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杭州大動作!有些區沒了,有些區新成立,如此騰挪為了什么?

每日經濟新聞 2021-04-10 20:21:59

每經記者|楊棄非    每經編輯|劉艷美 盧祥勇    

杭州,這座長三角市區陸域面積最大的城市,迎來20年間第四輪空間結構調整。

4月9日,浙江省政府官網發布通知,杭州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已獲國務院批復同意。同日,杭州部分行政區劃優化調整實施動員部署會議召開。

4953107951986799616.png

圖片來源:網頁截圖

經過此番調整,杭州市下轄10個區、2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分別為:上城區、拱墅區、西湖區、濱江區、蕭山區、余杭區、臨平區、錢塘區、富陽區、臨安區、桐廬縣、淳安縣、建德市。

91359270598594560.gif

總體建制數量不變,但內部結構已然“大換血”。

上城區與江干區合并、下城區和拱墅區合并、余杭區一分為二、錢塘新區由功能區升格為行政區……調整范圍之廣,可見杭州魄力之大。

2019年,杭州人口增量一舉超越深圳,躍居全國第一,由此晉升千萬人口城市。不過,經濟快速增長和人口持續流入的另外一面是,“區域空間不協調、產業布局不合理、人口密度不均衡、空間規劃不協同等問題日益凸顯,已成為制約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瓶頸”。

此次行政區劃調整,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出臺。此前,杭州“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打造“一核九星”特大城市新型空間格局——即“城市核心區+9個郊區新城”,其實就已透露出一些“蛛絲馬跡”。而此番調整落地,能否帶動杭州向“世界一流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發起沖刺?

9064424782095924224.jpeg

調整后的杭州行政區劃示意圖 圖片來源:杭州日報

2835140754507811840.png

重塑

在此之前,21世紀以來的20年間,杭州已經歷3次空間結構調整——

2001年,蕭山、余杭撤市建區,與原來六個區構成“新杭州”,市區面積由此從683平方公里擴大到3068平方公里,在當時的副省級城市中由倒數第1位升至5位;

2014年,1808平方公里的富陽撤市建區,市區面積增至4876平方公里;

2017年,臨安撤市建區,市區面積猛增64%至8002.8平方公里,杭州成為長三角市區陸域面積最大的城市。

《2020年杭州統計年鑒》顯示,位于市中心的上城區、下城區面積均不足30平方公里,臨安、蕭山等郊區面積卻有上千平方公里,差距巨大。

4751712276493730816.jpeg

其中,下城區人口密度高達17954人/平方千米,上城區、拱墅區分別為13260人/平方千米、8366人/平方千米,典型的“僧多粥少”。全市人口密度最高的下城區與密度最低的淳安縣(81人/平方千米),相差超過200倍。

一組更直觀的反差數據是,上城區、下城區、拱墅區3個區,以占杭州全市0.7%的土地面積,承載了全市14%的人口。

不僅如此,杭州上城、下城等老城區小學、初中名校眾多,優質醫療、教育資源密集。而外圍江干、拱墅、蕭山、余杭等城區,則備受優質公共服務供給相對不足困擾。正是因此,在4月9日的動員大會上,杭州市委書記周江勇著重提到,要把優化布局作為著力點,切實解決人口密度和公共服務供給不均衡的突出矛盾。

這只是杭州新一輪城市空間格局重塑的第一步。

根據規劃,未來5年,杭州將按照“多中心、網絡化、組團式、生態型”的原則,加快構建“一核九星、雙網融合、三江綠楔”的新型特大城市空間格局。

3049128032572865536.png

杭州“一核九星”示意圖 圖片來源:都市快報

具體而言,就是要引導城市核心區過度密集區塊人口向郊區新城疏散、城市新流入人口向郊區新城集聚,有效遏制城市單體規模無序蔓延,形成“眾星拱月”的組團式發展形態。

2835140754507811840.png

新機

同樣有望得到進一步緩解的,還有杭州的產業發展瓶頸。

面對制造業占比下降過快問題,兩年前,杭州提出“新制造業計劃”,制造業隨即成為杭州產業發展的“關鍵詞”。

2734697606799723520.jpeg

圖片來源:攝圖網

區域經濟理論指出,有怎樣的產業經濟地理,將決定城市有怎樣的產業格局。在杭州對制造業進行整體再造過程中,土地問題成為率先需要解決的重點內容。

縱觀杭州,1996年由蕭山劃出并成立的濱江區,被認為是整個城市的制造業發展重點。但作為杭州面積最小的區之一,濱江區產業用地緊缺的隱憂一直存在。自2018年開始,杭州啟動全市工業用地、產業單元專項規劃編制,以優化存量土地、最大限度釋放工業用地價值。

