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鳴石股權爭奪大戰落幕,盤點明星私募核心人員分家往事,自立門戶如今境況如何?

每日經濟新聞 2021-10-19 09:10:36

每經記者|楊建    每經編輯|吳永久    

近期,百億級量化私募鳴石投資股權爭奪大戰成為資本市場熱議的話題,整個股權糾紛可謂一波三折,隨著事件的發酵,越來越多的內幕浮出水面,尤其是鳴石投資創始人袁宇爆出“股權代持門”之后,市場更是質疑不斷,因為監管明確要求嚴禁股權代持。不過雙方冷靜之后,握手言和。鳴石投資8位核心人物在10月18日發布聯合聲明,雙方已妥善解決分歧,將立即辦理工商登記。

實際上在私募行業內,明星私募基金發展壯大之后,因為利益分配問題而分家的大有人在,那么私募核心人物自立門戶后現在都混得怎么樣了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盤點明星私募核心人員分家往事,剖析背后的深層次原因,為您深度解碼背后的精彩故事。

1411243726804000768.png

鳴石糾紛一波三折,已妥善解決分歧

8847959813184434176.png

10月13日,百億級量化私募鳴石投資控制權糾紛成為資本市場熱議的話題,在當日17點40多分,鳴石投資發布聲明稱,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由持股超50%的單一大股東李碩控制,股權結構穩定清晰,從未發生過變化,公司各項投資決策和管理制度健全。公司作出兩個重要決定:鑒于袁宇在策略技術部管理過程中,出現了不利于公司長久發展的舉措。根據公司管理制度,公司董事會決定暫停袁宇策略技術部負責人的職務,由公司股東、合伙人王曉晗負責策略技術部日常工作。另外為保障投資人利益,公司決定,自10月14日起暫停公司旗下產品申購,產品贖回不受影響。

7358759807179271168.jpeg

圖片來源:攝圖網

隨著事件深入發酵,被暫停職務的創始人袁宇發布聲明反擊,稱自己才是鳴石投資的實控人,旗下的公司持有鳴石85%的股權,而李碩名下持有的50%股權都是代持,此前簽過《股權代持協議》,事實上并非股東。袁宇在聲明中表示,2017年,基于多年的友情與信任,松盟投資與李碩簽訂《股權代持協議》,委托李碩代持鳴石的50%股權,代持情況在投資盡調過程中,鳴石均曾披露。2021年10月12日,松盟已正式函告李碩,解除委托代持關系,收回鳴石的50%股權。另外袁宇還在聲明中提到,其近日進入鳴石辦公室時,遭遇李碩糾集社會閑散人員,占據公司辦公室,以暴力、人身威脅等方式阻止其進入。

另外從簽訂于2017年1月16日的代持協議來看,實際出資方為上海松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股權代持方是李碩。但從目前公開信息來看,李碩的確是公司的實控人,至于他和創始人袁宇之間有沒有其他協議,至少外人是看不出來。啟信寶數據顯示,上海鳴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2月9日,從股權結構來看,李碩出資500萬元持股比50%;其次是上海松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出資350萬持股比35%;王洋、周晟分別持股10%、5%。作為鳴石投資的股東之一,上海松盟投資由袁宇、李碩、王曉晗、袁慶和、陳紅青等5人共同成立,法定代表人為袁慶和。從股權結構來看,袁宇持有上海松盟投資72.5%的股權,而李碩在松盟投資的持股比例為10%。

上海鳴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股東持股比例

5396971462078623744.png

上海松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股東持股比例

3163308037918046208.png

圖片來源:啟信寶

鳴石投資股權糾紛可謂一波三折,隨著事件的發酵,越來越多的內幕浮出水面,對于袁宇爆出的股權代持問題,從法律的角度來看,將是怎樣的情況呢?北京安博(上海)律師事務所程金海律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來看,如果股權代持協議真實的話,有兩點需要注意,首先是代持協議僅僅是對內有效,對外不具備約束力,對外還是以工商登記信息為準。袁某如果認為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可依據代持協議向法院提起違約訴訟。其次是鳴石若是私募管理人,基金業協會明確,必須穿透到實際持有人,若有代持,公司如果沒有公示,應當受到處罰。

