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4-10 08:48:15
每經記者 張鐘尹 每經編輯 陳旭
短短3天清明節假期,卻在消費領域實現了多項了不起的成就:
全國國內旅游出游1.02億人次,國內旅游收入271.68億元;
全國院線累計收獲電影票房8.22億元,超過2019年清明檔7億元的紀錄;
酒店訂單量相較于2019年增幅超過兩成,清明期間“旅行出游”成為話題熱搜第一……
清明假期是今年春節倡導“就地過年”后的第一個小長假,人們出行需求非常強烈。出游有哪些新玩法?清明節消費市場與以往有什么最大的不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出多個數據指標,通過20張圖與您一同領略清明消費熱潮,以及消費市場隱含的年輕人將成為消費主力的新信號。
“就地過年”后首迎旅游旺季
隨著各地放寬出行政策,“就地過年”壓抑的部分出行需求在清明節期間得以釋放,今年清明小長假成為“五一”黃金周的“提前預演”。
三天假期,全國一共有1.02億旅客出行,恢復至疫情前同期的94.5%,一些景區再現“人從眾”的景象。
清明小長假國內旅游接待人次已接近疫情前2019年同期水平,國內旅游總收入較2020年反彈明顯,不過與正常年份相比仍有差距
清明小長假期間,線上機票銷售相比疫情前實現了大幅增長。同程旅行大數據顯示,同程旅行平臺2021年清明期間的機票預訂量,與2019年清明假期相比增長37%,同比2020年更是增長了110%。
今年清明假期鐵路平均日旅客發送量已超過1000萬人次,接近疫情前水平
鐵路出行方面,4月2日至5日,全國鐵路發送旅客4991萬人次,日均發送1247.8萬人次,比2020年清明小長假增長225.8%,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92.4%。其中4月3日全國鐵路發送旅客1463.6萬人次,創今年以來單日旅客發送量新高。
同時,隨著需求大幅釋放,機票價格也水漲船高,兩三百元的特價機票已經成為過去,清明假期期間的機票價格也恢復至疫情前水平,并較2019年清明同期增長約8%。
今年清明假期民航平均日旅客發送量同比也大幅提升,已超過140萬人次
與此同時,相關的營銷活動更是推高了人們的出行熱度。清明小長假期間,有OTA平臺發起了“機票目的地盲盒”活動,用戶可憑98元購買盲盒,隨機抽取一張指定出發地、隨機目的地、隨機日期的國內單程機票。如果用戶得到的隨機機票不符合預期,可以申請全額退款。活動預訂非常火爆,單是4月3日,參與人數就超過了100萬人。
清明節機票、火車票都比去年同期呈現翻倍增長,哪些城市是熱門目的地?大家更喜愛去哪些景區玩呢?
圖為同程及攜程平臺上清明假期十大熱門酒店消費城市及十大熱門景區
根據同程及攜程等平臺的統計,深圳、成都、廣州名列酒店消費熱門城市的前三甲;而上海迪士尼等則在熱門景區上居前列。
而據北京市文旅局統計,4月3日至5日,全市重點監測的182家旅游景區(地區)累計接待游客608.7萬人次,同比2020年增長4倍,恢復到2019年同期的98.73%;營業收入29030.9萬元,同比2020年增長9.3倍,同比2019年增長8.73%。
不僅酒店、民宿方面去年同期預訂量急劇增長,而且游客們也能承擔較貴的住宿費用。
據攜程數據,清明假期酒店訂單量相較于2019年增幅過兩成,環比3月同期亦有近4倍增長。高星酒店優勢則更為顯著,對比2019年增幅約為 35%。
以熱門旅游城市三亞為例,三亞市市區、海棠灣、大東灣旅游飯店開房率較2019年清明節均有增長。
今年清明假期三亞各類酒店開房率已超過今年春節及疫情前2019年同期的水平
有數據顯示,家庭游和多人出行成為本次清明假期的主流,兩居室、精品客棧、復式房型、獨棟別墅等更受用戶青睞。
途家發布的數據顯示,民宿提前預訂量較去年同期暴增超35倍,鄉村旅游目的地表現搶眼,鄉村民宿提前訂單量占總預訂量超過60%;民宿平均客單價為941元,較去年同期平均住宿價格增長約240%。
“劇本殺”等成消費新潮流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一些習慣了去國外“買買買”的消費者,開始轉向海南免稅購物游。
據三亞鳳凰機場統計,自3月28日夏秋航季開始,三亞機場日均客流量較2019年同比增3.2%,清明旅客吞吐量同比2019年增長12.1%。
清明節期間,海南各免稅店異常火爆,銷售額達到44557.01萬元,比2020年同期增長350.3%;人均花費5941元,同比增長6%。
在離島免稅銷售額不斷增長的背景下,離島免稅參與方也在海南不斷加大投資力度。中國中免近期公告,擬投資36.9億元用于三亞國際免稅城一期2號地項目,計劃打造為集免稅商業與高端酒店為一體的旅游零售綜合體項目,旨在彌補目前經營面積與高端品牌引進問題,不斷提升龍頭競爭力。
海南離島免稅購物人次穩步上升的同時,客單價也在今年以來不斷走高
對電影行業從業者來說,在經歷了去年行業的“谷底”之后,今年終于迎來豐收之年。繼元旦檔、春節檔票房創同期新高之后,清明假期電影票房也刷新了紀錄。
據貓眼專業版顯示,4月3日至4月5日三天假期累計收獲票房8.22億元,超過2019年清明檔7億元的紀錄;其中,4月4日單日票房3.2億元創同檔期單日票房新高。
今年清明假期全國電影票房刷新歷史同期的紀錄
假期出游或宅家,都少不了零食。京東數據顯示,低卡布丁、無糖谷物飲料、代餐奶昔等“無糖化”“零卡化”等健康型零食成為今年清明假期消費者選購的熱門商品。
其中,湖北、江西和貴州消費者最喜歡買素食零食,而東北三省的用戶更愿意購買無糖飲料,植物飲料則受到天津、江西和廣東人喜愛。
近日,吳裕泰、張一元等老字號茶莊上線了多款春茶。清明節期間,第三方平臺茶葉類訂單量同比增長1.5倍,較2019年增長近1倍。
