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9-18 12:00:29
◎截至2021年7月12日,藍光發展累計到期未能償還的債務本息合計45.44億元,藍光發展預計不能在7月20日前完成分紅。經公司董事會審慎考慮,已同意延緩實施2020年度利潤分配方案。
◎由于綜合債務風險化解方案的制定和實施尚需一定時間,藍光發展仍然存在新增債務逾期以及流動性緊張進一步加劇的情況。
每經記者|陳利 每經編輯|魏文藝
9月17日晚間,藍光發展(600466.SH)回復上交所關于對公司2020年度利潤分配有關事項的監管工作函。藍光發展表示,截至2021年7月12日,公司累計到期未能償還的債務本息合計45.44億元,經公司董事會審慎考慮,已同意延緩實施2020年度利潤分配方案。
與此同時,公司已成立由董事長直接領導的債務應急管理專項工作組,全面開展債務風險化解整體工作。但由于綜合債務風險化解方案的制定和實施尚需一定時間,公司仍然存在新增債務逾期以及流動性緊張進一步加劇的情況。
藍光發展公告截圖
針對監管函中關于“貨幣資金的具體存放情況,未能及時、足額籌措分紅資金的具體原因”,藍光發展表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貨幣資金余額為100.29億元,其中可自由動用資金為3.30億元,各類受限或者限定用途的資金96.99億元。各類受限或者限定用途資金均無法由公司自由動用或者歸還金融機構債務。
此外,藍光發展稱,在董事會決策時,房企融資環境仍在持續收緊,公司已考慮到未來面臨的融資困難和償債壓力,但鑒于公司2021年一季度期末貨幣資金情況,加之當時公司擬出售下屬物業子公司藍光嘉寶股份,因此公司在保障公司可持續發展的情況下,為兼顧股東的合理回報提出了上述現金分紅方案,但現金分紅比例已較往年有了較大幅度的下調。
為保兌付、維護公開資本市場穩定,藍光發展采取了一系列積極的應對措施,確保了上半年境內外公開市場債務融資工具72.05億元的到期兌付。由于藍光發展動用大量自有資金保障公開市場債券兌付,同時公開市場債券再融資環境未能得到改善,金融機構對藍光發展償付能力的擔憂加劇,融資性現金流的迅速“失血”導致公司流動性出現了階段性緊張。藍光發展短期償債能力大幅削弱的同時,受到部分金融機構提前宣布債務到期的金融擠兌風險,最終觸發公司部分債務未能如期償還的情況。
截至2021年7月12日,藍光發展累計到期未能償還的債務本息合計45.44億元,藍光發展預計不能在7月20日前完成分紅。經公司董事會審慎考慮,已同意延緩實施2020年度利潤分配方案。
目前,藍光發展已成立由董事長直接領導的債務應急管理專項工作組,全面開展債務風險化解整體工作。下一步,藍光發展將全面梳理資產和負債情況,全力推動包括社會穩定、債務償付、 持續經營在內的風險化解整體方案盡快成型,并將2020年度利潤分配方案事宜納入債務化解方案中進行考慮,藍光發展將在明確具體分紅安排后及時進行披露。
關于“全面梳理公司債務規模及今年內債務到期情況,資產、資金狀況”等事項,藍光發展在回復函中表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合并口徑負債總額約1980.87億元,其中含預收房款798.13億元,有息負債規模為612.92億元。按照合同約定今年內到期的有息負債規模為198.05億元。
此外,截至2021年9月3日,藍光發展到期未能償還的債務本息合計約186.64億元。由于綜合債務風險化解方案的制定和實施尚需一定時間,藍光發展仍然存在新增債務逾期以及流動性緊張進一步加劇的情況。
公告披露,由于藍光發展出現的階段性流動性緊張及債務風險,部分金融機構及合作方向公司提起了訴訟或仲裁,截至2021年9月3日,藍光發展涉案金額累計約為76.33億元。
同時,藍光發展全力協調各方積極籌措資金,多措并舉開展自救。根據回復內容,藍光發展將履行社會主體責任,以“不逃廢債”為基本原則,加快制定綜合的債務償付方案,尋求將現有償債資源與債權人的愿望進行平衡,幫助公司恢復正常運營、重塑合理資本結構,以逐步清償現有債務,從而實現“短期脫困、中期恢復流動性、長期良性發展”。
藍光發展表示,正積極與相關方溝通協商處理方案,保障公司的持續經營,但若法院后續對案件涉及項目采取相關資產處置等措施,則將會對公司持續經營產生重大不利影響,公司業績存在著持續下滑的風險。
截至發稿,藍光發展股價報2.21元/股,最新市值為67.07億元。
(鎂刻地產原創,喜歡請關注微信號meikedichan)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