正當市場以為雙方幾乎要“魚死網破”的時候,不曾想到,鳴石投資的股東糾紛在10月14日再度發生大逆轉,袁宇、李碩握手言和。10月15日凌晨3點48分,上海鳴石投資工作人員給記者發來了一份關于《上海鳴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聯合聲明》,聲明內容顯示,“近日,鳴石投資相關事宜給投資人、合作方造成一定困擾,我們在此深表歉意,并向所有關心支持鳴石投資的各界朋友表示感謝。為了促進公司長久穩健經營,維護公司全體員工權益,袁宇先生和李碩先生共同決定積極處理分歧,并將本次事件對公司造成的影響降至最低。”

10月18日,上海鳴石投資發布最新聲明稱,10月17日,袁宇和李碩經過全面充分友好協商,已妥善解決好前期分歧,公司股權明晰確定,并將立即辦理工商登記手續。袁宇繼續擔任公司策略技術部負責人,全面負責公司策略研發工作;李碩繼續擔任公司總裁,全面負責公司市場工作。鳴石投資將不斷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和相關管理制度,確保公司在專業分工的基礎上規范化運作、合規化運營。目前,公司日常經營、策略研發、運營等工作一切正常,核心研發團隊穩定,公司全體股東及合伙人承諾,將繼續以投資者利益為重,持續為投資人創造穩定業績。

362398677710954496.png

創始人自爆“代持門”之后惹爭議

4586360526695212032.png

在市場強烈的關注下,對于鳴石投資“代持門”事件,市場紛紛質疑其合規性,對于公司創始人袁宇自爆代持協議,屬于“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在事件發酵之后,似乎鳴石糾紛雙方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10月14日再度發生大逆轉,袁宇、李碩握手言和,雙方對公司管理等事宜進行協商,于2021年10月18日向各方公布結果。鳴石投資“代持門”之后,對于公司歸屬權的問題也即將揭曉。實際上從袁宇發布聲明爆出股權代持協議之后,在市場上可謂是掀起了一股質疑聲音。

對于私募股權代持問題,基金業協會2018年12月更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須知 》信息顯示,對于私募機構出資人及實際控制人相關要求明確指出,嚴禁股權代持,申請機構出資人應當以貨幣財產出資。出資人應當保證資金來源真實合法且不受制于任何第三方。申請機構應保證股權結構清晰,不應當存在股權代持情形。其次是股權架構要求,申請機構應確保股權架構簡明清晰,不應出現股權結構層級過多、循環出資、交叉持股等情形。協會將加大股權穿透核查力度,并重點關注其合法合規性;如申請機構存在為規避出資人相關規定而進行特殊股權設計的情形,協會根據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審慎核查。

另外在今年初證監會發布的《關于加強私募投資基金監管的若干規定》中提到,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出資人不得有代持、循環出資、交叉出資、層級過多、結構復雜等情形,不得隱瞞關聯關系或者將關聯關系非關聯化。

據了解,目前基金業協會對于私募基金股權代持問題的審核是日益趨嚴,并已經將股東履歷加入AMBERS系統之中,股東的真實性是協會審核的重點之一。而鳴石投資創始人袁宇通過自曝光的形式把代持協議公之于眾,這是直接承認違規還是怎樣還得看監管機構的態度了。

鳴石投資決定,自10月14日起暫停公司旗下產品的申購,產品贖回不受影響。隨著事件的發酵,公司可能面臨著投資者大量贖回,對于事件雙方都是“雙輸”的結局。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10月12日,公司在私募排排網的展示業績的私募產品204只。而鳴石投資管理規模在百億級以上,若觸發大量贖回,公司持有的個股將不得不清倉,無論是對市場還是對公司,都將產生較大的影響。

據了解,在鳴石投資控制權糾紛發酵以來,已經有券商宣布暫停鳴石投資的相關產品募集。該券商通知顯示,因發現鳴石投資潛在風險信息,可能對產品運作產生重要影響,為保護投資者利益,暫停“鳴石傲華12號2期”產品募集,同時鳴石投資產品不再納入該券商量化私募產品銷售活動的重點產品池。由于鳴石投資今年的業績高歌猛進,目前與鳴石投資進行產品代銷的券商眾多,涉及代銷鳴石產品的券商就有27家。

某大型券商北京分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從他們公司目前來看,在銷售私募產品中,北京公司的占比位居第一,在鳴石事件發生之后,他們就在第一時間進行了內部會議,目前他們已經暫停推薦該私募的基金產品了,對于存量的產品,看后期客戶意愿來推進。

