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2-28 20:07:51
在一片漲聲中, 2020年大宗商品走出了大牛市。暮然回首,疫情是繞不開的話題,流動性泛濫是幕后推手。2021年是中國農歷的辛丑年,又是一個牛年,牛年還會有大牛市嗎?
圖片來源:攝圖網
每經記者 唐宗全 每經編輯 謝欣
2020年收官之際,鐵礦石、動力煤、螺紋鋼一波凌厲的漲勢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不僅如此,今年的大宗商品行情是一個單邊走勢,很多品種都像推土機似地向上漲。
在一片漲聲中, 2020年大宗商品走出了大牛市。暮然回首,疫情是繞不開的話題,流動性泛濫是幕后推手。2021年是中國農歷的辛丑年,又是一個牛年,牛年還會有大牛市嗎?
近期各大期貨研究機構紛紛出版年度研究報告,展望2021年的大宗商品投資機會。什么品種最被看好?什么品種有戰略做空的價值?
2020年的期貨大牛市背后邏輯是什么?有一種觀點認為:是天量的流動性推升了市場。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爆發,各國央行迅速干預,紛紛出臺寬松的貨幣政策,用寬裕的流動性穩定市場。
中銀期貨12月22日出了份年報《2021國債期貨市場展望》,“在政策寬松、保市場主體的同時,我國與歐美等國相比,還執行了較為嚴格的、以隔離為主的疫情防控政策。堅決的疫情防控舉措,使得我國在短痛之后經濟率先恢復。與此相對的,歐美國家的政策普遍出現了在隔離和不隔離之間搖擺的情況。防疫政策的搖擺使得其防疫形勢恢復程度不如我國,形成了長痛的局面。”
研報表示:“從實際結果來看,歐美疫情的反復影響了企業的復產復工,由此又帶來了供給的波動。這種波動反過來利好了中國的出口企業,中國作為疫情防控最好、經濟恢復最早的國家,供應鏈的確定性優勢使得出口數據持續向好。而歐美央行自疫情以來的大放水,在思路上是主要面向居民部門的,使得居民收入得到了保障。這反過來又成為了海外需求的保證。海外需求的存在和供給的削弱,以及中國供應鏈的穩定,共同使得出口成為了2020年最大的亮點。”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上海航運交易所“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飆升,出口火爆可見一斑。
中銀期貨的研報表示,“將要過去的2020年里,新冠病毒疫情無疑是左右全年債券市場走勢的主線。5月份以前的債市因疫情而牛,此后的債市又因國內防疫形勢的好轉而熊。”
實際上,不僅是國債,整個大宗商品市場都深受疫情影響。有一種觀點認為,其實商品價格是一個貨幣現象,貨幣是商品的一般等價物,尺度“短”了,距離自然就“長”了。
2020 年整體有色行業呈現先抑后揚走勢,疫情影響下滬銅走出“V型”反轉行情。
基本邏輯:2020年供需矛盾較為突出,在宏觀情緒向好的背景下,礦端偏緊,冶煉 TC/RC 加工費低位及全球顯性庫存偏低等因素推動滬銅價格重心明顯上移。
信達期貨認為,明年銅價將繼續得益于偏低庫存的支撐,下方安全邊際較高,2021年全球貨幣"大放水"格局或將繼續,若再能配合明年疫苗大規模投放和全球新冠疫情改善所帶來的下游需求增長超預期,滬銅牛市行情或將到來,預計滬銅主力價格重心將上移至 65000元/噸附近。全年走勢或以震蕩偏強為主。
供應偏緊局面或將緩解。
2020 年銅礦端在供應下行周期和疫情擾動的雙重影響下,銅礦供應供應偏緊,2021 年預計銅礦端產量逐漸恢復,供應增量約 100 萬噸;冶煉企業開工率在高銅價驅動下持續修復,但 TC/RC 加工費持續維持近年來低位,根據年末銅精礦已敲定長單價格來看,2021年粗煉費仍將維持低位;2021年廢銅進口政策放開,但標準提高,進口量難大漲。
需求增長的兌現是明年銅價上行的有效保證。
首先,本年度電源電網投資投資完成額環比穩步提高,明年有望保持穩步增長;其次,房地產行業受到"三條紅線"政策的壓力,地產企業開始主動去庫存、去杠桿,房屋新開工、施工和竣工面積曲線有望趨同,新一輪竣工周期可能開啟,同時空調行業或受房地產后周期提振,需求或保持穩定;再次,汽車行業或將繼續 2020年疫情后的穩步回暖行情;最后,2021年作為十四五元年,基建行業將因批復項目較多而受益。
總體 2021 年中國宏觀經濟或乘風而行,內外共振拉動新一輪制造景氣周期,亦將帶動下游銅消費。
2021年,大宗商品市場的投資品種選什么?
