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2-08 16:13:34
◎“在拿地投資速度方面更強調拿地質量,而不是拿地速度”。
◎“2021年會非常謹慎,一定要做深耕戰略,而不是擴城市”。
每經記者 黃婉銀 每經編輯 魏文藝
“媒體應該呼吁開發商生產好房子,否則地價往上漲,房價往下壓,只能壓建安成本,今后生產的不都是爛房子嗎?”
日前,在深圳坪山中心區,《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再次對話花樣年控股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潘軍。
早在去年9月,潘軍在接受記者專訪時特別提到,中小企業要知道自己的特長是什么,要做的是相對性成功。而現在花樣年似乎已經清晰了自己的特長所在。
在行業監管不斷收緊、調控政策日益加碼的局勢下,中小房企的危機感更緊迫,掌舵者必須有精準的局勢判斷和行穩之道。潘軍說,花樣年知道進退有度,不會為了拿一塊地不惜一切代價,不合適的城市暫時不進入。他希望可以憑借自身的產品、服務定位走出市場溢價空間,這是花樣年想要做的相對性成功。
花樣年控股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潘軍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2020年的房地產市場再次創下歷史新高,全年銷售額突破17萬億元。換言之,房地產行業的容量仍然足夠。“行業空間還非常大。”但對于2021年,潘軍表示“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值得一提的是,花樣年創始人曾寶寶2020年曾鮮明地提出,花樣年要加速,更要務實;面對市場放手去拼搶,不惹事也不怕事;摒棄一切華而不實,趴進土里干活。
從結果看,花樣年提速確實明顯。公告顯示,2020年全年,花樣年累計實現合同銷售金額約492.07億元,同比增長36%,超額9.35%完成全年450億元的銷售目標。
“疫情之下,其實我們在2020年一季度的時候很忐忑,但最后整體目標是超額完成的。剛好也是我們的新團隊組合后完整運營的第一年,雖然大家剛開始磨合,但對整體業績還是比較滿意的。”潘軍如是評價2020年的銷售業績。
為配合集團戰略,花樣年在過去兩年對人才戰略進行了相應調整。2019年主要以換倉、轉型、挑選、培養為手段,從行業TOP30房企引進大量人才,重建人才隊伍;到2020年,又將引進人才標準提升至TOP20房企,與行業強者對標,學習TOP10、TOP20房企系統性的管理邏輯,邀請行業經驗豐富、各有所長的人才來花樣年共同二次創業。
與業績共同進入快車道的,還有投資拿地速度。據中指研究院數據,2020年花樣年拿地金額為116億元,而2019年上半年的拿地金額僅為10億元。
2020年,花樣年一共新增18個項目,主要集中在華東、西南。2021年,花樣年計劃拿地量將保持上升。
潘軍指出,最近新出了不少調控政策,行業內高速發展的公司還在加緊去化。“我們希望在拿地投資速度方面更強調拿地質量,而不是拿地速度。2021年我們會非常謹慎,一定要做深耕戰略,而不是擴城市。”
未來一年,大本營華南仍然是花樣年的重倉地。在拿地方式上,花樣年近一年一直在提高招拍掛的比例,并計劃在華南的投資比例上,城市更新和招拍掛可以各占到50%。
以往2~3年,花樣年95%以上的項目都是收并購。“2016年到2018年的這三年,我們逐漸發現通過收并購獲取的項目還是存在比較多問題,畢竟對于一些市場不能夠正常消化的項目,大部分是需要填坑的。這種項目雖然利潤很高,但開發周期太長,折算下來資金使用效率并不高。”這是潘軍認為花樣年需要進入招拍掛市場的原因之一。
但在進入招拍掛市場后,土地價格、利潤空間等都是透明且有限的,更需要房企多在產品上下功夫。因此,在潘軍看來,房地產進入到下半場后,95%的土地都是來自招拍掛市場,沒有任何特點能賣出溢價是不可能的。
能通過對產品、服務的提升來實現市場溢價空間,這被花樣年視為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和萬科一樣,花樣年也希望抓住年輕人。在潘軍看來,隨著中國的消費進入第三消費時代,也就是個性化主張的時代,隨著90后、00后成為消費主力,一定會產生新的購買邏輯——即符合其審美觀、價值觀。
“我做的東西一定是跟旁邊同樣的價格,但讓你產生不同選擇的產品。我們強調可選擇,能不能選擇不同客戶、不同價值主張,產生新的溢價,這是花樣年認為應該做的事情。”
正常的商業邏輯一定是通過產品來產生區隔,但房地產有一定的不動產特質,作為最大的不動產,其商業核心往往是由于地段帶來的。
由于長期一二手價格倒掛,深圳新房市場被視為“買到就賺到”,但這跟產品本身無關。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深圳近年來“好房子”出現的比例很低。
潘軍就是其中一個,“因為太好賣了,深圳的好房子不多,大多數都是一些標準品,大家在產品上下功夫不多。但深圳這個城市未來需要更多的好房子,因為價格已經在一定位置了,現在最重要的是質價相匹的房子。”
花樣年要通過做好產品來提升項目溢價,就勢必要產生拿地的選擇性。也就是說,花樣年現在并不以規模為首位,而是保持適度規模。
潘軍坦言,花樣年目前已經進入27個城市,選擇面足夠寬,不會為了拿到一塊地,而不惜一切代價、不賺錢、可以放棄成本,這些事都不是花樣年的選擇。
這樣做也有其自身的判斷邏輯。潘軍相信,房地產市場已經進入細分化市場,核心一二線城市的房價穩定了,其實局部三四線城市的房價還有下降,所以花樣年會選擇有優勢的城市進入,而不是每個城市都去。從這個角度來看,各家有各家的平衡度。
通過財務結構、產品結構方面的調整,在拿地規模上會受到一定控制,但花樣年的空間在城市更新領域。“城市更新經過十年的發展,我們已經形成了比較好的資產積累,而這部分不計入房地產開發的負債,我們是通過合作、合資,有更好的財務表現。”
例如,花樣年在深圳就不會進入招拍掛市場,而是專做城市更新項目。基于此,有需要在深圳市場落地的開發商就是花樣年的目標合作伙伴。旭輝就購入了好時光項目50%的股權,這就會產生一部分收益。
另外,不斷引入戰略合作伙伴是花樣年近一兩年提速增效的重要舉措之一,這也可以被視為中小房企彎道超車的法寶之一。潘軍解釋稱,花樣年跟旭輝這樣的TOP20房企合作,對彼此是互補、雙贏。成本管理、工程質量提升、系統性運維是旭輝帶來的長項,花樣年的產品設計、跟當地客戶的互動性則是一種補短。
在大本營深圳,花樣年已經有很長一段市場沒有新項目面世。對此潘軍表示,從2021年開始,花樣年每年會有2~3個項目進入深圳市場。“雖然深圳房子蓋了不少,但在花樣年眼中,深圳的好房子不多,這是花樣年的機會,未來2~3年是我們在深圳發力的時候。”
(鎂刻地產原創,喜歡請關注微信號meikedichan)
封面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