9053693731655744512.png

深度解碼私募分家背后兩大重要原因

5817232790172461056.png

“財散人聚,財聚人散”是當前一些私募機構分家的真實寫照。當一家私募機構發展到一定規模之后,面對利益分配常出現糾紛也很正常,糾紛之后的結果就是核心人物分家另立門戶。近年來,私募行業飛速發展,在行業繁榮的泡沫之下掩蓋了很多問題,現在問題逐漸暴露出來,從問題根源來看,主要還是公司管理規則不清楚,利益分配有問題。鳴石投資的股權糾紛事情爆出來之后,就有投資者在朋友圈吐槽,買股票會踩雷,現在買個私募也會遭遇“黑天鵝”。

隨著私募人事變動現象愈演愈烈,有不愿具名的私募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私募分家不外乎兩大原因,第一是理念不合。私募分家在行業內并不少見,因理念不合而分家廣泛存在于私募界。比如早期的私募大佬但斌就因為與鐘兆民理念不合而分道揚鑣,但斌希望通過價值投資實現現有資產的增值,而鐘兆民希望通過開拓新客戶來實現規模增長,最終鐘兆民離開東方港灣并創立了東方馬拉松。另外之前銳天投資徐曉波與高亢對公司發展愿景和理念各有堅持,經理性溝通,兩位投資經理決定按自身的愿景獨立發展,高亢攜其Alpha策略團隊離職,獨立運營。”

3477721909337055232.jpeg

圖片來源:攝圖網

其進一步表示,“除了理念不合,私募分家還有一個重大原因就是利益分配不均。私募在創業做大蛋糕的過程中,內部都很團結,但是在做大做強之后,分配蛋糕的過程中團隊往往容易出問題,為什么呢?因為利益分配的問題,因為大多數私募公司的股權都在少數人手里,而對于一些核心人員沒有股權的分配。對于核心人物出走之后的私募公司表現怎樣呢?有的表現就不如以前了。比如今年7月的時候,曾經的百億級私募于翼資產曾爆出公司核心投研人物陳忠要離職的消息而導致規模縮水,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目前在基金業協會的管理規模數據在20億至50億之間。”

資料顯示,于翼資產成立于2016年2月25日,陳忠擔任公司的投資總監,從其履歷來看,曾任中海基金研究副總監等,在2013年擔任“中海藍籌靈活配置基金”基金經理期間表現優異,之后陳忠在于翼資產作為公司的核心投研人物,在其離職之后,于翼資產管理規模縮水嚴重。

對此有私募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到底投資者購買私募產品,多數是沖著知名私募基金公司的核心人物去的,尤其是那些明星基金經理,他們有著優秀的業績表現,贏得了市場的認可,很多投資者成為其鐵粉。一旦他們這些核心人物出走,很多投資者會選擇贖回或者是跟隨核心人物出走。”

私募排排網基金經理胡泊表示,“私募核心人物分家或者鬧矛盾,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其中最核心的因素是利益和權利分配不合理導致,而且這種情況往往發生在公司做大的時候,發展初期一般不會出現,因為蛋糕還不夠大,產生的誘惑也不夠,就算利益和權利分配不合理,差別也不會特別明顯,一旦做大之后,這種差異就會被不斷放大。”

8978254948360398848.png

近期出走的私募核心人物多數無控股權

8083847839498195968.png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盤點明星私募核心人員分家的情況發現,出走的私募核心人物多數無控股權。

比如百億級私募彤源投資管華雨,曾是公司法定代表人,啟信寶數據顯示,2021年7月14日,彤源投資的法定代表人由管華雨變更為薛凌云,管華雨同時退出公司董事備案,新增薛凌云。但是不管是管華雨還是接任者薛凌云,實際上都并未持有彤源投資的股權。彤源投資的實際控制人是李威,持股69.67%,公司的另一名股東是王武,持股30.33%。

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管華雨管理的私募產品有3只凈值近期有更新,其中“同望1期1號”是其代表作,截至今年9月24日的凈值數據為1.873元,累計收益為367.33%;另兩只產品“彤源同創1期A”和“外貿信托-同創6期”自成立以來的累計收益分別高達371.14%和142.28%。

220106606867855360.jpeg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在今年7月的時候,私募圈頻頻傳出于翼資產的投研核心人員陳忠要離職的消息,導致部分客戶選擇贖回于翼資產旗下產品。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于翼資產在去年曾成功突破百億管理規模,但是作為于翼資產核心投研人物的陳忠不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啟信寶數據顯示,陳忠通過上海神翼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伙)間接持有于翼資產大約17.64%的股份。而于翼資產的實際控制人馮濤通過上海熠麟企業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及上海東方點石財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合計的持股比例約50.04%。

