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 2021-11-16 17:32:25
◎“萬名代表下基層”的做法,逐漸上升為一種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機制,成為城市立法的“毛細血管”,在北京市多部法規的立法和執法檢查中得到運用。
中新社 梁曉輝 謝雁冰
“12345”,一個很容易記住的電話號碼,背后是連接市民與政府的立法力量。
聚焦生活垃圾管理,聚焦物業管理,看似簡單的兩個條例背后,同樣有立法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
這些著眼于北京民眾“關鍵小事”的立法修法動作背后都有不斷完善的北京市人大常委會“萬名代表下基層”機制。這一機制由2019年起展開,目前已成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北京樣本。
這個機制是從聚焦民生的“關鍵小事”開始的。
2011年,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制定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這是當時中國第一部生活垃圾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規,引領全國風氣之先。但是,經過近十年的運行,條例已不能滿足實際需要。于是,2019年,針對北京市轉型發展的實際情況,北京市人大常委會開始對《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進行修訂。
同時,結合《北京市物業管理條例》制定工作,北京市人大常委會首次開創了“萬名代表下基層”活動。一萬多名北京市各級人大代表走進街道社區,履職大街小巷,圍繞是否應該總量控制、是否應該禁止或限制一次性用品、補齊老舊小區公共服務設施、物業服務水平等關鍵問題,面對面聽取市民意見建議。
這一接地氣的行動,不僅收獲民眾點贊,也讓立法和修法工作更為實事求是、更為科學。
總結有益經驗后,2020年,北京市進一步開展“萬名代表再下基層”,組織市、區、鄉鎮三級人大代表對上述兩個條例的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并具體了解民眾對法規實施的滿意度,明確改進工作方向,使監督檢查更有實效。
此后,“萬名代表下基層”的做法,逐漸上升為一種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機制,成為城市立法的“毛細血管”,在北京市多部法規的立法和執法檢查中得到運用。
今年,在《北京市接訴即辦工作條例》的制定過程中,“萬名代表下基層”的經驗又一次得到運用。
“接訴即辦”,意為對民眾訴求快速響應、高效辦理、及時反饋。2019年,北京市“接訴即辦”機制建立。“12345”,這個很容易記住的電話號碼就是“接訴即辦”市民服務熱線。兩年來,這一熱線在北京行效顯著,有口皆碑。
為了把這項改革成果更好地固定下來,今年9月24日,北京市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北京市接訴即辦工作條例》,將這種有益經驗以立法形式固化下來。由此,對政府職能部門來說,“接訴即辦”不再是“向前一步”,而是成為一種必須履行的法定義務。于民眾而言,“說話有人聽、困難有人幫、事情辦得快”成為常態。
在《北京市接訴即辦工作條例》制定中,“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理念貫穿全程。條例草案二審前,北京市全市11000余名人大代表與6.7萬名市民“面對面”;三審前,北京市領導以普通人大代表身份帶隊深入各區,在代表“家”、“站”、基層立法聯系點里再次與市民坐在一起。
形式上,北京市人大代表把條例草案做成幻燈片進行宣講;北京市人大常委會還“隨機邀請”撥打過服務熱線的市民參加立法座談會,對不能現場參會的市民以電子郵件書面征求意見……
“萬名代表下基層”正成為“全過程人民民主”在首善之區的實踐樣本。未來,身邊社區、大街小巷,人大代表征求民意的場景仍將繼續。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