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1-23 00:40:32
活動采用漢唐風格進行現場氛圍營造,結合“十二月市”元素,打造新消費場景。
每日經濟新聞 張強 每經編輯|劉艷美

成都自古因商而立、因商而興,商業基因早已烙印在這座城市的脈絡之中。從唐代開始,成都每個月都會在當時最繁華的大慈寺一帶,舉行類似于現在商品交易博覽會的集會,到了宋代,這種交易會形成了“十二月市”的固定叫法。1月22日,以“燈市”“桃符市”“花市”為主元素的“春熙鬧燈”活動,在錦江區紅星路廣場舉行。活動采用漢唐風格進行現場氛圍營造,結合“十二月市”元素,打造新消費場景。
當前,錦江區正在加快建設充分體現天府文化特色和國際時尚魅力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引領區,也在積極發揮全域旅游引領示范優勢,全力推動天府旅游名縣創建工作。此次“春熙鬧燈”活動,正是錦江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貫徹中央、省、市推動經濟發展、促進消費復蘇的工作部署,塑造“推門就是美好生活”靚麗名片的特色主題活動,同時也是應疫情防控需要,在全國鼓勵“就地過年”的倡議下,著力為成都市民營造的節慶打卡點和新消費場景。
活動現場 圖片來源:錦江區提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