各式各樣的消費活動也催生了大量快遞需求。今年清明節期間,全國郵政快遞業高位運行,攬收快遞包裹7.61億件,與2020年清明節同期相比增長44.4%;投遞快遞包裹7.65億件,與2020年清明節同期相比增長48.3%。
旅游消費火爆的同時,“補償式”返鄉也成為很多人清明節的安排。百度發布的數據顯示,“返鄉回家”這一話題搜索量環比上漲91%,上榜清明節十大熱搜話題。
在出行目的上,“想旅游”和“想回家”有著明顯的人群劃分。數據顯示,近7天,在搜索“旅游”話題的人群中,三線及以下城市占比66%;而在搜索“回家”相關的網友中,一二線城市則更積極。
由于今年春節“就地過年”的因素,清明假期一二線城市“回家”的搜索需求明顯上升
今年清明假期,95后Z世代(意指在1995-2009年間出生的人,又稱網絡世代)首次成為出游主力,占比38%,排在第一。在夸克搜索上,清明假期95后人群熱搜的游玩內容分別是賞花、觀鳥、踏青、漢服出行和網紅地標打卡。
而在未來的5~10年,他們將全面步入社會和工作崗位,成為消費的主力。
漢服出行和網紅地標打卡是典型的Z世代出游方式
目前Z世代最喜愛的娛樂活動——“劇本殺”,在清明假期十分緊俏,甚至需要提前一星期預訂。
“劇本殺”是一種多人角色扮演的推理游戲,集合了時下流行的文娛樣式,比如角色扮演、、脫口秀等,一場下來需要4~6小時。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劇本殺”市場規模超過百億元,同比增長68.0%。2020年盡管受到疫情影響,市場規模依然增長7%,達到117.4億元。如今劇本殺已經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包括劇本創作者、發行商、演員、門店商家、垂直平臺等在內的多方共同參與其中。
2018~2022年中國劇本殺行業市場規模及預測
在提高實際收入水平方面仍有發力空間
清明節消費市場之所以能迎來補償式反彈,得益于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但需要注意的是,當前我國仍有零星散發病例,應對疫情仍不能放松。對此,衛健部門以及相關專家建議,符合接種條件的居民應盡快接種新冠疫苗,共同努力建立全民新冠病毒免疫屏障。
截至4月4日,我國疫苗接種已達到1.40億劑次;每日平均接種量約在450萬劑。全國各地將繼續多措并舉,通過臨時接種點、流動接種點、重點場所上門接種等多種方式,加速推進全人群免費接種。
中國及全球每日疫苗接種情況對比
疫情常態化防控的背景下,人們愿意消費、敢消費的基礎是收入能夠實現增長。
2020年,在疫情影響下,我國消費短暫收縮后迅速恢復。2020年居民人均實際消費支出同比增速從三季度的-1.1%提升至四季度的2.8%,顯示消費信心恢復,消費意愿依然強勁。
由于疫情因素,我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在去年略有回落
另一方面,超過4億人的中等收入群體,穩住了我國的消費基本面,也為結構優化升級和構建強大國內市場提供了有力支撐。
2013年以來,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長至2020年的32189元。
收入持續增加是人們消費的底氣,是支撐消費意愿的基礎。要推動消費加快復蘇,未來在著力提高居民收入方面仍有空間,需更加注重提高實際收入水平。
即便在疫情影響下,去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保持4.7%的同題增長
與此同時,穩定物價同樣有利于擴大消費。
最近一段時間,前期曾大漲的豬肉價格迎來了下跌,并連續9周回落。相關數據顯示,3月份豬肉價格累計跌幅為每千克4.62元,降幅高達15.46%。進入4月,食品價格繼續回落。
清明假期前后,我國主要食品價格大多呈現出回落態勢
我們可以預見,在中國經濟今年開局良好,保持較高速增長的情況下,我國居民的收入有望保持同步增長,而物價保持基本穩定,必將為國內消費市場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記者手記丨消費市場將迎來全面復蘇
電影票房超過往年同期的紀錄、出游人數非常接近疫情前2019年的規模、文化消費市場催生了劇本殺、“機票目的地盲盒”等新玩法……
今年清明假期,國內消費市場火熱,而且表現出不同于以往的一些新特點,其中95后“Z世代”成為出游主力等,將深刻影響未來的消費市場。
在所有這些成就背后,最功不可沒的,便是我國行之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以及近期持續進行的居民新冠疫苗接種,這都在進一步推動我國全民新冠病毒免疫屏障的建立。
除此之外,收入也是決定消費的核心因素,盡管受到疫情沖擊,2020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實現同比增長4.7%,這也構成了人們消費的底氣。
隨著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我國居民的收入水平未來仍將穩步提升,對消費市場將更有信心。
與此同時,進入新發展階段之后,不僅是實物商品消費快速增長,而且文化、休閑旅游等需求也更加強烈和多元,服務類消費也有望迎來長期的增長空間。
即便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當下,隨著防控措施日益精準化、疫情接種率不斷提升,再加上經濟增長形勢更為樂觀,我們有信心在接下來的五一假期、端午假期乃至任何一個平常的日子,都將迎來消費市場的全面復蘇。
記者:張鐘尹
編輯:陳旭
視頻:朱星運
視覺:陳冠宇
排版:陳旭 馬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