,由16h/d 增加為20h/d,產能由原來處理醫療廢物16t/d提高至20t/d。

在這一項目之外,本期有18個項目最終邁過環評關,其中包括以電動輕型車動力電池業務為主的上市公司——天能股份旗下的天能新能源(湖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州新能源)年產7GWh動力儲能鋰電池產業化項目,該項目投資額達284524.71萬元。

對于這個項目,天能股份曾公告稱,擬使用超募資金賬戶余額(含超募資金113517.83萬元、差額資金2202.66萬元及利息收入)向下屬子公司湖州新能源增資,由湖州新能源作為主體投資建設湖州南太湖基地年產10GWh鋰電池項目。7GWh動力儲能鋰電池產業化項目則為這一項目中的二期項目。

對于湖州南太湖基地年產10GWh鋰電池項目的投資,天能股份表示,這將加速實施公司發展戰略,加快公司對磷酸鐵鋰電池的產能布局,提升市場份額,增強公司競爭力。

此次邁過環評關的年產7GWh動力儲能鋰電池產業化項目環評報告顯示,項目建成后形成年產7GWh動力儲能鋰電池的生產能力。項目達產后預計實現年銷售收入52億元,利稅約6億元。

除上述項目外,12月第4周,淮北礦業、冀東水泥、本立科技等多家上市公司或子公司的項目均取得了審批結果為同意(或告知承諾制通過)的環評批復,這意味這些投資項目將很快進入建設階段。

需要說明的是,環境信息數據的公開均有賴于環境監管信息公開水平的不斷提升。從2008年《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到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五章專章確立“信息公開與公眾參與”,信息公開從制度建設上得到保障。

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享有獲取環境信息、參與和監督環境保護的權利。各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依法公開環境信息、完善公眾參與程序,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參與和監督環境保護提供便利。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及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編寫的《2018-2019年度120城市污染源監管信息公開指數(PITI)報告》也指出,環境信息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逐漸成為政府和社會公眾公認的原則。

如對本項目環境數據存在疑問,或需就榜單涉及環境問題進行溝通反饋,請聯系蔚藍地圖。

(實習生牛盈博、徐茂楠對本文亦有貢獻,本期部分制圖工具為鏑數圖表)

記者|宋可嘉?編輯|陳俊杰?盧祥勇?杜恒峰 易啟江

校對|孫志成

792358272509869056.png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向本公眾號后臺申請并獲得授權

德爾塔毒株還在全球大流行,奧密克戎毒株又火上澆油,

點擊下方圖片或掃描下方二維碼,查看最新疫情數據↓

9092257751965680640.jpeg

4950149260977240064.jpeg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动漫 | 最新日韩一区二区综合另类 |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綫无碼 | 亚洲成Aⅴ人的天堂在线观看女人 | 色豆豆久久免费网站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