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0-14 22:10:49
◎安永浙江省主管合伙人黎志光認為,北交所的設立增加了中小企業融資的渠道,通過專精特新的明確定位有助于創新型中小企業提高自身產業的發展,綜合來看,其帶來的機遇遠多于挑戰。
◎安永方面分析認為,專精特新企業具有業績增速高、研發支出大、盈利能力強的明顯特點,同時專精特新企業往往在細分領域具有領先的競爭優勢,重視人才的吸引和投入。
每經記者|葉曉丹 每經編輯|魏官紅
當前,北交所正全力沖刺各項籌備工作,推進開市進程。
各大券商、金融中介機構對北交所及新三板精選層相關業務的摸排也在加速。北交所的成立,將深化新三板改革,助力資本市場支持中小企業壯大。同時圍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需求,夯實市場服務功能,完善政策支持體系,形成科技、創新和資本的聚集效應,逐步發展成為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主陣地。
那么,從中介機構的角度,如何看待專精特新企業面臨的新機遇?北交所的設立將帶來哪些變化?資本市場和制造業如何實現雙頻共振?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了安永浙江省主管合伙人黎志光。
圖片來源:攝圖網
NBD:近期,北交所官宣設立,為專精特新企業IPO帶來了利好消息,專精特新企業大多為中小企業,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都通過銀行等間接融資渠道融資。如今,二級市場直接融資渠道打通,對于專精特新以及更多的制造業中小企業而言,迎來了窗口期。從融資的角度,您如何看待中小企業長期的融資困境以及當前的機遇和挑戰?
黎志光:從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發展規律來看,中小企業的技術發展路線尚未定型,盈利模式不穩定,尤其需要資本支持。而資金不足一直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原因之一。首先,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狹窄,多數仍然通過銀行貸款等渠道;其次,中小企業獲得中長期貸款難度大,融資期限結構不利于長遠發展;第三,多年來,證券交易所一直在謀求改革,調整資本市場的法規、規則、理念和體制,包括科創板的推出和創業板的改革,但各個板塊的上市要求對于企業的基本面和市值等的準入門檻仍然相對較高,規模更小的中小企業通過證券市場的融資難度仍然非常大;第四,新三板是服務中小企業的重要陣地,但由于發行制度集中、交易制度比較僵硬等因素,融資端和投資端都未完全發揮理想效果。
北交所的設立將進一步深化新三板改革,設立目標中明確寫到“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這也是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又一關鍵一步。
我們認為北交所的建立將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方面有明顯利好。首先,北交所的發行條件和標準更低,服務對象“更早、更小、更低”,為更多創新型中小企業提供了機會;其次,相對傳統IPO上市路徑,“層層遞進”的轉板機制使得審核難度相對較低、確定性更強,時間安排也更為緊湊,而在再融資階段,進一步通過儲架發行、自辦發行、授權發行等方式簡化了程序;第三,從北交所的交易規則和持續督導等規則來看,北交所充分借鑒了現有板塊的規則或監督經驗,進一步改進形成更符合中小企業差異化特點的制度,有望改善新三板流動性問題,吸引更多的投資者,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便利。
根據北交所的審核和注冊程序,北交所企業發行上市由北交所方面審核,判斷發行人是否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和信息披露要求,同時也會對發行人實施現場檢查。雖然交易所審核時間原則為2個月,低于科創板和創業板,但審核要求未降低,中小企業仍然應該加強自身建設,從治理結構、業務發展、風險控制等各方面完善自我。另外,大的經濟環境仍然具有不確定性,中國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要在這種不確定性的環境中保持韌性,才能成功上市。
簡而言之,北交所的設立增加了中小企業融資的渠道,通過專精特新的明確定位有助于創新型中小企業提高自身產業的發展,綜合來看,其帶來的機遇遠多于挑戰。
NBD:作為全球知名會計師事務所,安永在中國深耕多年,服務了諸多企業登陸資本市場,公司是否統計過近年來服務的專精特新企業IPO的數量?您覺得專精特新企業在IPO過程中有哪些特征或者共性?從行業范圍上看,主要分布在哪些細分行業?
黎志光:安永非常關注北交所的設立,在其籌建過程中就上市、交易等方面積極提供意見。我們對工信部公布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進行了一定的統計,杭州啟明醫療、我武生物、海泰新光等為近年來我們服務的專精特新IPO,偏重于生命科學、醫療健康和硬核科技企業。
除了大中型客戶,安永近年來也積極服務創新型的中小民營企業。我們分析認為,專精特新企業具有業績增速高、研發支出大、盈利能力強的明顯特點,同時專精特新企業往往在細分領域具有領先的競爭優勢,重視人才的吸引和投入。
根據我們的粗略統計情況(可能存在疏漏),當前公布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A股上市公司313家,港股3家,新三板369家,主要集中在制造業,細分情況如下:
NBD:此前我們在跟隨工信部調研地方專精特新企業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專精特新企業也是地方金融部門重點關注的IPO后備軍。北交所推出后,專精特新的關注度在資本市場提升,安永在服務專精特新企業IPO這方面是否有相應摸排?目前市場情況如何?政策利好是否會帶來專精特新一級市場投資熱的情況?
