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0-12 19:18:15
◎從當前看,改革有利于進一步理順“煤電”關系,保障電力安全穩定供應;從長遠看,將加快推動電力中長期交易、現貨市場和輔助服務市場建設發展,促進電力行業高質量發展。
◎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高耗能行業無序發展,會增加電力保供壓力,不利于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每經記者|張蕊 每經編輯|陳旭
10月12日,國家發改委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進一步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有關情況。
記者注意到,幾天前剛剛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對做好今冬明春電力和煤炭供應作出部署安排,明確要求改革完善煤電價格市場化形成機制。10月12日,國家發改委對外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司長萬勁松介紹,此次改革的重點是有序放開全部燃煤發電電量上網電價,擴大市場交易電價上下浮動范圍,同時推動工商業用戶都進入市場,并保持居民、農業、公益性事業用電價格穩定。
“此次改革,在‘放開兩頭’即放開發電側上網電價、用戶側銷售電價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標志著電力市場化改革又邁出了重要一步。”
萬勁松介紹,在發電側,將有序放開全部燃煤發電上網電價。我國燃煤發電電量占比高,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在發電側上網電價形成中發揮著“錨”的作用。目前,已經有約70%的燃煤發電電量通過參與電力市場形成上網電價。
在天津港煤碼頭,一輛貨車正在轉運煤炭 圖片來源:新華社
“此次改革,明確推動其余30%的燃煤發電電量全部進入電力市場,這樣將進一步帶動其他類別電源發電電量進入市場,為全面放開發電側上網電價奠定堅實基礎。”萬勁松說。
在用電側,有序放開工商業用戶用電價格。目前,大約44%的工商業用電量已通過參與市場形成用電價格。此次改革,明確提出有序推動工商業用戶都進入電力市場,按照市場價格購電,取消工商業目錄銷售電價。
尚未進入市場的工商業用戶中,10千伏及以上的工商業用戶用電量大、市場化條件好,全部進入市場;其他工商業用戶也要盡快進入。屆時,目錄銷售電價只保留居民、農業類別,基本實現“能放盡放”。
“同時,我們明確對暫未直接從電力市場購電的工商業用戶由電網企業代理購電,代理購電價格通過市場化方式形成;要求電網企業首次向代理用戶售電時,至少提前1個月通知用戶,確保改革平穩過渡。”萬勁松,這次改革標志著電力市場化改革又邁出的重要一步,核心是真正建立起了“能跌能漲”的市場化電價機制。
從當前看,改革有利于進一步理順“煤電”關系,保障電力安全穩定供應;從長遠看,將加快推動電力中長期交易、現貨市場和輔助服務市場建設發展,促進電力行業高質量發展,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服務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并將對加快推動發用電計劃改革、售電側體制改革等電力體制其他改革發揮重要作用。
近日,一位能源行業資深從業者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雙碳”背景下,國內一直致力于減少火力發電的占比,但新能源發電在短時間內還不能完全替代火電的份額,這就使電量供應產生了缺口。同時,今年煤價大幅上漲,而電價沒有相應上漲,使得電廠缺乏發電的主觀意愿,“能少發就情愿少發”,因為發電就意味著虧損。
事實上,近期確實有不少煤電企業反映經營困難,此次改革對緩解煤電企業經營困難、保障電力安全穩定供應能夠發揮哪些作用?
對此,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彭紹宗回應表示,目前,關于燃煤發電,已經有70%的電量參與了電力市場,按照“基準價+上下浮動”的市場化價格機制,通過市場交易,在上浮不超過10%、下浮原則上不超過15%的浮動幅度范圍內形成上網電價。
“近期煤炭價格明顯上漲后,一些地方電力市場的燃煤發電交易電價已實現上浮,對緩解燃煤發電企業經營困難發揮了積極作用。”
他說,此次改革明確,有序推動全部燃煤發電電量進入市場形成市場交易電價,將上下浮動的范圍擴大為原則上均不超過20%,用電多的高耗能行業市場電價不受上浮20%限制,有利于更好地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讓電價更靈活反映電力供需形勢和成本變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燃煤發電企業經營困難、激勵企業增加電力供應,抑制不合理電力需求,改善電力供求狀況,更好保障電力安全穩定供應。
問及此次《通知》中明確提出高耗能企業市場交易電價不受上浮20%限制是出于哪些考慮,萬勁松表示,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高耗能行業無序發展,會增加電力保供壓力,不利于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萬勁松說,這次改革明確高耗能企業市場交易電價不受上浮20%的幅度限制,有利于引導高耗能企業市場交易電價多上浮一些,這樣可以更加充分地傳導發電成本上升壓力,抑制不合理的電力消費、改善電力供求狀況;也有利于促進高耗能企業加大技術改造投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