此前,從上海銳天投資出走的高亢,在公司也沒有股權,啟信寶數據顯示,銳天投資的股權結構中,上海萬竹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持有上海銳天投資100%的股權,徐曉波為銳天投資實控人,持股80.15%。

對此有私募人士指出,“沒有股權就是讓別人坐享剩余價值,給公司賺了利潤到頭來公司卻不是自己的,這也是私募分家的重要原因,而分家自立門戶之后最大的不同點就是從打工人變成了真正的管理人。”

私募排排網研究主管劉有華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私募機構在利益分配機制上,首先會根據投研和銷售方面的貢獻度進行分配,剩余的會在股權層面按照股權多少進行分配。當私募機構出現股權糾紛的時候,一般都會優先采取內部調解的方式來解決,實在解決不了就會和平分手,公開鬧掰的還是極少數。當然公開鬧掰是個雙輸的結局,對于公司來說,甚至會造成一些投資者贖回產品的打算,后果就是管理規模縮水。”

他進一步表示,“對于私募公司來說,新人來舊人走很正常,但對于私募投資者來說,如果看好的基金經理出走,難免心里產生動搖,甚至避免不了選擇贖回。”

5008065429393270784.png

自立門戶后私募核心人物現在怎樣了?

5001457564452995072.png

明星私募核心人物分家,甚至另立門戶,在私募行業也是屢見不鮮,其中不乏多位從老東家離開,自立門戶的基金經理。不少人搞得風生水起的,比如剛剛晉級百億的赫富投資,其創始人蔡覺逸曾在明汯投資擔任基金經理。公開資料顯示,蔡覺逸曾任職于美國量化對沖基金量化全球資本的交易策略團隊,后就職于上海明汯投資,管理多只產品。隨后與董常、章高馳共同創立了赫富投資。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10月10日數據,赫富投資的在管規模已經超過100億元,成功晉級百億級量化私募,公司今年備案了85只私募基金。

從赫富投資的股權結構來看,公司三位創始人均持有公司股份,啟信寶數據顯示,蔡覺逸持股40%,董常持股40%,章高馳持股20%。三位創始人之間各自分工明確,蔡覺逸、董常主要負責管理資管策略領域,章高馳主要管理自營板塊。

同樣從百億級私募出來自立門戶還有星闊投資鄧劍。鄧劍于2020年9月成立星闊投資,于2020年12月28日在基金業協會登記備案。從鄧劍的履歷來看,其2015年至2016年期間在九坤投資投資研究部任職,后又在因諾資產擔任了合伙人兼alpha策略投資總監,九坤投資與因諾資產均是國內百億級量化私募。星闊投資雖然成立時間剛滿一年,公司管理規模也是迅速地增長,星闊投資在路演時提到,目前公司管理規模飛速發展,目前已超20億規模了。

7729703191312331776.jpeg

圖片來源:攝圖網

有意思的是,但斌和鐘兆民因為理念不合而分道揚鑣,最終鐘兆民離開東方港灣并創立了東方馬拉松,目前在私募圈算是明星私募,而但斌的東方港灣更是不用說了,在私募圈中更是屬于頂流。

前期銳天投資徐曉波與高亢對公司發展愿景和理念各有堅持,經理性溝通,兩位投資經理決定按自身的愿景獨立發展,高亢攜其Alpha策略團隊離職,獨立運營,高亢從銳天投資出走之后,很快成立了自己的私募公司衍復投資,成立不久衍復投資就躋身百億。

投資者該如何規避私募分家導致的風險呢?私募排排網研究主管劉有華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一方面是事前的背景調查,核心人物之間的關系調查;另一方面就是事后的緊密跟蹤。”

私募排排網基金經理胡泊表示,“觀察公司核心人物是否是公司實控人,以及核心人物在公司的股權情況如何,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因為核心人物分家導致的風險。雖然很難完全規避,但是首先可以事前就對核心人物的股權結構和利益分配機制做一個充分了解;其次是加大對私募的跟蹤和定性走訪研究,通過高頻率的私募走訪,可以在苗頭出現的初期及時發現問題;第三是提前對核心人物的過往進行深入調查,盡量選擇核心人物品行好職業操守高的私募,他們會秉持客戶利益至上的原則,就算鬧矛盾和分家,也會以和平的方式解決。”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歸每日經濟新聞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記者:楊建

編輯:吳永久

排版:吳永久 王蜀杰

封面圖來源:攝圖網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国产天堂女人午夜看片 | 中文字幕的a级一片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手机版 | 在线欧美AⅤ整片 | 性网站性在线观看 | 日本免费高清最新不卡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