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2-09 23:19:31
每經記者|張蕊 每經編輯|陳旭
2月9日,工信部向社會公開征求對《醫療裝備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征求意見稿)的意見,征求意見截止日期為2021年3月1日。
醫療裝備是指以改善和提升人民健康為目的而開發的硬件、軟件、集成系統及支持系統等高技術裝備,主要包括診斷檢驗裝備、治療裝備、監護與生命支持裝備、中醫診療裝備、婦幼健康裝備、保健康復裝備、植介入器械等。
征求意見稿提出的發展愿景包括:到2025年,醫療裝備領域關鍵零部件及材料取得重大突破,高端醫療裝備安全可靠,產品性能和質量達到國際水平,醫療裝備產業體系基本完善。
征求意見稿在中國品牌發展能力方面還提出了具體目標——到2025年,6~8家企業進入全球醫療器械行業50強。
記者梳理發現,早在2016年10月,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就聯合發布了《醫藥工業發展規劃指南》,要求推動創新升級,加強醫療器械核心技術和關鍵部件開發,提升集成創新能力和制造水平,突破共性關鍵技術,推動重大創新和臨床急需產品產業化。
近年來,多個部門出臺的一系列政策規劃,對醫療裝備產業的發展也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例如,2019年3月,國家衛健委發布《關于印發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評價指南(2019年版)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能力評價指南(2019年版)的通知》,要求基層醫療機構必須配備血球計數儀、尿常規分析儀、急診生化分析儀、全自動化學發光儀、血凝儀等常規檢驗設備。
1月10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派出車載移動CT支援河北 圖片來源:新華社
近年來,我國醫療裝備產業發展成績顯著。“十三五”期間,我國醫療裝備產業高速發展,市場規模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3.6%,2019年市場規模達8000億元,國內企業產值在國際上的占比超過10%,成為全球重要的醫療裝備生產基地。
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醫療裝備發展市場空間都極其巨大。全球健康產業、健康事業由目前的疾病診療向“大衛生”“大健康”過渡,人民群眾健康管理意識日益增強,催生了超大規模、多層次且快速升級的醫療裝備需求。
基因診斷、個性化養老康復、運動損傷的篩查預防與護理、慢病的早期篩查與防治、家用保健及疾病治療、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預判與防控等新需求不斷涌現,高端醫療裝備發展空間日益拓展。
征求意見稿指出,構建面向患者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新型醫療裝備創新和技術轉化體系已成為全球醫療科技創新熱點。遠程醫療、移動醫療、智慧醫療、精準醫療等醫療健康服務模式蓬勃發展,產業生態正在深刻變革,競爭格局加速重塑,我國醫療裝備產業面臨難得的技術趕超和升級發展“窗口期”。
征求意見稿明確,醫療裝備重點發展領域包括診斷檢驗裝備、治療裝備、監護與生命支持裝備、中醫診療裝備、婦幼健康裝備、保健康復裝備、植介入器械等。
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我國公共衛生特別是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方面還存在短板。
2020年5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局聯合發布《關于印發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方案的通知》,對縣級疾控中心、地級市疾控中心以及國家、省級疾控中心的檢測檢驗能力、實驗室儀器配置水平等都提出明確要求。
對于疫情當中體現出的短板,這次的重點發展領域中也有體現。
在體外診斷檢驗裝備方面,征求意見稿提出要開發高端影像診斷裝備,促進影像診斷裝備智能化、遠程化、小型化、快速化、精準化、多模態融合化、診療一體化發展。提升面向重大疾病診斷的即時即地檢驗(POCT)裝備產品性能品質。
此外,征求意見稿還提到要培育新興醫療健康服務,包括發展居住社區家庭一體化服務裝備,發展基礎醫療設施裝備以及發展應急醫療裝備。
在發展應急醫療裝備方面,征求意見稿明確,要開展傳染病快速檢測成套裝備、大規模疫病防控應急裝備及解決方案研究,提升傳染源識別、傳染途徑切斷等水平,提高突發傳染病的應急反應能力。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