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4-14 23:13:22
◎征求意見稿提出,到2025年,我國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基本普及數字化,重點行業骨干企業初步實現智能轉型。到2035年,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全面普及數字化,骨干企業基本實現智能轉型。
每經記者|張蕊 每經編輯|陳旭
4月14日,工信部就《“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截止日期為2021年5月13日。
該征求意見稿提出,到2025年,我國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基本普及數字化,重點行業骨干企業初步實現智能轉型。到2035年,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全面普及數字化,骨干企業基本實現智能轉型。
征求意見稿還明確了2025年的具體目標,其中提到供給能力明顯增強。智能制造裝備和工業軟件技術水平和市場競爭力顯著提升,國內市場滿足率分別超過70%和50%。主營業務收入超50億元的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達到10家以上。
我國正大力推動傳統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 圖片來源:新華社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貫穿于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制造活動各個環節,具有自感知、自決策、自執行、自適應、自學習等特征,旨在提高制造業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的先進生產方式。
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徐曉蘭此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智能制造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新型生產方式,能推動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培育制造業新業態、新模式,支撐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深化落實制造強國戰略的重要抓手。
她表示,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一方面,能夠培育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新業態,培育新經濟增長點;另一方面,能夠推動傳統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加快制造業生產方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變革,加快要素流動效率,切實提升全要素生產率。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在“深入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章節也提到,要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工程,發展服務型制造新模式,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事實上,“十三五”以來,我國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已經得到顯著提升,發展態勢良好。
在供給能力方面,我國智能制造裝備國內市場滿足率超過50%,主營業務收入超10億元的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達43家。支撐體系逐步完善,構建了國際先行的標準體系,發布國家標準285項,主導制定國際標準28項;培育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70余個。
推廣應用成效也十分明顯,試點示范項目生產效率平均提高45%、產品研制周期平均縮短35%、產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35%,涌現出離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網絡協同制造、遠程運維服務等新模式新業態。
記者梳理發現,在今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各地接連召開的地方兩會上,加快智能制造成為多地2021年部署的重點工作,數字車間、智能工廠等成為頻繁被提及的熱詞。
在徐曉蘭看來,目前我國智能制造已經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并取得積極成效,已初步具備大規模發展的基礎。
征求意見稿提出了四項重點任務:加快系統創新,增強融合發展新動能;深化推廣應用,開拓轉型升級新路徑;加強自主供給,壯大產業體系新優勢;夯實基礎支撐,構筑智能制造新保障。
在加快系統創新方面,征求意見稿明確提出,要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聚焦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制造全過程,突破設計仿真、混合建模等基礎技術,開發應用增材制造、超精密加工等先進工藝技術,攻克智能感知、高性能控制、人機協作、精益管控、供應鏈協同等共性技術,研發人工智能、5G、大數據、邊緣計算等在工業領域的適用性技術。
在加強自主供給方面,征求意見稿提出要大力發展智能制造裝備。針對感知、控制、決策、執行等環節的短板弱項,加強用產學研聯合創新,突破一批“卡脖子”基礎零部件和裝置。
工業軟件對于制造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包括編程、數據建立分析、設備驅動、程序更改、傳感器應用等都要依賴軟件技術,但經過多年發展,我國的重要工業軟件仍嚴重依賴國外。
徐曉蘭表示,要破解這種局面,我國應順應當前產業發展趨勢,把握新一輪產業發展契機,大力發展國產工業軟件,打造自主可控工業軟件體系。
具體來看,首先是要加強頂層設計,從國家戰略高度統籌推進工業軟件國產化工作。其次,要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推動工業APP等新模式發展,打造一批匯聚大量活躍創新主體和開發者的開源社區及平臺。再次,要聚焦集成應用,深化國產工業軟件與智能傳感終端的融合發展。此外,還要注重基礎研發教育,培育用戶習慣和市場需求建立良性循環的商業模式。
這次征求意見稿也對工業軟件提出具體要求,明確提出要合力發展工業軟件產品。支持軟件企業、裝備制造商、用戶、科研院所強化協同,聯合開發面向產品全生命周期和制造全過程各環節的核心軟件,研發嵌入式工業軟件及集成開發環境,研制面向細分行業的集成化工業軟件平臺。推動工業知識軟件化和架構開源化,加快推進工業軟件云化部署。依托重大項目和骨干企業,開展安全可控工業軟件應用示范。
征求意見稿還專門設置了“工業軟件突破提升行動”專欄,列出了研發設計類軟件、生產制造類軟件、經營管理類軟件等6類需突破的軟件。明確到2025年,突破一批研發設計軟件,開發一批行業專用軟件,控制執行、生產制造和經營管理等軟件市場競爭力進一步提升,研發一批達到國際同類水平的新型軟件。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