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5-07 13:55:30
每經編輯|何小桃
昨晚,投資界傳來一則令人悲傷的消息:
耶魯大學發布消息稱,投資大師、耶魯大學首席投資官大衛·史文森于5日因癌癥去世,享年67歲。
前摩根史丹利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巴頓·畢格史曾表示:“世界上只有兩位真正偉大的投資者,他們是史文森和巴菲特。”
除了其教父級的投資地位,在中國,史文森因其為張磊的導師身份而被熟知。作為大衛·史文森的學生、高瓴資本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張磊凌晨2點發文哀悼恩師,感慨“傳奇永不落幕”。
大衛·史文森是誰?
北京時間5月6日晚間,耶魯大學以“紀念大衛·史文森”為題在其官網發布了悼念信,由現任校長蘇必德(Peter Salovey)撰寫。
蘇必德在信中稱,大衛·史文森在與癌癥進行了長期而勇敢的斗爭后,于昨天(當地時間5月5日)晚上去世。本周一,大衛·史文森和他的老朋友兼同事高橋院長(Dean Takahashi)講授了投資分析這一學期的最后一節課,他們共同執教了35年。
哀悼信中介紹了大衛·史文森的過往經歷和成就。1980年獲得耶魯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后,大衛·史文森曾在所羅門兄弟公司和雷曼兄弟公司工作,1985年回到耶魯領導學校的投資辦公室。在他的指導下,耶魯捐贈基金投資業績斐然,使他成為機構投資者中的傳奇人物。
大衛·史文森初接手時,耶魯大學捐贈基金只有13億美元,截至2020年6月30日,基金規模達到312億美元。耶魯大學捐贈基金是美國表現最好的大型機構投資者之一。在截至2020年6月的10年間,耶魯基金產生了10.9%的年回報率,在八所常春藤盟校中排名第一,在過去20年里,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的年回報率為9.9%。
從投資策略上看,大衛·史文森對耶魯基金的資產配置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此前該基金主要投資于美國國內股票和債券,大衛·史文森分散風險,引入海外股票、大宗商品等資產類別,并且配置私募股權為主的高收益低流動性資產,并引入新資產類別,配置量化對沖等新型產品。
正如耶魯大學校長蘇必德在聲明中所寫的那樣:“大衛革新了機構投資的格局,他的思想在耶魯之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作為一名天生的老師,他培養了一代機構投資者,這些人后來在其他學院和大學的投資辦公室擔任領導。”
大衛·史文森為后世留下了兩本著作,一本是《非凡的成功:個人投資的制勝之道》,另一本是《機構投資的創新之路》。”
大衛·史文森也多次談及擇時的問題,在耶魯大學的《金融市場》公開課客座演講時,他提到:“金融市場上最普遍的問題就是投資期限太短,只關注基金的季度收益率是相當不妥當的。你無法靠只持續了一個季度的投資,或月進月出的方式來獲得巨額收益。只有通過將投資延長至三年、四年乃至五年,才會出現大量的獲利機會,沉迷于愚蠢的短線操作是無法得到這些機會的。”
張磊連夜撰文哀悼:
傳奇永不落幕
除了其教父級的投資地位,在中國,史文森因其為高瓴資本張磊的導師而被熟知。
張磊曾說求學和職業生涯中,耶魯大學基金是他的一大轉折點。
史文森給張磊上過課,但第一次近距離接觸是在耶魯投資辦公室的面試室里,他不茍言笑,面對來自中國的留學生,沒有一絲驚訝,在面試過程中,張磊面對自己不懂的問題時回答“我不知道”,這反而讓史文森感到驚訝,因為其他學生就算不懂也要假裝精通侃侃而談,而張磊的坦誠卻打動了史文森,因為在他心里,誠實比能力重要。
在耶魯辦公室實習,讓張磊真正從投資的角度理解了金融體系的本質,包括供求配置、風險管理、支付清算,更重要的是改善公司的治理結構,這些經歷讓張磊構建了一套獨立的研究系統,掌握了尋找獨特視角觀察和判斷的能力。
史文森與張磊
2005年6月高瓴剛剛成立,2005年,獲得MBA文憑的張磊說服耶魯大學捐贈基金,交給他2000萬美元資金用于投資中國新興公司。雖然規模不大,但基金的自由度非常高,投資范圍可以橫跨天使、VC、PE和二級證券市場。
而張磊也給了恩師頗為豐厚的回報,高瓴資本已經累計給斯文森的投資帶來了十幾億美金的收益。
張磊在《價值》一書中說:
“許多時候的人生際遇,是上天無意間給你打開的一扇窗,而你恰好在那里,某種意義上,是耶魯投資辦公室定位了我今后事業的坐標系,讓我決定進入投資行業。”
導師去世,張磊凌晨2點發文哀悼,感慨“傳奇永不落幕”,追憶了他與導師的過往點滴。
附張磊悼念信原文:
多位私募大咖社交媒體發文
深受海外投資理念影響的中國投資人也為這位投資教父的離世表示惋惜。但斌、王慶、楊天南等多位中國知名投資人在社交媒體發文悼念。
東方港灣董事長但斌表示:“看到投資大師、耶魯大學首席投資官大衛·斯文森辭世的消息有點震驚,才67歲,對于投資人也是在最好的年華!一代傳奇落幕。”
金石致遠CEO楊天南轉發了大衛·史文森離世的消息,并稱其為“一位偉大的投資家”。
重陽投資總裁王慶則轉發了有關大衛·史文森的一篇舊文,以表紀念。
編輯|何小桃 杜恒峰
校對|盧祥勇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上海證券報、券商中國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