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科創板開市兩周年:大漲與破發齊現,“硬科技”底色凸顯,減持潮未現

每日經濟新聞 2021-07-22 09:26:50

◎除“硬科技”屬性凸顯外,科創板改革的“試驗田”作用得到較好發揮。“科創板設置了更寬容的上市標準,目前已有20多家未盈利的企業在科創板上市,對特殊公司或重要公司也有特別支持,VIE架構和紅籌企業也有成功登陸科創板(的),這進一步激發了市場活力。”一位投行人士表示。

◎雖然在發行價上博弈激烈,但在二級市場絕大多數科創板公司上市后均大幅上漲。

◎“解禁不是很重要,因為解禁不代表減持。根據我們的測算,目前科創板解禁后的減持比例大概就3%左右。”廣發證券資深策略分析師曹柳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整體來看,產業資本的減持還是比較平穩,沒有出現解禁后減持潮的情況。

每經記者|朱萬平    每經編輯|張海妮    

2021年7月22日,科創板迎來開板兩周年。兩年間,科創板IPO融資額超過3800億元,占同期A股融資額逾4成,板塊市值從零起步,如今突破5萬億元。

站在兩周年的關口回望,作為A股市場改革的“試驗田”,科創板改革的整體效果較好,符合預期。總體來看,在堅持“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的工作方針,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改革理念,推動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這項重大改革平穩落地。

“目前科創板推行約兩年多時間,它提高了A股的包容性和市場化程度。在包容性上,非營利、VIE架構、同股不同權、分拆的企業也可以上市;在市場化上,打破了此前IPO發行市盈率23倍的紅線,可謂成績顯著。”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

“科創板特色還是科創屬性和包容性,聚焦于科創屬性。”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稱,對公司盈利能力、股權結構、差異化表決權等的寬容性大大增加。不過,科創板運行兩年,尚未經過一輪牛熊周期的檢驗,未來科創板如何更好地助力實體經濟,特別是助力硬科技企業更好發展,依然任重道遠。 

科創板開板兩周年,“硬科技”底色凸顯

“總體而言,科創板樹立起了‘硬科技’形象。盡管有少數公司被質疑科創屬性不足,但不少標桿還是不錯的,市場也發揮了價值發現作用。”王驥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科創板在生物醫藥、半導體和高端裝備制造業等方面,已形成了一些集聚效應。 

數據顯示,科創板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三大行業上市公司占比合計超過70%。而截至7月19日,科創板上市公司有311家,總市值超過5萬億元。兩年間,科創板IPO融資超過3800億元,占同期A股IPO融資額超過43%。 

“硬科技”更加凸顯也體現在研發投入上,去年科創板公司研發投入與營收之比的中位數為9%,研發人員占公司人員總數比重平均為28.6%,平均擁有發明專利104項,均高于A股其他板塊。  

在成長性方面,去年科創板上市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59%。截至7月16日,科創板有98家公司發布上半年業績預告,超六成公司業績預喜。其中康希諾-U(688185,SH)預計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495倍~545倍,凈利潤為9億元~10.5億元,同比扭虧。 

除“硬科技”屬性凸顯外,科創板改革的“試驗田”作用得到較好發揮。“科創板設置了更寬容的上市標準,目前已有20多家未盈利的企業在科創板上市,對特殊公司或重要公司也有特別支持,VIE架構和紅籌企業也有成功登陸科創板(的),這進一步激發了市場活力。”一位投行人士表示。

市場定價博弈趨向“買方市場”,大漲與破發齊現 

經過兩年的運行,科創板企業IPO定價也更趨成熟和有效。開板之初,科創板股票較為稀缺,市場更加偏向于“賣方市場”,擬IPO公司和承銷商的話語權相對更大,掌握定價權,而隨著科創板快速擴容,市場標的越來越多,在流動性變化的背景下,風向變了,市場更偏向于“買方市場”。 

這表現在一級詢價市場上,買賣雙方博弈激烈,不少賣方價格被壓低。根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今年上半年,243家IPO公司平均首發市盈率(攤薄,下同)為29.19倍。分季度來看,今年二季度的平均發行市盈率明顯低于一季度。比如今年6月上市的鐵建重工(688425,SH)首發市盈率只有11倍。今年以來,科創板公司首發市盈率在20倍及以下的比比皆是。 

雖然在發行價上博弈激烈,但在二級市場絕大多數科創板公司上市后均大幅上漲。其中上市首日漲幅超過100%的個股就有205只,占比超過65%。而今年6月23日上市的納微科技(688690,SH)上市首日最高上漲約14倍,打破了科創板新股首日漲幅紀錄,成為近兩年來的最牛新股。

 

不過,多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科創板新股在上市首日大漲,也與“買方市場”下發行價被壓低有關。而發行價的壓低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新股上市首日的股價暴漲。例如,龍騰光電的發行價就僅為1.22元/股,但上市首日卻暴漲超過7倍。  

除上市首日大漲外,也有上百家公司在上市首日后繼續大漲。以美迪西為例,美迪西在上市首日大漲71%,以71元/股收盤,此后又繼續上漲,階段高點達580元/股(前復權)。類似的還有安恒信息、明微電子、泰坦科技、佰仁醫療等。

