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能源轉型勢在必行專家:需全面戰略支撐;美國批準首個比特幣期貨ETF;法國推300億歐元投資計劃|一周國際財經

每日經濟新聞 2021-10-17 09:16:23

每經記者 李孟林  蘭素英    每經編輯 蘭素英    

本周,全球能源危機問題繼續發酵,天然氣和煤炭市場的趨緊帶動石油需求的增長,推動石油價格突破85美元/桶。有分析認為,過去數年對傳統能源投資不足是導致當前能源緊缺的主要原因,但國際能源署認為,脫離化石能源乃大勢所趨,未來十年需將對清潔能源的投資增加兩倍。在轉型的大背景下,如何才能確保穩定的能源供應?《每日經濟新聞》連線牛津大學能源研究所高級研究員Malcolm Keay展開分析。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最新報告中指出,全球經濟正步入通脹風險,各國央行需保持高度警惕,一旦通脹壓力顯示出持續不退的信號則應及時收緊貨幣政策。美國最快或將于11月開啟縮減購債。

本周,全球稅改最新方案獲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批準,普華永道稅務專家對《每日經濟新聞》分析其潛在影響。

更多內容,盡在《一周國際財經》。

1818203379443737600.png

能源危機持續 結構轉型勢在必行

專家:轉型需全面戰略作支撐

7748534173637061632.png

5775084556924103680.jpeg

圖片來源:攝圖網

全球能源危機正在進一步發酵。

歐洲天然氣價格今年已經飆升近600%,歐盟天然氣存儲處于十年低位。據外媒報道,本周歐盟官員就是否應該開始聯合購買天然氣,以改善談判地位,并形成戰略供應儲備展開了辯論。

由于能源批發價格猛漲,本周又有兩家英國能源供應商因為成本過高而退出市場,此前這兩家公司為英國約25萬名用戶提供天然氣和電力供應。自8月份以來英國已經約有12家能源供應商倒閉,受影響的用戶數量約200萬。

印度發電廠煤炭存儲量創下新低,電力緊缺。10月11日,德里首席部長Arvind Kejriwal坦言,全國電力供應處在“關鍵時刻”。10月15日,印度煤炭公司(Coal India)表示,由于該國正面臨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電力供應短缺之一,它已經暫停向非電力用戶供煤。

亞洲的天然氣市場在1年內也上漲600%。日本電價本周上漲至9個月來的新高。

美國目前尚未見能源電力緊缺,但能源信息署預測,隨著氣溫降低,美國民眾今冬的取暖成本將大幅上漲。

天然氣和煤炭的價格飆升迫使發電廠和制造商轉而使用石油,帶動油價上漲。10月15日,布倫特原油期貨一度突破每桶85美元,觸及2018年10月以來的最高點。美國原油期貨本周上漲3.5%,為連續第八周上漲。國際能源署10月14日在月度市場報告中預計,持續的能源危機將導致今年9月份到明年一季度期間每天的石油需求量上漲50萬桶,然而歐佩克+方面仍未釋放增產信號。

當前,能源緊缺使各國面臨更大的通脹壓力,同時,對傳統能源的高度依賴也給全球敲響警鐘。據統計,2020年,煤炭、天然氣和石油等化石燃料占世界能源供應的近80%,可再生能源僅占12%。國際能源署10月13日表示,如果全世界希望有效應對氣候變化并維持能源市場的穩定,到2030年需將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增加兩倍。實際上,歐洲一直大力推動能源轉型,但由于該地區風能和太陽能受天氣影響,發電量下降,因而受能源短缺沖擊嚴重。

針對當前能源危機的原因以及能源轉型過程中如何確保能源的穩定供應,《每日經濟新聞》連線牛津大學能源研究所高級研究員Malcolm Keay做以分析。

NBD:本次歐洲能源短缺凸顯了可再生能源的間歇性問題。在能源轉型的過程中,應如何維持電力價格的穩定性?

Malcolm Keay:目前的不穩定性是由化石燃料價格的波動造成的。可再生能源的價格較為穩定,而且呈下降趨勢,但這種低成本還沒有反映到消費端的價格上。在我看來,電力結構順利轉型的最好辦法便是改革市場結構,將風能和太陽能生產的電力以長期合約的方式銷售給消費端的靈活用電需求,從而解決這兩種發電方式的間歇性問題。

在發電領域,許多國家引入了電力容量市場機制,通過為發電廠的未來生產能力(容量)付費來激勵對穩定電力來源的投資。

NBD:當前的能源緊缺與能源轉型速度是否有關?

Malcolm Keay:每個國家的情況都不一樣。主要的問題不在于轉型速度本身,而是轉型背后是否有全面的戰略為支撐。能源轉型不是簡單地用一類能源代替另一類能源,而是改變整個能源系統本身,在這方面目前取得的進展很少。

NBD:聯合國氣候大會召開在即。當前的能源短缺會對各國減排的討論造成什么影響?