對于此輪工業用地的再梳理,杭州市規劃局相關負責人曾對媒體解釋,“我們有必要結合杭州工業向何處去的思考,加強對全市工業布局和空間保障的研究。”

下一個制造業重點應誕生于何處?杭州需要進一步破題。

在發展制造業的“指揮棒”下,2019年,在整合大江東產業集聚區與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下沙)基礎上,錢塘新區正式掛牌成立。根據之前的規劃,錢塘新區的目標是“成為展示我國先進制造業發展水平的重要窗口”,且將在“條件成熟后創建國家級新區”。

5137037364203267072.jpeg

錢塘新區示意圖 圖片來源:杭州網

從數據上看,錢塘新區已積淀起制造業發展的基本條件。2020年,錢塘新區GDP達到1095.7億元,與主城區江干區、下城區大致相當。

但去年底,《浙江日報》深入分析指出,錢塘新區“依然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產業結構不夠優化、低效工業用地較多等問題”,“空間儲量不多、開發成本較高、利用效益偏低等因素已逐漸成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阻礙”。

在對低效工業用地進行整治同時,錢塘新區跨區又跨江的發展機制急需改變。有專家指出,作為杭州“擁江發展”戰略的進一步延續,錢塘新區由功能區設為行政區錢塘區,區域決策權、控制權和執行權將進一步統一,有利于其進一步實現資源調配與產業發展。

在保障新一輪制造業發展陣地同時,杭州還為制造業的未來發展拓寬邊界。

2835140754507811840.png

互動

而從另一個層面來看,新設區的錢塘和臨平,還有推動杭州區域協同的功能。

位于杭州東北側的臨平,與上海有著天然的區位親近感。一組數據在當地被反復提及:臨平到杭州東站和蕭山機場分別需20、30分鐘車程,而到上海虹橋樞紐僅需45分鐘。基于此,在臨平新城管委會官網概況一欄,臨平被描繪為“杭州接軌上海、融入長三角的門戶和樞紐”。

2042625397504906240.jpeg

圖片來源:杭州網

臨平亦探索將距離優勢轉化為產業合作優勢。在余杭“上海科研溢出+余杭智造落地”的產業轉化模式下,長三角企業創新研發總部基地、長三角數字科創園、長三角(杭州)高層次人才創新城等項目先后落戶臨平。數據顯示,截至去年9月,“已有20多家長三角優質企業落戶臨平新城”。

在臨平向北的同時,錢塘加速與南側親密互動。

2017年,浙江提出謀劃實施杭州灣“大灣區”,此后,杭州、寧波、紹興均沿杭州灣設立錢塘新區、前灣新區和濱海新區,向灣發展已然成勢。在整合優勢的思路下,三大新區開始謀劃“抱團”,從錢塘新區向南形成一個沿灣發展的“弧形”杭州灣產業帶。

在推進杭紹甬一體化過程中,錢塘新區也由此成為杭州突破行政壁壘、尋求區域協同的重要承載地。

去年,杭州市委書記周江勇率杭州市黨政代表團赴寧波市考察學習。他指出,希望兩地繼續唱好“雙城記”,在打造杭州灣產業帶新高地上深化合作。其中,將大力推動杭州錢塘新區、城西科創大走廊和寧波前灣新區、甬江科創大走廊協同發展。

同樣作為新興產業聚集區,新區之間的“共同話題”,將有望激發更多合作空間。比如,在2019年發布的《杭州錢塘新區規劃綱要》中,就包含了一條從錢塘新區到前灣新區的自動駕駛試驗線。

2250436983074916352.jpeg

圖片來源:杭州發布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臨平與錢塘設區,均將進一步推動杭州融入長三角,在整個區域中再定位自身。而這反過來亦推動杭州向東發展。

事實上,主城區靠東的杭州,一直在向東和向西發展之間搖擺不定。2000年,杭州曾提出“東進”戰略,一度使城市的資源加速向東傾斜。但自2013年阿里巴巴進駐余杭的西溪園區后,隨著項目的一路向西,城市重心又在某種程度上開始向西偏移。

如今,在區域協同發展的大方向下,向東是否將是杭州新一輪發展的出路?此次區劃調整,似乎正在為杭州作出抉擇。

記者|楊棄非? 程曉玲?編輯|劉艷美?盧祥勇?王嘉琦

校對|孫志成

2360411994988994560.png

本文來自我的小伙伴:城市進化論

微信號:urban_evolution

截至4月10日7:21,全球新冠肺炎確診134479645例,死亡2912792例。關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動態,請點擊↓↓

5779666942921606144.png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性色αv国产精品久久久 | 另类亚洲综合区图片小说区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网友自拍 | 亚洲欧洲中文字幕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夜夜 | 亚洲激情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