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8-21 12:15:04
近期隨著白酒、醫藥連續調整,不少頂流基金經理的產品也是跌幅明顯,有的近一個月跌幅已經超過了20%。
每經記者|黃小聰 每經編輯|葉峰
頂流基金經理愛買消費,特別是白酒,這是很早之前就有的事,反過來消費股的長牛,也成就了這些頂流基金經理。
但近期隨著白酒、醫藥連續調整,不少頂流基金經理的產品也是跌幅明顯,有的近一個月跌幅已經超過了20%?;仡櫲ツ甑字两衲瓿鯐r,部分基金就算紛紛限流,但是依然有不少投資者蜂擁而入。
這些投資者的體驗又是如何?記者從支付寶平臺的相關數據注意到,部分頂流基金經理的產品,持有6~12個月,已有9成左右的投資者出現了虧損。
頂流基金經理的基金單日跌幅超5%
8月20日,市場延續調整,上證指數跌幅超1%,創業板指跌幅超2%,如果具體到行業上,中證醫療指數跌幅7.08%,中證白酒指數跌幅6.94%。
受此影響,昨日多只基金跌幅超過6%,首當其沖就是行業ETF,比如平安中證醫藥及醫療器械創新ETF、永贏中證全指醫療器械ETF、華寶中證醫療ETF,還有多只相關的主題基金,比如前海開源醫療健康、長盛醫療行業等。
另外,多位頂流基金經理的產品,單日跌幅也超過了5%,比如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中歐醫療創新;劉彥春管理的景順長城新興成長、景順長城鼎益等。
對于近期醫藥板塊的調整,諾德基金研究員朱明睿:“可能有幾方面的原因,一是,部分制藥企業因帶量采購影響,業績承壓明顯;二是帶量采購政策從藥品和高值耗材往中小器械和部分醫藥消費品(不占用醫保資源)延伸的擔憂,目前來看中小器械和醫療消費品(不占用醫保資源)集采的可能性還是比較低的,市場有些過度反應;三是,由近期教育和互聯網政策導致的外資偏好改變,港股與外資持股較多的A股醫藥標的產生了較大回撤。”
“對于第一種情況,這類企業建議關注其是否能順利轉型,實現全球化銷售,如果僅能在國內市場銷售,未來較長時間確實會比較困難;而資金偏好的改變,從長期來看,只要公司未來盈利的邏輯沒有發生變化,估值大概率最終還會回到合理的位置,這個時候的下跌可能反而是很好的買入機會。”朱明睿進一步說道。
大成基金則指出,“市場上流傳的關于白酒市場的監管通知降低了市場對此前的頂流熱門板塊白酒的情緒,白酒領跌消費板塊。情緒端方面,該通知被市場解讀為白酒行業限價的信號,引發投資者對白酒行業盈利能力的擔憂。資金端方面,該通知以打壓投機資本為主,包括二級市場并購白酒以及借醬酒題材炒作的資本,以及一級市場追逐白酒尤其醬酒的資本。而炒作白酒的資金紛紛“離場”,客觀上會短期引起一些回落。此外,和醫藥類似,市場同樣擔心后續政策會影響消費行業基本面業績的增長。”
多只頂流基金90%左右的投資者出現虧損
其實,醫藥、白酒等消費行業的調整,也不是本周才出現,近期一直處于持續的調整中。
從近一個月的業績表現也能發現,由于醫藥、白酒行業的調整,頂流基金經理的不少產品同樣排在跌幅榜靠前的位置,有的跌幅已經超過了20%。比如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21日,近一個月,劉彥春管理的景順長城績優成長、景順長城鼎益等多只基金跌幅超過20%,王宗合管理的鵬華成長價值跌幅超過19%,鵬華中國50和鵬華產業精選跌幅超過18%。
記者從支付寶的相關數據還注意到,隨著調整的持續,投資者浮虧的比例也在不斷提升,有的產品持有6~12個月,虧損的人數已經接近9成,甚至是超過9成。
比如易方達藍籌精選混合,持有6個月以內,65%的投資者虧5%以上,持有6~12個月,已有92%的投資者虧5%以上;還有易方達亞洲精選,持有6-12個月,已有88.3%的投資者虧10%以上,如果加上虧10%以內的投資者,累計也在9成左右。
(數據來源:支付寶,易方達藍籌精選混合)
再看景順長城績優成長,持有6個月以內的投資者,已有67%出現了5%以上的虧損,持有6~12個月的投資者,88.4%的投資者虧5%以上,如果加上虧損5%以內的投資者,則同樣已經在9成左右。
(數據來源:支付寶,景順長城績優成長)
對于去年底今年初蜂擁而入的這部分投資者來說,如果持有至今,投資體驗可能并不太好,當然,6~12個月的時間,并不算是一個較長的時間,如果進一步拉長時間來看,可以發現,這些基金如果持有1~3年,依然有超過50%的投資者實現了5%以上的收益,3年以上,有90%投資者賺5%以上。
因此,投資者還是應該以更長期的心態來看待市場調整,這些在市場各種牛熊行情中磨練出來的頂流基金經理,也不只一次經歷過類似的調整。
從另一方面來看,當這些行業不斷調整后,其實吸引力也在不斷增加,風險的另一面往往就是機會,可能短期會有較大的波動,但在不少業內人士眼里,只要行業的成長性和空間足夠大的話,可能每一次大的調整,反而都是介入的好時機。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