每一種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的背后,其實都是一條產業鏈的陰晴圓缺,價格很好地反映了各個細分行業的供求關系,行業周期和無法調和的矛盾。
江蘇富實數據研究院院長蔡擁政表示,鐵礦石是近年矛盾點相對集中的品種,年末至明年初易出現階段性頂部,存在戰略性做空機會。
對黑色產業鏈來說,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2021年黑色系商品怎么走?
需求方面,蔡擁政表示,新冠疫情背后,本質上是全球大氣環境變暖和氣候異常帶來的災害性影響。今年三季度疫情緩解后,各國政府的政策導向和投資方向都是趨向于二氧化碳減排、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
在12月12日全球以視頻會議舉行的氣候雄心峰會上,中國政府宣布:到203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蔡擁政表示,黑色產業鏈的焦化行業近年去產能力度加強,鋼鐵行業也加強了秋冬環保限產的力度,也與此政策導向相關。
節能、減排是分析中國黑色系產業鏈發展的“原點”。
預計行業還是會繼續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只是路徑轉向通過兼并重組、綠色發展、技術創新等途徑進行。嚴控新舊產能置換違規新增產能,逐步增加廢鋼進口量及提高先進的短流程電爐鋼冶煉比重等政策也會逐步提上議事日程。
廢鋼方面,2020年后,中國社會廢鋼產出將進入“爆發期”。預計至2030年,我國社會鋼鐵積蓄量將達到130億~135億噸,每年社會廢鋼資源產生量達到3.2億~3.5億噸。未來國內廢鋼產出和利用將不斷增加。
廢鋼用于短流程煉鋼,將替代部分鐵礦石的原料需求。
并且,按目前的產業鏈供需和利潤結構狀況,明年鋼廠利潤水平預計將低于今年,利潤區間預計維持在100~300元/噸,則鋼廠高爐開工率或低于今年,若明年下半年貨幣政策微調收縮,占鋼材消費比80%以上的基建、地產投資力度略放緩,則對應鋼廠產能釋放或有所放緩,對鐵礦的需求力度預計也將有所減弱。
整體來看,需求側預計不會再出現大幅度增長。
蔡擁政表示,2020年末鐵礦石持續暴漲,主要矛盾點是供小于求,鐵礦石2021年供應有望改善。
從鐵礦石庫存來看,鐵礦45港口庫存從年初的1.25億噸一度下降至最低1.06億噸,這成為引爆行情的導火索。后來,海外鋼廠停產部分貨源又轉口到了中國,港口庫存再度上升至1.25億噸水平。
2021年從供給方面看,短期四大礦山新增產能較少,但2021年下半年供給增量將逐步體現。
巴西Vale新增項目較多。2022年以后北部系統產量增幅較大,未來兩年合計新增產能約6000萬噸。澳洲力拓新增項目主要替代衰老產能,西澳Koodaideri礦山,產能4300萬噸,2022年投產。BHP新建產能主要是South Flank項目,產能8000萬噸,2021年年中投產。FMG的新項目主要是Eliwana和Iron Bridge。Eliwana項目產能3000萬噸。Iron Bridge項目,生產2200萬噸年產能的67%高品磁鐵礦,計劃2022年上半年投產。更遠端還有非洲幾內亞西芒杜等高品高儲礦區投資項目,預計3-5年內投產放量。
國產礦方面,2021年2~3季度國內東北、河北等省約有一千多萬噸新增和在建產能投產,明年國產礦增量主要還是來自礦山利用率的提升。
2019~2020年礦價高企,也會刺激全球其他區域非主流礦的產出,根據Mysteel統計,國外73座礦山和國內332座礦山生產計劃,2021年全球礦山產量或將較2020年增加一億噸左右。
蔡擁政認為,從2~3年的長周期看,鐵礦石價格上行空間有限,鋼鐵行業集中度不高、鐵礦石過度依賴進口的痛點問題會逐步得到改觀。
驅動2020年能源化工類期貨價格上漲的核心因素在于需求的超預期表現,需求主要來自于三方面:一是新增防疫物資需求,二是國內經濟復蘇帶來的需求回補,三是海外供需缺口帶給中國的需求轉移。
由于供給端的高增速現狀沒有改變,聚烯烴將在2021年繼續維持高供給增速,因此需求能否有新增量決定了2021年價格走勢。
