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8-20 21:21:09
上海、深圳兩地交易所分別就科創板、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證券發行與承銷業務實施細則做出修訂,并征求意見。
每經記者 任飛 每經編輯 葉峰
8月20日,上海、深圳兩地交易所分別就科創板、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證券發行與承銷業務實施細則做出修訂,并征求意見。均就拓展詢價機制下的有效報價區間方面,將高價剔除比例從不低于10%調整為不超過3%,同時,剔除最高報價部分后公募基金、社?;?、養老金、企業年金基金等需披露報價中位數和加權平均數等信息。
分析人士指出,方案或將改善目前詢價過程中,機構抱團底價參與的“串價”行為,有效維護詢價公平和發行人利益。據悉,上交所規定,應當安排不低于本次網下發行股票數量的50%優先向公募等產品,深交所則將比例提升至70%。
高價剔除范圍縮至3%,網下申購成功率或增加
“最高價剔除的比例收窄能提高網下申購的成功率。”這既是目前市場詢價機制中最困擾機構投資人的因素,也是本次意見稿中修訂的重要內容。一位來自上海的投資界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以往高比例的剔除機制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機構對擬上市企業給予高估值。
根據本次上海、深圳兩地交易所分別就科創板、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證券發行與承銷業務實施細則做出的修訂,均就拓展詢價機制下的有效報價區間方面,將此前將高價剔除比例從不低于10%調整為不超過3%。
自注冊制試點科創板、創業板推行以后,曾經的23倍首發上市市盈率上限被打破,企業IPO的市盈率只有范圍沒有固定的值,因此,在符合特定板塊上市總市值要求前提下,新股發行前的詢價過程中,網下投資者的報價不僅影響最終募資規模,也對企業首發上市時的市值影響巨大。
“雖一定程度上打擊了部分企業上市融資‘圈錢’的意圖,但由于有詢價‘高壓線’存在,機構要想獲得配售資格,就要在報價上錙銖必較。”前述投資人表示,這并非是在考慮成本,而是稍有不慎,就會被游戲規則刷掉。
去年9月16日,上緯新材就新股發行前的詢價結果進行公示,結果在有效的415名機構投資者中,有399家統一報出2.49元/股的價格,按照擬發行總股本4.032億股計算,剛剛超過擬登陸科創板的最低10億總市值要求。而在剔除無效報價和最高報價后網下投資者剩余報價信息中,公募產品、基金管理公司、保險公司等一眾機構投資者的報價中位數、加權平均數均為2.49元/股。
按照彼時執行的高價剔除機制,即使報價高于2.49元/股,也有可能歸入要剔除的前10%最高價范圍內,彼時投資界對抱團報出低價的做法反應強烈,對于淘汰比例范圍的劃定有可能增加機構“串價”詢價的聲討不絕于耳。
網下發行股優先向公募基金等機構配售
詢價機構的抱團探底影響擬上市企業的估值,“但中標數量有限,機構或已經在詢價之初形成共識。”前述投資人表示,中位數和平均數能看出是不是有人在巧合串供,但僅此一計不足以溯本清源。
記者看到,本次征求意見稿中,還對強化報價行為的監管方面做出指示,深交所增加了監管處罰力度,明確對投資者的內控制度及存檔要求,明確交易所向投資者采取的相關監管措施,補充列示網下投資者報價違規具體情形;明確對于涉嫌違法違規或犯罪的,將上報證監會查處,或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此外,兩家交易所繼續對以公募基金等機構參與網下發行配售給予政策上的傾斜,深交所要求,發行人應當安排不低于本次網下發行數量的70%優先向公募基金、社保基金、養老金、企業年金基金和保險資金配售。公募基金、社保基金、養老金、企業年金基金和保險資金有效申購不足安排數量的,發行人和主承銷商可以向其他符合條件的網下投資者配售剩余部分。
上交所則要求,應當安排不低于本次網下發行股票數量的50%優先向公募產品(包括為滿足不符合科創板投資者適當性要求的投資者投資需求而設立的公募產品)、社保基金、養老金、根據《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辦法》設立的企業年金基金(以下簡稱企業年金基金)和符合《保險資金運用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的保險資金(以下簡稱保險資金)配售。
同時,兩家交易所均表示,公募基金、社保基金、養老金、企業年金基金和保險資金的配售比例或中簽率不得低于其他投資者。其中,深交所明確,發行人向公募基金、社保基金、養老金、企業年金基金和保險資金外的其他投資者進行分類配售的,應當保證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資金的配售比例或中簽率不低于其他投資者。
前述投資人表示,加大網下配售的機構投資者比重有助于發揮長期資本優勢,“特別對于公募基金來說,是機構投資者中離二級市場最近的一批,能起到壓艙石和穩定劑的作用,對資本間接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益處良多。”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