Malcolm Keay:當前的危機確實會讓COP26的討論更為棘手。不過我猜測包括英國在內的許多政府將著重強調盡快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注:以上采訪內容僅代表采訪對象觀點,不代表《每日經濟新聞》立場,亦不構成投資建議。

5457793443633974272.png

IMF警告通脹風險 

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

6848504158409229312.png

3608541517073466368.jpeg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攝

10月12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全球經濟正步入通脹風險,各國央行需保持高度警惕,一旦通脹壓力顯示出持續不退的信號則應及時收緊貨幣政策。

據IMF預測,全球通脹壓力將持續上升至2021年年底,到2022年中趨于溫和,隨后逐步恢復到疫情前水平。具體到發達經濟體,2021年的平均通脹率將升至2.8%,2022年下降至2.2%,比七月份的預測各上升0.4和0.2個百分點。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面臨的通脹壓力更大,2021年和2022年的通脹率分別為5.5%和4.9%。

IMF表示,各國央行通常可忽略因能源價格上漲或暫時的供應鏈瓶頸造成的價格上漲,但是一旦上漲傳導至工資和核心物價就必須“非常、非常警惕”,央行可能需要提前收緊貨幣政策。

部分央行已經開始行動。當地時間10月13日,智利央行召開會議,將隔夜利率上調125個基點,至2.75%。10月14日,新加坡金管局發布半年一度的貨幣政策聲明,收緊新元貨幣政策。

美國方面,10月13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9月CPI同比上漲5.4%,超過市場預期的5.3%,連續第5個月同比增長超過5%,為2008年7月以來的最高水平,通脹壓力較大。同一天公布的美聯儲9月議息會議紀要顯示,美聯儲可能最快于11月中旬開啟漸進式的縮減購債,到2022年中期結束。

此外,IMF將2021年全球經濟增速從七月份的6%微調至5.9%,全球經濟明年增長4.9%的預測則保持不變。由于供需不匹配造成的全球供應鏈緊張,IMF將發達國家的增速從5.6%下調至5.2%,其中2021年美國經濟增速為6%,較前預測值大幅下調1個百分點。

5999064066545332224.png

G20“站臺”全球稅改方案

專家:中企受影響較小

3694936185371196416.png

3488605003790135296.jpeg

圖片來源:攝圖網

10月13日,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發布聯合公報,支持“雙支柱”包容性稅改框架,以應對數字經濟帶來的稅收挑戰,建立更穩定、更公平的國際稅收體系。

這份稅改框架由經合組織推出,主要包括重新分配跨國企業利潤征稅權(支柱一)和15%的全球最低企業稅(支柱二),將于2023年開始落實。根據經合組織預計,通過雙支柱國際稅改框架,每年超過1000億美元利潤的征稅權將轉移至市場轄區;如果設定全球最低企業稅率不低于15%,全球每年將新增約1500億美元稅收。

支柱一適用范圍為全球收入超過200億歐元且利潤率超過10%的跨國集團,這些大型企業需要將剩余利潤(即超過10%利潤率的部分)的25%重新分配至市場國交稅。普華永道亞太區轉讓定價服務主管合伙人原遵華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支柱一門檻較高,受其影響的跨國企業集團約100家左右,其中美國企業約占50%,中國企業約占8%,“總體而言,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從支柱一中獲得的稅收收益將高于發達國家”。

根據支柱二,全球收入超過7.5億歐元的跨境企業,如果在企業稅低于15%的國家/地區有收入,則需要把這部分收入的稅額補足至15%。普華永道中國國際稅務服務主管合伙人王鵬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指出,由于中國企業所得稅率是25%,如果落入門檻范圍的中國企業在境外規模較小,則支柱二的影響非常有限,但其合規成本將大幅提高。對于享受境外投資地區稅收優惠的跨國中資企業而言,假設當地稅率低于15%,則可能需要在國內補足稅款。

注:以上采訪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每日經濟新聞》立場,亦不構成投資建議。

2987099966878024704.png

最新抗疫播報

1449570523455174656.png

4451542492845246464.jpeg

圖片來源:攝圖網

默沙東向FDA申請

口服新冠藥物緊急使用授權

當地時間10月11日,默沙東宣布,已經向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提交了新冠藥物Molnupiravir的緊急使用授權申請。FDA咨詢專家組將于下個月審議默沙東的申請。若獲批,這款藥物將成為世界上首個上市的口服小分子抗新冠藥物。

Molnupiravir由默沙東及其合作伙伴Ridgeback生物治療公司共同研發。此前,在輕度到中度癥狀的新冠患者身上展開的3期試驗、期中分析結果顯示,Molnupiravir可以降低50%的住院和死亡風險。