不過,激烈市場博弈下,也讓許久以來的“新股不敗”神話終于走下神壇。到目前為止,科創板破發個股有20多只。比如,開普云(688228,SH)的首發價格為59.26元/股,而以后復權價格計算,截至7月19日開普云的收盤價為37.3元/股,較發行價跌幅超過37%。 

“破發的出現,說明市場機制在起作用。我們應該借助這個趨勢,讓市場自己能夠解決問題,讓新股破發常態化,這樣從新股發行環節,市場就能起到調節作用,而不僅僅是監管的調節。把監管的調節,讓位給市場的調節,這個市場就成熟了。”聯儲證券投行業務負責人尹中余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7月迎超2300億解禁高峰,產業資本減持力度弱 

目前,科創板普遍較首發價格浮盈豐厚。其中,納微科技、美迪西等浮盈都在10倍以上,20多家公司浮盈在5倍以上,而IPO前入股的資本成本較發行價更低,浮盈更豐厚。在科創板兩周年之際,也將迎來2021年的解禁潮。

Wind資訊顯示,截至7月19日,今年7月~12月,對應的解禁市值分別為2355.71億元、1362.78億元、599.84億元、479.40億元、470.78億元及805.63億元。其中,7月的解禁市值占2021年科創板解禁總市值近四分之一,僅次于2020年同期3527.37億元的規模,成為科創板開板以來第二大解禁高峰。 

而在今年7月將解禁的2300億元市值中,中芯國際解禁超過410億元、奇安信解禁396多億元、寒武紀、君實生物、孚能科技分別解禁超過240億元、230億元和210億元。解禁高峰來襲背景下,市場難免擔憂賺得盆滿缽滿的初期投資者會落袋為安、集中減持,從而對指數形成壓力。 

“解禁不是很重要,因為解禁不代表減持。根據我們的測算,目前科創板解禁后的減持比例大概就3%左右。”廣發證券資深策略分析師曹柳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整體來看,產業資本的減持還是比較平穩,沒有出現解禁后減持潮的情況。 

而根據7月14日浙商證券發布的研報,今年以來,產業資本減持規模整體上隨解禁規模的變動而波動。其中,今年2月中旬為減持高峰期,減持規模約在150億元左右,之后下滑到數十億元。不過,從今年5月開始,減持規模有所擴大,但尚未超過年初高峰時的水平。 