信達期貨認為,當前處在需求的巔峰期,需求短期還能持續,但隨著明年一季度末海外供需缺口的填補,需求將經歷從高位保持到逐步下滑。因此,全年價格會呈現從高位震蕩到逐步下跌。
由于明年一季度尚處在全球經濟復蘇階段,原油價格重心大概率會向上抬升,部分低估值化工品仍有上行空間,因此聚烯烴價格不具備單邊趨勢下跌條件。但聚烯烴供給增速持續維持高位,因此只要需求沒有明顯增量,價格同樣不具備上行驅動,2105合約大概率會呈現高位震蕩。
信達期貨認為,2109合約以長線做空思路對待。"我們認為由疫情引發的這輪宏觀周期將在2021年內迎來拐點,從時間點上大概率兌現在2109合約。"品種間來看,在能源化工板塊期貨品種內部,相對于原料端或油品系品種,烯烴以空配為主。
操作方面,信達期貨推薦多MA(甲醇)空PP(聚丙烯),多LU(低硫燃料油)空PP(聚丙烯)。烯烴內部,推薦多L05(線性低密度聚乙烯2021年5月合約)空PP05(聚丙烯2021年5月合約)。主要邏輯在于從投產節奏上來看,明年一季度PP(聚丙烯)投產力度大于PE(聚乙烯)。5月合約之前,國內PE只有一套40萬噸的全密度投產,PP計劃投放產能在180萬噸。由于海外經濟還存在較大復蘇空間,因此外盤強于內盤的格局在短期還會延續,PE進口依存度大于PP,價格受益程度會高于PP。
多V05(聚氯乙烯2021年5月合約)空聚烯烴,主要邏輯在于從投產計劃上來看,PVC(聚氯乙烯)的產能投放增速遠低于聚烯烴,PVC投產進度推遲較為普遍,V05基差遠高于聚烯烴,V05有向上修復基差的機會。
2021年經濟復蘇與疫苗投放效果高度相關,大概率經濟將加速復蘇,對金銀價格影響將呈前高后低的走勢。
大越期貨認為,金銀價格的直接因素依舊是美元和美債收益率,所以上半年或一季度金銀價格受寬松刺激和通脹預期上行概率較大,但隨著經濟復蘇加快,美債收益率走高將對金銀價格產生壓制,所以全年金價呈前高后低的走勢,且單邊上行趨勢或較短暫。
大越期貨認為,金銀上漲另一個驅動因素在于貨幣政策和財政刺激,2021年美聯儲將繼續維持寬松,但寬松邊際收斂較為肯定,金銀的支撐繼續減弱。2020年全球央行都將維持謹慎的態度,主要在資產購買上價格有所轉變。另外,美國新總統拜登上任,大量政府支出和財政刺激預期將由參議院最終選舉結果決定,這或將是金銀的一個強驅動,需繼續關注。
大越期貨判斷,2021年全球央行大幅收緊政策的可能性不高,寬松的環境依舊不會改變,但對金銀價格將繼續減弱,隨著經濟復蘇加速,政策將邊際收緊,或對金銀價格有所壓制。
2021年經濟復蘇預期較為樂觀,金銀走勢或也將迎來轉折。前半年主要集中在通脹,三四季度主要關注經濟復蘇情況。
大越期貨建議,若金銀價格再度沖擊歷史前高,可逢高做空。預計滬金主力335~430元/克,滬銀主力4060~6300元/千克。
2020年下半年,豆一完美逆襲。中儲糧密集拍賣導致市場的供給寬松,價格一落千丈,四季度新糧開秤價格略高于市場預期的2.05元/斤,其后價格因農戶的惜售,現貨一路飆升,中儲糧三番兩次地抑制糧價卻未能奏效。
2020年下半年大豆走出牛市,南華期貨認為究其原因主要有三:
第一是對于賣方市場來說,即主要是農戶,普遍惜售,賣跌不賣漲。大豆今年自開秤以來價格一路上漲,很多去年沒有吃到大豆上漲紅利和今年剛開秤就賣糧的農戶都直呼“后悔”,因此市場上許多賣糧主體普遍對后市持偏樂觀態度。
第二是除了黑河和綏化局部地區反映今年大豆蛋白不錯,其余地區均反映產量和蛋白比市場預期要低。產量下滑,即便高豆價抵消增加的需求部分,整體還是會維持供需緊平衡的格局。
第三,目前許多豆制品企業庫存處于低位,補庫需求意愿強烈,這些企業雖然因豆價高位以"隨采隨用"為主,但目前市場上雞豬肉和蔬菜的價格也不便宜,因此蛋白制品的價格漲幅并沒那么明顯,剛需依然支撐價格堅挺。
預計明年上半年大豆價格繼續維持高位,2021年上半年預計伴隨著全球新冠疫情的逐漸好轉,糧食危機平穩過渡,而高糧價抑制的需求或維持供需平衡,農產品價格或回歸理性震蕩區間,預計價格在2.5元/斤之上或為市場常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