黎志光:作為資本市場服務提供商,安永與各地金融部門保持密切合作關系,為眾多中國企業提供上市服務,通過舉辦活動、分析新政策、新規則和新方法為擬上市企業保駕護航。我們正在積極調研專精特新企業,梳理專精特新企業的畫像和特征。
根據安永發布的2021年一季度全球IPO趨勢報告,盡管中國監管機構實施新的IPO審查流程,大中華區的IPO交易數量和籌資額仍分別同比上升51%和121%。隨著滬港兩地互聯互通機制逐步完善,2021年上半年,中國香港仍然是全球IPO活動的重要地區之一,其中超過8成新股來自中國內地。Wind數據顯示,自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公布以來,入選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的公司8月份股價漲幅超過20%,顯示出投資者的投資熱情。在經濟復蘇和市場充裕的流動性推動下,在國家“十四五”規劃利好下,北交所的設立以及專精特新企業的重點培育下,我們預計2021年中國內地資本市場和中國香港地區資本市場將保持活躍,是重點行業企業IPO上市大年。
NBD:中國制造業一直存在“大而不強”的問題,目前有關方面也強調“強鏈”、“補鏈”,實現供應鏈自主可控;另一方面,中國的資本市場也正在發生很大的變化。我們注意到,資本市場為制造業提供服務的趨勢在過去幾年中得到了強化,怎么理解在全球經濟深刻變化下,中國資本市場和制造業的新變化?
黎志光:其實,中國政府對制造業的認識和定位已經發生了一定的變化。首先,早期隨著服務業發展,中國經濟需要從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轉型。但在全球經濟深刻變化以及新冠疫情使全球產業經濟格局大調整的背景下,制造業在全球的博弈和競爭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因制造業產業鏈相對完整、大市場、大基建和人才紅利等原因,在疫情中率先實現經濟復蘇;其次,在某些領域,資本有避實就虛的趨勢,中國也意識到制造業仍然是當前發展階段的重要根基,仍然是中國保持穩定發展的基礎;第三,在全球競爭之下,中國通過外部輸入來獲取先進技術的可能性越來越低,產業升級也因此變得非常重要。制造業要推動基礎和關鍵領域的創新,優化產業鏈和供應鏈,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以及中國制造業向硬核科技的轉型。
資本市場服務于經濟。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政府便提出了政策、制度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資本市場改革深化也將助力實體經濟產業轉型升級,助力制造業實現高質量發展。例如退市新規意在提升退市效率、從嚴管理上市公司、配合注冊制的逐步實施從而促進資本市場形成良性的優勝劣汰機制,進而實現資本配置效率的提升,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根據安永發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IPO趨勢報告,亞太IPO活動占全球總數近半(47%)。大中華區的強勁IPO勢頭反映其經濟正增長,預計中國全面實施IPO注冊制將對資本市場帶來正面影響,助力市場長遠地持續發展,優化上市企業質量。
NBD:從區域分布來看,浙江省專精特新的企業數量排名居于全國前列,從區域經濟的角度來看,怎么看待浙江省專精特新企業較多這一現象?
黎志光:截至目前,工信部已先后發布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其中,浙江省入選企業數量領跑全國,共有475家;廣東省緊隨其后,為434家;山東省位列第三,為367家。
浙江省專精特新企業較多主要是有以下幾方面原因:第一,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規模相對來說不大。這與浙江省經濟發展較為相關,浙江省產業集群效應明顯,一向是中小企業聚集地,為培育更多“小巨人”企業提供了深厚的土壤;第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通常是市場化機制自然孕育的企業。浙江省市場經濟和新經濟發育比較好,互聯網和電商等新經濟型企業的發展也為專精特新企業的培育起到了很好的支持作用;第三,浙江省為中小企業提供了充足的政策支撐。2017年3月,省政府發布了《關于推進中小微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要“推進中小微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培育‘隱形冠軍’,加快經濟轉型升級”。2018年8月,浙江省經信委發布《關于做好2018年中小微企業“專精特新”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引導并推動規模以上中小企業以打造‘隱形冠軍’為目標”,“做國內外細分市場的領導者”等目標任務。寧波市經信局也在2020年7月份發布的《寧波市聚焦關鍵核心技術打造制造業單項冠軍之城行動計劃(2020-2025)》中,提出了打造“全國制造業單項冠軍之城”的目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