實際上,早在去年7月,第一波解禁高峰來臨時,為緩解可能存在的對市場的沖擊,上交所便出臺了減持新規,出臺了向特定機構投資者詢價轉讓和配售方式減持的實施細則,這種非公開減持,不僅方式更靈活,也減少了對二級市場的沖擊。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孫嘉夏 攝(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2021年7月22日,科創板迎來開板兩周年。兩年間,科創板IPO融資額超過3800億元,占同期A股融資額逾4成,板塊市值從零起步,如今突破5萬億元。 站在兩周年的關口回望,作為A股市場改革的“試驗田”,科創板改革的整體效果較好,符合預期。總體來看,在堅持“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的工作方針,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改革理念,推動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這項重大改革平穩落地。 “目前科創板推行約兩年多時間,它提高了A股的包容性和市場化程度。在包容性上,非營利、VIE架構、同股不同權、分拆的企業也可以上市;在市場化上,打破了此前IPO發行市盈率23倍的紅線,可謂成績顯著。”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 “科創板特色還是科創屬性和包容性,聚焦于科創屬性。”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稱,對公司盈利能力、股權結構、差異化表決權等的寬容性大大增加。不過,科創板運行兩年,尚未經過一輪牛熊周期的檢驗,未來科創板如何更好地助力實體經濟,特別是助力硬科技企業更好發展,依然任重道遠。 科創板開板兩周年,“硬科技”底色凸顯 “總體而言,科創板樹立起了‘硬科技’形象。盡管有少數公司被質疑科創屬性不足,但不少標桿還是不錯的,市場也發揮了價值發現作用。”王驥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科創板在生物醫藥、半導體和高端裝備制造業等方面,已形成了一些集聚效應。 數據顯示,科創板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三大行業上市公司占比合計超過70%。而截至7月19日,科創板上市公司有311家,總市值超過5萬億元。兩年間,科創板IPO融資超過3800億元,占同期A股IPO融資額超過43%。 “硬科技”更加凸顯也體現在研發投入上,去年科創板公司研發投入與營收之比的中位數為9%,研發人員占公司人員總數比重平均為28.6%,平均擁有發明專利104項,均高于A股其他板塊。 在成長性方面,去年科創板上市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59%。截至7月16日,科創板有98家公司發布上半年業績預告,超六成公司業績預喜。其中康希諾-U(688185,SH)預計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495倍~545倍,凈利潤為9億元~10.5億元,同比扭虧。 除“硬科技”屬性凸顯外,科創板改革的“試驗田”作用得到較好發揮。“科創板設置了更寬容的上市標準,目前已有20多家未盈利的企業在科創板上市,對特殊公司或重要公司也有特別支持,VIE架構和紅籌企業也有成功登陸科創板(的),這進一步激發了市場活力。”一位投行人士表示。 市場定價博弈趨向“買方市場”,大漲與破發齊現  經過兩年的運行,科創板企業IPO定價也更趨成熟和有效。開板之初,科創板股票較為稀缺,市場更加偏向于“賣方市場”,擬IPO公司和承銷商的話語權相對更大,掌握定價權,而隨著科創板快速擴容,市場標的越來越多,在流動性變化的背景下,風向變了,市場更偏向于“買方市場”。 這表現在一級詢價市場上,買賣雙方博弈激烈,不少賣方價格被壓低。根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今年上半年,243家IPO公司平均首發市盈率(攤薄,下同)為29.19倍。分季度來看,今年二季度的平均發行市盈率明顯低于一季度。比如今年6月上市的鐵建重工(688425,SH)首發市盈率只有11倍。今年以來,科創板公司首發市盈率在20倍及以下的比比皆是。 雖然在發行價上博弈激烈,但在二級市場絕大多數科創板公司上市后均大幅上漲。其中上市首日漲幅超過100%的個股就有205只,占比超過65%。而今年6月23日上市的納微科技(688690,SH)上市首日最高上漲約14倍,打破了科創板新股首日漲幅紀錄,成為近兩年來的最牛新股。 不過,多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科創板新股在上市首日大漲,也與“買方市場”下發行價被壓低有關。而發行價的壓低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新股上市首日的股價暴漲。例如,龍騰光電的發行價就僅為1.22元/股,但上市首日卻暴漲超過7倍。 除上市首日大漲外,也有上百家公司在上市首日后繼續大漲。以美迪西為例,美迪西在上市首日大漲71%,以71元/股收盤,此后又繼續上漲,階段高點達580元/股(前復權)。類似的還有安恒信息、明微電子、泰坦科技、佰仁醫療等。 不過,激烈市場博弈下,也讓許久以來的“新股不敗”神話終于走下神壇。到目前為止,科創板破發個股有20多只。比如,開普云(688228,SH)的首發價格為59.26元/股,而以后復權價格計算,截至7月19日開普云的收盤價為37.3元/股,較發行價跌幅超過37%。 “破發的出現,說明市場機制在起作用。我們應該借助這個趨勢,讓市場自己能夠解決問題,讓新股破發常態化,這樣從新股發行環節,市場就能起到調節作用,而不僅僅是監管的調節。把監管的調節,讓位給市場的調節,這個市場就成熟了。”聯儲證券投行業務負責人尹中余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7月迎超2300億解禁高峰,產業資本減持力度弱 目前,科創板普遍較首發價格浮盈豐厚。其中,納微科技、美迪西等浮盈都在10倍以上,20多家公司浮盈在5倍以上,而IPO前入股的資本成本較發行價更低,浮盈更豐厚。在科創板兩周年之際,也將迎來2021年的解禁潮。 Wind資訊顯示,截至7月19日,今年7月~12月,對應的解禁市值分別為2355.71億元、1362.78億元、599.84億元、479.40億元、470.78億元及805.63億元。其中,7月的解禁市值占2021年科創板解禁總市值近四分之一,僅次于2020年同期3527.37億元的規模,成為科創板開板以來第二大解禁高峰。 而在今年7月將解禁的2300億元市值中,中芯國際解禁超過410億元、奇安信解禁396多億元、寒武紀、君實生物、孚能科技分別解禁超過240億元、230億元和210億元。解禁高峰來襲背景下,市場難免擔憂賺得盆滿缽滿的初期投資者會落袋為安、集中減持,從而對指數形成壓力。 “解禁不是很重要,因為解禁不代表減持。根據我們的測算,目前科創板解禁后的減持比例大概就3%左右。”廣發證券資深策略分析師曹柳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整體來看,產業資本的減持還是比較平穩,沒有出現解禁后減持潮的情況。 而根據7月14日浙商證券發布的研報,今年以來,產業資本減持規模整體上隨解禁規模的變動而波動。其中,今年2月中旬為減持高峰期,減持規模約在150億元左右,之后下滑到數十億元。不過,從今年5月開始,減持規模有所擴大,但尚未超過年初高峰時的水平。 實際上,早在去年7月,第一波解禁高峰來臨時,為緩解可能存在的對市場的沖擊,上交所便出臺了減持新規,出臺了向特定機構投資者詢價轉讓和配售方式減持的實施細則,這種非公開減持,不僅方式更靈活,也減少了對二級市場的沖擊。
科創板開市兩周年 大漲 破發 硬科技 減持潮 新一代信息技術 生物醫藥 高端裝備 康希諾 賣方市場 買方市場 鐵建重工 納微科技 股價暴漲 龍騰光電 1元股 美迪西 安恒信息 明微電子 泰坦科技 佰仁醫療 中芯國際 開普云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日韩人人爽 | 尤物视频国产一区 |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一区二区 | 一区二区三区韩国电影 | 中文在线一区精品 | 重口另类在线播放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