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3-12 18:29:49
◎講故事給資本市場聽,某種程度上已是創業公司必經之路。
◎監管規范和趨嚴,有利于凈化住房租賃市場的競爭環境和糾偏。
每經記者|甄素靜 每經編輯|陳夢妤
“和法官通了電話,要等中院通知,這些案件要統一處理,等就是了。”
“之前我們都有統一的群,相互溝通事情最新進展,后來大家都不怎么說話了,再后來就變成交友群了。”
去年,樓市里買賣房、租房等C端市場細分領域發生的最大事件之一,便是長租公寓的集中爆雷。事件發生后,我們發表了系列深度追蹤報道,《揭秘長租公寓另一個真相:有人入場就是為了跑路》《魔幻蛋殼72小時:從“被破產”到股票暴漲》。日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再度做了回訪。
昨日(3月11日),據上海市消保委微信號消息,上海市消保委發布2020年消費投訴十大典型問題,共受理長租公寓相關投訴3000余件,涉及蛋殼公寓的投訴達到了1368件。
上至行業頭部上市公司蛋殼公寓,下至樂居公寓、小鷹公寓、城城找房等,并不十分知名但規模仍不可小覷的公寓運營方去年集中爆雷,幾乎將行業早期積累的信譽度毀于一旦。
小李是一名IT從業者,自嘲是蛋殼公寓的一名忠粉,來深圳5年,有一大半時間都居住在蛋殼公寓。小李最近一次搬進蛋殼公寓是2018年7月份,他親眼目睹了蛋殼公寓近幾年的落地、擴張、上市以及最后被維權。
小李租到蛋殼公寓的房源還頗為順利,是在58上認識了彼時蛋殼公寓的銷售,考慮到房源性價比高,且蛋殼在行業內有影響力,便很快租下了一間屋子。
但他此后的經歷,同樂居、小鷹等租客一樣,一紙租約,三方的工作、生活被徹底打亂。此后,他們多方奔走,只為業主或公寓方能夠履行合約;業主前往公寓所在城市租住的辦公地,詢問可否能按時收回租金。
去年8月底,萬先生與樂居公寓簽訂房屋租賃合同,承租了南山區西海灣花園一套三居室,租期一年,合同上月租金10300元,與市場租金持平。
萬先生在業務員推銷下選擇了租金年付,減免三個月房租,押一付九,一共交了103000元,實際月租金約7725元,比市場租金低約2000元,按照合同是當年8月31日正式入住,入住后的一個月一切正常。
去年國慶期間,萬先生突然收到一條陌生短信,稱其所居住的房屋受樂居公寓方委托,代為處理房屋解約事宜。
第三方代理給出的解決方案十分霸氣,且無任何商量余地。解約的理由是,樂居公寓方因資金周轉問題,已停止向業主打租金款,已向此房屋業主提出解約,業主后期將自行收回房屋。
隨后記者通過多方聯系,采訪了樂居公寓前核心員工,其表示集團實控人在鄭州,有員工從深圳奔赴鄭州,與實控人當面對話,得到的卻是一句“我讓你走不出鄭州”,并拋出一句“大不了深圳我不要了”。
在這場行業危機中,參與方進退都被時代利益或明文條規而左右。即便他們知道,各自采取的處理方式,于理完全可以,但于情或許該退一步。
“高收低租、長收短付這種運營模式,在長租公寓行業發展早期是非常常見的。”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講故事給資本市場聽,某種程度上已是創業公司必經之路。
“中國租賃市場發展受到國家重視是從2016年開始的,蛋殼等做公寓產品也是始于2016年,當時整個資本市場都在鼓勵創業創新,只要有一個好故事講給資本市場,就會吸引來機構、融來一大筆錢;或者即便沒有資本市場,踏上風口也能從市場末端獲得支持。但最終一切需要市場來買單。”李宇嘉表示。
由于此前并無案例可參考,且波及范圍之廣、影響之大,事件并未很快就取得實質性進展。
近日,事件發生后被驅趕出公寓的租客丁先生接受了我們的采訪,距離爆雷過去已有近半年,他起訴業主的案例還沒有最新進展,他時不時會與負責他案件的工作人員通電話,等到的結果無外乎“等就是了,要等中院通知,這些案件要統一處理”。
而另一位房東葉女士,由于已半年未收到租金,而起訴還住在她房子里的租客的案件,也未有任何進展。葉女士告訴記者,雙方并未抱有調解的希望,租客給她的回復是,“房租我已經交了一年,我就有權利居住到合同到期”。
丁先生覺得事件難以取得進展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們的案件除被定義為民事訴訟外,還關聯著房東方起訴公寓運營方欺詐的刑事案件,在未找到主要涉案人員前,他們的案件隨時可能被終止。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諸如小李和丁先生等租客一樣,他們雖然還對長租公寓抱有信心,希望能等到行業監管之后有機會再選擇公寓,但在多家長租公寓爆雷后,他們都不約而同地直接選擇了與業主簽訂合同,并直接將租金交給了房東,起碼在短時間內,不會將租金交給第三方。
值得注意的是,在房東、租客、公寓運營的三方糾紛中,諸如葉女士這樣房東與租客互訴的受害者并不在少數,而真正起訴公寓運營方的租客并不多。
長租公寓突發性爆雷以及波及面之廣,超乎業內人士想象。由于并無可參考的先例,微觀領域事情解決進度也并不十分順暢。
不過,相對于微觀案例判決進展緩慢,長租公寓爆雷之后,行業監管確實邁進了很大一步。不止一線、強一線等長租公寓市場份額較大的城市,紛紛出臺了監管政策,關于新市民和青年人住房困難的問題也被寫進了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
不久前,北京、深圳、重慶等城市針對營運方經營暴露出的問題,從收付租期匹配、限制租金貸、押金監管等方面嚴格監管,幫助住房租賃企業重新回到良性競爭和健康發展軌道上來。
“近年來各地住房租賃企業為搶占市場,不惜采取高進低出、強制租金貸等手段擴大規模,最終導致爆雷事件頻發。”相寓總經理劉洋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使得行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而監管規范和趨嚴,有利于凈化住房租賃市場的競爭環境和糾偏。
而此前受到長租公寓爆雷影響的群體,也在密切地關注著行業監管和會議決策,丁先生在采訪中提到行業最新監管規定和方向時還是倍感欣慰。
不過丁先生對于自己的訴訟結果十分擔憂,他認為,在北京、深圳等這樣高房價城市,諸如他之類的租房者某種程度上是弱勢群體,如果長租公寓爆雷這件事未能有一個合理交代,租房權益未能得到保障,那可能也會造成這些城市的人才持續流出。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