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2-03 22:18:10
◎“十三五”時期,工信部在民爆行業大力推廣智能制造應用,實施“機器人換人、自動化減人”,目前,97%以上的工業炸藥生產線引入了連續化、自動化生產技術,85%以上的工業雷管生產線采用了自動填裝、人機隔離生產工藝,累計壓減危險崗位操作人員1.1萬名。
每經記者|張蕊 每經編輯|陳旭
12月3日,工信部發布《“十四五”民用爆炸物品行業安全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民爆行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礎性行業。民爆物品主要用于礦山開采、油田開發、工程爆破、資源勘探及資源深加工等領域,被稱為“基礎工業的基礎,能源工業的能源”。
圖片來源:新華社
記者注意到,本次《規劃》提出了提高安全發展水平、深入推進智能制造、推動綠色開放共享等七項主要任務。3日上午,工信部就印發《規劃》舉行新聞發布會。
民爆行業作為制造業,并且作為危險行業,理應成為智能制造的主戰場。那民爆行業在推廣應用智能制造,實現“機器人替代”方面有哪些考慮和具體措施?
對此,工信部安全生產司司長金鑫回應稱,在民爆行業推廣應用智能制造,是提高民爆行業發展質量、效益,提高本質安全水平的必由之路,也是民爆行業貫徹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實踐。
他提到一組數據:“十三五”時期,工信部在民爆行業大力推廣智能制造應用,實施“機器人換人、自動化減人”,目前,97%以上的工業炸藥生產線引入了連續化、自動化生產技術,85%以上的工業雷管生產線采用了自動填裝、人機隔離生產工藝,累計壓減危險崗位操作人員1.1萬名。
“此外,我們積極支持先進裝備制造企業與傳統民爆企業加強合作,推動先進工藝、信息技術與制造裝備深度融合。”金鑫說,展望未來,工信部要進一步把握發展機遇,以智能制造賦能我國民爆行業安全發展、高質量發展。
具體而言,一是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加強智能制造規劃引領,探索建立民爆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組織開展應用試點,協調先進智能制造企業與民爆企業加強供需互動,構建產學研用協作新模式。對于壓減危險崗位操作人員創新技術、裝備首次應用的,將給予激勵政策支持。
二是發揮企業主體作用。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圍繞生產過程、設備管理、安全管理、“人工智能+”、“擴展現實+”等智能場景,實現工藝流程優化、工序動態協同、資源高效配置和智慧決策支持。鼓勵相關企業對標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等國家標準,開展智能場景、智能工房和智能場點試點示范,先行先試。
三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鼓勵高等院校、職業院校開展民爆相關學科專業建設,支持民爆企業建設人才實訓基地和實習基地。發揮專家創新引領作用,加強中青年技術人才培養,鼓勵一線生產人員參與創新研發,促進高水平技術與管理人才不斷匯聚。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