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4-08 23:10:41
● 會議指出,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鼓勵好機構兼并風險機構,促進地區金融供需結構平衡;
● 地方金融機構要完善公司治理,加強風險管理,強化審慎經營,不過度追求規模擴張和發展速度。
每經記者|肖世清 每經編輯|易啟江
中國政府網消息,4月8日,國務院副總理、金融委主任劉鶴主持召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第五十次會議。
會議強調,保持宏觀金融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執行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促進經濟平穩健康運行。要保持物價基本穩定,特別是關注大宗商品價格走勢。要注重“放水養魚”,助企紓困,更好激發微觀市場主體活力。要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大力支持民營和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會議指出,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鼓勵好機構兼并風險機構,促進地區金融供需結構平衡。要提高金融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職業操守,明確行為底線,約束“一把手”行為。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四川、廣東等省份在農信機構重組合并方面進行了積極嘗試,取得較好效果。這與堅持縣域法人地位的原則并不矛盾。對堅持縣域法人地位的理解不能過于機械。通過重組合并,增強中小農信機構抗風險能力,從長遠看有利于穩定縣域法人地位。
對于會議中提出的“約束“一把手”行為”,他直言:“地方金融機構‘一把手’不應由地方政府選派政府官員充當。實踐證明,由不懂金融的政府官員擔任‘一把手’的金融機構,往往是粗放經營、野蠻生長的高風險機構。”
會議指出,通過多年改革,我國逐步探索形成了適合中國國情的金融機構組織體系,大、中、小、微型金融機構分工協作,共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地方金融機構作為金融體系的“毛細血管”,整體質量、管理能力、市場化程度持續提升,在服務“三農”、基層、中小微企業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總體保持了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同時,部分地方金融機構風險有所暴露,內部治理和外部監管有待完善,需要高度重視。
會議要求,把握定位,優化結構。支持引導地方金融機構專注主業,立足本地,回歸本源,樹立穩健發展理念,堅持服務當地、服務小微企業、服務城鄉居民的定位,促進持續健康發展。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鼓勵好機構兼并風險機構,促進地區金融供需結構平衡。
“部分地方金融機構存在經營模式粗放、偏離主業主責、風險意識淡薄等問題。”董希淼分析認為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經營觀念還沒有徹底地從原來的思想中解放出來,依然強調規模擴張及發展速度,忽視資產質量改善及效率提高。二是部分地方金融機構不切實際,過分跟隨全國性金融機構的步調,將資金大量投放到大中型企業,部分跨區域發展,偏離了原來正確的市場定位,忽視了對本地客戶和普惠金融服務。三是不良資產占比高,清收力度不足。近年來部分地方銀行不良貸款增長較快,不良資產的清收力度進展緩慢,存量風險積重難返。
因此,董希淼認為,國務院金融委強調,高度重視地方金融機構的發展和治理,是非常有及時和必要的,提出的相關措施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大力發展地方金融機構,有助于優化我國金融機構體系,構建更加富有生機和活力的金融生態體系,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滿足中小微企業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加強地方金融機構治理,有助于推動地方金融體系更加健康可持續發展,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和社會穩定。
對于會議中提出的“鼓勵兼并風險機構”,董希淼則表示,為提升農信機構規模效應和抗風險能力,對東北和中西部地區規模較小的農信機構,應鼓勵在市場化的基礎上進行重組合并,并適當組建市級農商行。近年來,四川、廣東等省份在農信機構重組合并方面進行了積極嘗試,取得較好效果。這與堅持縣域法人地位的原則并不矛盾。對堅持縣域法人地位的理解不能過于機械。通過重組合并,增強中小農信機構抗風險能力,從長遠看有利于穩定縣域法人地位。
每經記者注意到,前不久,央行發布了《金融控股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任職備案管理暫行規定》指出,將依法對金融控股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實施備案管理,推動金融控股公司健康有序發展。
柒財智庫高級研究員畢研廣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一些民營金控或互聯網金控來講之前確實存在‘家族式管理’的任人唯親,而不是任人唯賢,該政策也是對金控董監高在親屬關系任職中給出了限制”。
而本次會議也要求,強化監管,提升質效。金融管理部門要加強對股東和實際控制人、風險集中度、關聯交易、數據真實性等的監管,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加強監管科技建設,提升監管效率和覆蓋面。要強化監管追責問責,嚴肅查處金融監管失職瀆職等行為。
會議還要求,要健全治理,規范經營。地方金融機構要完善公司治理,加強風險管理,強化審慎經營,不過度追求規模擴張和發展速度。要提高金融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職業操守,明確行為底線,約束“一把手”行為。加強黨的建設,堅決懲治腐敗,對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
董希淼也指出,部分中小銀行公司治理問題、負債端過度金融創新和利用同業存單獲取資金進行金融投資業務,金融產品層層嵌套,不同金融機構之間的關聯性增強,一旦出現信用風險或聲譽風險,流動性緊張會跨市場、跨行業傳染,影響全國金融穩定。因此,應高度重視地方金融機構風險防范。
而對于會議提出的“要提高金融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職業操守,明確行為底線,約束‘一把手’行為”,董希淼直言,地方金融機構“一把手”不應由地方政府選派政府官員充當。實踐證明,由不懂金融的政府官員擔任“一把手”的金融機構,往往是粗放經營、野蠻生長的高風險機構。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