默沙東已經與美國政府簽訂了170萬個療程的藥物供應協議,價格為700美元/療程。公司預計到2021年底能生產1000萬個療程。

阿斯利康新冠藥物

可將重癥或死亡風險降低50%

10月11日,阿斯利康表示,其試驗性新冠抗體雞尾酒藥物(AZD7442)在III期臨床試驗的結果顯示,與安慰劑相比,輕度非住院患者通過肌肉注射600毫克劑量AZD7442,發生重癥或死亡的風險降低50%。此前一周,阿斯利康已向FDA提交了該藥物的緊急使用授權申請。

FDA顧問支持批準

Moderna和強生新冠疫苗加強針

10月14日,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的疫苗咨詢委員會專家一致投票同意,建議FDA批準Moderna疫苗第三針的緊急使用授權。Moderna申請的加強針劑量為50微克,是前兩針每針劑量的一半。

10月15日,FDA咨詢委員會專家一致投票同意,建議批準強生疫苗第二針作為加強針。強生疫苗是一種病毒載體疫苗,只需要注射一針。

盡管專家組的推薦意見對FDA的決定沒有約束力,但FDA通常會遵循推薦意見。

372162861609131008.png

財聞集錦

9119410011064562688.png

01

拜登簽署法案將債務危機緩至12月

6536557733250464768.jpeg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當地時間10月14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眾議院通過的短期提高聯邦債務上限法案,將借款限額暫時提高至28.9萬億美元,將債務違約的最后期限推遲到12月。美國債務危機由此正式得到暫時緩解。

美國兩黨就債務上限問題已經爭執數月。美財政部此前預計,若不能提高債務上限,到10月18日美國將無法支付政府賬單。

02

馬克龍公布300億歐元投資計劃 

發展高科技和新能源等產業

當地時間10月12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公布了總額達300億歐元的“法國2030”投資計劃,旨在推動關鍵領域的科技創新和工業低碳化發展,并降低對外部的依賴性。

具體來看,法國將投資近60億歐元用于研發半導體、人工智能、云技術等先進技術。此外,法國還將通過法國國家投資銀行開展30億歐元的股權投資,培育具有創新能力的初創企業。

法國還將投資80億歐元用于“脫碳”,重點是開發更加安全的小型模塊化核反應堆,還將在2030年前建立兩座大型電解設備工廠用于生產“綠色氫能”。

另外,法國將在交通領域投資40億歐元,希望在2030年前生產200萬輛純電和混合動力汽車,以及打造法國第一架低碳飛機。

03

三名經濟學家分享202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11日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2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三名經濟學家戴維·卡德、喬舒亞·D·安格里斯特和吉多·W·因本斯,以表彰他們在勞動經濟學與實證方法研究領域作出的突出貢獻。

卡德于1956年出生于加拿大圭爾夫,現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安格里斯特于1960年出生于俄亥俄州哥倫布市,現為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因本斯于1963年出生于荷蘭艾恩德霍芬,現為斯坦福大學教授。

獎金共1000萬瑞典克朗(約741.5萬人民幣),其中一半分給卡德,另一半由安格里斯特和因本斯平分。

據頒獎方瑞典皇家科學院,卡德使用類似臨床試驗的“自然實驗“方法,在1990年代的研究中發現提高最低工資并不必然導致工作崗位減少,從而打破了長期以來的固有思維。安格里斯特和因本斯在1990年代中期對自然實驗的方法論做了進一步發展,展示了如何從自然實驗獲得的數據中推出準確的因果關系結論。

04

SEC批準首個比特幣期貨ETF 下周開始交易

5034013090907978752.jpeg

圖片來源:攝圖網

據CoinDesk報道,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10月15日批準美國專業交易所交易產品 (ETP) 提供商 ProShares 提交的比特幣期貨ETF,這是美股市場上首只獲批的比特幣ETF。

ProShares的ETF股票將于下周一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 Arca 上市,股票代碼為 BITO,該產品將基于比特幣期貨合約而非比特幣現貨,管理費為 0.95%。

美國股市還將有多支同類產品正在排隊上市,景順、VanEck、Valkyrie等基金公司的產品設立核準截止日也進入倒計時。本周比特幣持續走高,10月15日一度觸及62000美元高位,迫近歷史高點64869美元。

05

蘋果Airpods或增加健康功能

據《華爾街日報》本周報道,蘋果公司正在研究為無線耳機AirPods增加提高聽力、測量體溫和監測姿勢等健康功能。消息人士稱,這項計劃不確定性較大,暫無明確推出時間,也可能最終并不會推出。

目前蘋果的大部分健康功能都在Apple Watch上。此前有報道稱,蘋果也在研究為iPhone增加幫助診斷抑郁癥和認知能力下降的技術。

304799437587660800.jpeg

4279954440386421760.jpeg

圖片來源:每經制圖

5464086863080273920.jpeg

圖片來源:每經制圖

記者:李孟林 蘭素英

編輯:蘭素英

視覺:劉青彥 

排版:蘭素英 王蜀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1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在线观看色五月 | 亚洲夜夜精品一区二区在 | 伊人大杳焦在久久综合网 | 亚洲日韩视频在线 | 中文AV高清不卡在线 |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